在中医理论中,“湿邪”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当体内湿气过重时,常会出现身体困重、舌苔厚腻、大便黏滞、食欲不振等症状,同时也会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导致水湿代谢失常,进而引发肥胖,通过中药除湿来调理身体,不仅能改善湿气重的不适症状,还能帮助恢复脾胃运化功能,促进脂肪代谢,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以下从中医辨证论湿的角度,介绍几类常用的除湿中药及其在减肥中的应用。
中医对“湿”与肥胖的认识
中医认为,肥胖多与“痰湿”“脾虚湿困”相关,脾主运化,若脾虚失健,则水谷精微无法正常输布,反而聚湿生痰,痰湿内停,阻滞气机,导致脂肪堆积,形成“肥胖”,除湿减肥的核心在于“健脾祛湿”,通过增强脾胃运化能力,减少痰湿生成,同时促进体内湿浊排出,中药除湿并非单纯“泻下”,而是根据湿邪的“寒热虚实”辨证用药,兼顾整体调理。

常用除湿中药及其减肥应用
健脾祛湿类(脾虚湿盛型肥胖适用)
此类药物以健脾运化为主,适用于脾虚导致的湿气内停,常见症状包括: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腻等。
-
茯苓
性味甘、淡,平,归心、脾、肾经,茯苓是健脾祛湿的常用药,既能健脾,又能利水渗湿,且药性平和,不伤正气,现代研究表明,茯苓中的茯苓多糖能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脂质代谢,其含有的膳食纤维能增加饱腹感,减少热量摄入,临床常与白术、党参配伍(如四君子汤),增强健脾祛湿效果;若兼有水肿,可配伍泽泻、猪苓,加强利水作用。 -
白术
性味甘、苦,温,归脾、胃经,白术以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为主要功效,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尤其适用于脾虚湿困导致的腹胀、便溏,其含有的苍术酮等成分能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减少脂肪堆积,常与茯苓、山药同用,如参苓白术散,用于脾虚湿盛型肥胖的调理。 -
山药
性味甘,平,归脾、肺、肾经,山药能健脾益气、补肺固肾,且兼具收涩之性,能防止湿气久泻耗伤正气,其富含的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有助于脾胃消化吸收,减少痰湿生成,对于脾虚湿盛兼有腰膝酸软、乏力者,尤为适用,可配伍莲子、薏苡仁煮粥食用,既能健脾祛湿,又能提供营养。(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利水渗湿类(水湿内停型肥胖适用)
此类药物以通利水道为主,适用于湿气较重、水湿内停导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常见于“实湿”体质,表现为身体困重、下肢水肿、舌苔黄腻等。
-
薏苡仁
性味甘、淡,凉,归脾、胃、肺经,薏苡仁是经典的利水渗湿药,能健脾、渗湿、止泻,清热而不伤胃,被誉为“湿气克星”,其含有的薏苡仁油、薏苡仁多糖能抑制脂肪合成,促进脂肪分解,同时具有利尿作用,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水分,现代研究还发现,薏苡仁能调节血糖,减少脂肪堆积,可单独煮水或与赤小豆、冬瓜皮同用,增强利水消肿效果。 -
泽泻
性味甘、淡,寒,归肾、膀胱经,泽泻利水渗湿、泄热,善于通利水道,促进小便排出,适用于水湿内停兼有热象者(如水肿、小便短赤、舌苔黄腻),其含有的泽泻醇能抑制外源性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吸收,促进其排泄,辅助调节脂质代谢,常与茯苓、猪苓配伍(如五苓散),用于痰湿阻滞型肥胖的调理。 -
赤小豆
性味甘、酸,平,归心、小肠经,赤小豆能利水消肿、解毒排脓,与红豆(相思豆)不同,其利水作用更强,且能健脾,富含膳食纤维和钾元素,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脂肪吸收,同时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水分,可煮粥或与薏苡仁、冬瓜皮同煮,用于水肿型肥胖的食疗调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芳香化湿类(湿阻气机型肥胖适用)
此类药物气味芳香,能化湿醒脾,适用于湿阻中焦导致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舌苔白腻等“湿浊困脾”症状,多见于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者。
-
苍术
性味辛、苦,温,归脾、胃、肝经,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其芳香之气能醒脾开胃,改善湿困脾胃导致的食欲不振,含有的苍术醇、苍术酮等成分能促进胃肠蠕动,抑制肠道异常菌群,减少湿气生成,常与厚朴、陈皮配伍(如平胃散),用于湿阻气机、脘腹胀满型肥胖的调理。 -
厚朴
性味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厚朴行气消积、燥湿除满,能消除脘腹胀满,促进气机运行,帮助湿气排出,其含有的厚朴酚能抑制胃肠痉挛,改善消化功能,减少因气滞湿停导致的脂肪堆积,常与苍术、陈皮同用,增强行气燥湿效果。 -
藿香
性味辛,微温,归脾、胃、肺经,藿香化湿醒脾、解暑发表,其芳香之气能化湿浊,醒脾胃,适用于湿浊中阻导致的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含有的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同时具有抑菌作用,能改善肠道环境,可单独泡水或与佩兰同用,用于湿困脾胃型肥胖的调理。
化痰祛湿类(痰湿互结型肥胖适用)
此类药物以化痰软坚为主,适用于痰湿互结导致的“痰湿肥胖”,表现为体型肥胖、胸闷痰多、口黏苔腻等,多见于脾虚日久、痰湿内停者。
-
陈皮
性味辛、苦,温,归脾、肺经,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能改善脾胃气滞导致的腹胀、食欲不振,同时能化解痰湿,其含有的挥发油(如柠檬烯)能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脂肪堆积,同时具有祛痰作用,常与半夏、茯苓配伍(如二陈汤),用于痰湿互结型肥胖的调理。 -
半夏
性味辛,温,归脾、胃、肺经,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能消除痰湿导致的恶心、咳嗽、胸闷,需注意,半夏有毒,需经过炮制(如姜半夏)后使用,且用量不宜过大,常与陈皮、茯苓同用,增强化痰祛湿效果,适用于痰湿内停、恶心呕吐明显的肥胖者。 -
荷叶
性味苦涩,平,归肝、脾、胃经,荷叶清热利湿、升发清阳,能清解暑热,同时能促进脂肪代谢,减少胆固醇吸收,现代研究发现,荷叶中的生物碱和黄酮类成分能抑制脂肪酶活性,减少肠道对脂肪的吸收,同时促进脂肪分解,可单独泡水或与山楂、决明子同用,用于痰湿热盛型肥胖的调理。
中药除湿减肥的注意事项
- 辨证用药:湿气有“寒湿”“湿热”“脾虚湿盛”等不同类型,需根据自身症状选择合适药物,如寒湿者宜用苍术、厚朴等温性药,湿热者宜用薏苡仁、泽泻等凉性药,避免盲目用药加重不适。
- 饮食配合:除湿期间需避免生冷、油腻、甜腻食物(如冷饮、肥肉、蛋糕),以免加重湿气,同时多吃健脾祛湿的食物,如山药、小米、冬瓜等。
- 适度运动:运动能促进气血运行,帮助湿气排出,建议选择快走、瑜伽、八段锦等温和运动,避免大汗淋漓耗伤阳气。
- 循序渐进:中药除湿减肥是调理过程,需坚持1-3个月,不可急于求成,同时需定期观察身体变化,如症状加重或出现不适,需及时就医调整用药。
相关问答FAQs
问:中药除湿减肥适合所有人吗?有没有禁忌人群?
答: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中药除湿减肥,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如湿热体质者(表现为口干口苦、舌苔黄腻、大便干结)不宜使用温性祛湿药(如苍术、厚朴),以免助热伤阴;阴虚体质者(表现为潮热盗汗、舌红少苔)不宜使用利水渗湿过强的药物(如泽泻、薏苡仁),以免耗伤阴液;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患有严重肝肾疾病者,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自行服用中药导致不良反应。
问:除湿中药可以长期服用吗?会不会有副作用?
答:除湿中药不宜长期服用,需根据体质和症状变化调整用药,长期服用温燥的祛湿药(如苍术、半夏)可能耗伤阴液,导致口干、便秘;长期服用利水渗湿药(如泽泻、茯苓)可能损伤肾气,导致腰膝酸软、乏力,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以“中病即止”为原则,症状改善后及时停药或调整为调理性药物(如山药、莲子),同时通过饮食和运动巩固效果,避免依赖药物。
暂无评论,2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