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疙瘩作为一种皮肤纤维组织异常增生的良性肿瘤,其治疗一直是皮肤科和整形科的难点,局部注射治疗因其创伤小、操作相对简便、可重复性强等优点,成为临床常用的核心治疗手段之一,针对“疤痕疙瘩打什么针”这一问题,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证据最充分的药物主要是皮质类固醇激素,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辅助或新兴的注射治疗方法,具体选择需根据疤痕疙瘩的大小、部位、患者个体情况以及医生经验来综合决定。
核心注射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

皮质类固醇激素(简称“激素”)是疤痕疙瘩局部注射的一线治疗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促进胶原分解,同时具有抗炎和抑制血管增生的作用,从而抑制疤痕疙瘩的生长并促使其萎缩,常用的激素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
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这是目前国内治疗疤痕疙瘩最常用的激素制剂,它是一种长效、强效的合成皮质类固醇,具有强大的抗炎和抗纤维化作用,曲安奈德通常使用其混悬液,注射后在局部缓慢释放,作用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为2-4周),临床常用浓度为10mg/mL至40mg/mL,具体浓度和剂量会根据疤痕疙瘩的大小、厚度以及患者的耐受性进行调整,一般每次注射总量不超过40mg(以曲安奈德计),对于较大疤痕疙瘩可采取多点、分层注射,将药物注射到疤痕疙瘩的实质内,避免过浅注入正常皮肤导致萎缩等不良反应。
-
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这是一种中效的糖皮质激素,虽然也有用于疤痕疙瘩局部注射的报告,但因其作用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且局部刺激性和一些不良反应相对曲安奈德更为明显,目前已不作为首选药物,有时可能会与其他药物(如利多卡因)联合使用,或作为特殊情况下的备选。
-
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这是一种短效的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较弱,一般不单独用于疤痕疙瘩的局部注射治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激素注射的注意事项:
- 频率:通常每隔2-4周注射一次,根据疤痕疙瘩的改善情况调整治疗间隔,一般需要多次注射(4-8次或更多)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 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局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或减退、疼痛、出血等,皮肤萎缩多为暂时性,少数情况下可能持续存在,毛细血管扩张可通过脉冲染料激光治疗,为减少不良反应,医生会精确控制药物浓度、剂量和注射层次。
- 禁忌症:对激素成分过敏者、局部皮肤有感染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等不宜使用。
其他辅助或联合注射治疗方法
虽然激素是主力,但单一治疗有时效果有限或易复发,因此临床上常采用联合治疗或辅助其他注射药物:
-
博来霉素(Bleomycin):这是一种抗肿瘤抗生素,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的DNA合成,从而抑制疤痕组织的增生,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疤痕疙瘩的有效率较高,尤其对于难治性、复发性疤痕疙瘩有一定优势,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局部疼痛、色素沉着、皮肤坏死,罕见情况下可能有肺纤维化风险(局部注射风险极低),一般采用皮内多点注射,浓度和剂量需严格控制,通常1-2周注射一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FU):这是一种抗代谢药物,能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阻断DNA的合成,从而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5-FU常与曲安奈德联合使用,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协同增效,减少激素的用量和不良反应,降低复发率,通常采用曲安奈德和5-FU的混合液进行局部注射,每周或每2周一次。
-
干扰素(Interferon, IFN):干扰素具有抗增殖、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尤其是干扰素-α(IFN-α)和干扰素-γ(IFN-γ)被研究用于治疗疤痕疙瘩,其作用机制包括抑制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和促进胶原降解,但干扰素价格昂贵,且注射后可能出现流感样症状等不良反应,目前临床应用相对较少,多用于其他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病例。
-
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透明质酸酶能分解透明质酸,从而降低组织的粘度和阻力,促进药物扩散,有时会将其与激素等药物联合注射,以增强药物在疤痕组织内的渗透和分布,提高治疗效果。
-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 Tacrolimus):虽然他克莫司更多以外用制剂形式使用,但也有研究将其制成注射液进行局部注射,通过抑制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抑制T细胞活化及细胞因子产生,从而抑制疤痕增生,但目前尚缺乏大规模的临床应用数据。
注射治疗的操作流程与联合治疗的重要性
疤痕疙瘩的注射治疗通常由专业医生在门诊进行,操作前会常规消毒皮肤,对于疼痛敏感者可先涂抹表面麻醉剂或注射少量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注射时,使用细针头(如25G-30G)将药物均匀注入疤痕疙瘩的实质内,避免注入皮下或过浅,注射后需按压片刻防止出血。
值得注意的是,单一注射治疗疤痕疙瘩的复发率相对较高,因此临床上强调联合治疗,激素注射联合激光治疗(如脉冲染色激光、点阵激光)、冷冻治疗、硅胶制剂外用、压力治疗或手术切除后辅助放疗等,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风险,联合治疗能够发挥不同方法的协同作用,从不同环节抑制疤痕增生。
以下为常用注射治疗方法的简要比较:
| 药物名称 | 药物类型 | 作用机制 | 优点 | 缺点/注意事项 | 常用浓度/剂量参考 |
|---|---|---|---|---|---|
| 曲安奈德 | 皮质类固醇激素 | 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胶原分解,抗炎 | 一线治疗,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低廉 | 可能导致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改变等 | 10-40mg/mL,每次总量≤40mg |
| 博来霉素 | 抗肿瘤抗生素 | 抑制成纤维细胞DNA合成 | 对难治性疤痕疙瘩效果较好,复发率较低 | 局部疼痛、色素沉着,罕见肺纤维化风险 | 1-2U/mL,1-2周一次 |
| 5-氟尿嘧啶 | 抗代谢药物 | 抑制成纤维细胞DNA合成 | 常与曲安奈德联用,减少激素用量及不良反应 | 局部刺激、疼痛,可能引起骨髓抑制(罕见,局部注射) | 50mg/mL,与曲安奈德混合使用 |
| 干扰素 | 细胞因子 | 抗增殖、免疫调节 | 对难治性病例有效 | 价格昂贵,可能有流感样症状等不良反应 | 剂量因人而异,临床应用较少 |
疤痕疙瘩的注射治疗以曲安奈德为核心药物,根据具体情况可联合博来霉素、5-氟尿嘧啶等其他药物,治疗过程需要由专业医生评估后制定个体化方案,并强调多次、足量、规范注射以及必要的联合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并降低复发率,患者在治疗前应充分了解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及可能的不良反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在治疗后注意护理和定期复查。
相关问答FAQs
问:疤痕疙瘩打针治疗会疼吗?疼痛感强吗? 答:疤痕疙瘩局部注射治疗通常会有一定的疼痛感,但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主要与疤痕疙瘩的部位、厚度、个体痛阈以及注射药物的种类有关,曲安奈德混悬液本身对局部组织有一定刺激性,注射时可能会感到明显的刺痛或胀痛,为了减轻疼痛,医生通常会在注射前采取一些措施,在疤痕表面涂抹表面麻醉药膏(如利多卡因乳膏)并封包30-60分钟;或在注射少量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后再进行药物注射;选用更细的针头(如胰岛素针头)也能减少穿刺时的疼痛,对于特别敏感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在混合液中加入少量利多卡因以缓解疼痛,总体而言,虽然注射过程会有不适,但大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问:疤痕疙瘩打针治疗后需要注意什么?能马上碰水吗? 答:疤痕疙瘩注射治疗后,为了促进药物吸收、减少局部不良反应和预防感染,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按压止血:注射完毕后,医生会用棉签按压针眼片刻,防止出血,患者应避免用力揉搓注射部位,2. 保持清洁干燥:注射后24-48小时内,注射部位应避免沾水,不要洗澡、游泳或过度清洗,以防感染,48小时后可正常清洗,但动作应轻柔,避免用力搓揉疤痕,3. 避免刺激:注射后一周内,避免搔抓、摩擦、挤压注射部位,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或护肤品,4. 观察反应: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红肿、加剧、破溃、异常疼痛等不适,如有出现应及时复诊,5. 防晒:注射后的皮肤对紫外线较为敏感,应注意防晒,外出时可使用防晒霜或衣物遮挡,以免引起色素沉着,6. 遵医嘱复诊:严格按照医生约定的时间复诊,以便评估疗效、调整治疗方案或进行下一次注射,切勿因症状缓解而擅自停止治疗。

暂无评论,3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