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霜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UV)的伤害,这是其最核心的作用,紫外线根据波长不同,主要分为UVA、UVB和UVC三种,其中UVC被大气层臭氧层吸收,到达地面的主要是UVA和UVB,防晒霜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对这两种紫外线进行吸收、反射或散射,从而减少皮肤对紫外线的暴露,预防由紫外线引发的一系列皮肤问题。
防晒霜能有效预防晒伤,这是防晒霜最直接、最广为人知的作用,UVB是导致皮肤晒伤的主要元凶,它会破坏皮肤表层的DNA,引发皮肤炎症反应,表现为皮肤发红、肿胀、疼痛,甚至脱皮,防晒霜中的化学防晒剂(如阿伏苯宗、氧苯酮等)能吸收UVB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热量释放;物理防晒剂(如氧化锌、二氧化钛)则能直接反射和散射UVB,SPF(Sun Protection Factor)值是衡量防晒霜对UVB防护能力的重要指标,SPF值越高,防护UVB的时间越长,SPF30的防晒霜理论上能提供30倍的防护时间,即在不涂防晒霜时10分钟晒红,涂SPF30后可延长至300分钟(实际效果还会受出汗、涂抹量等因素影响)。

防晒霜能延缓皮肤光老化,光老化是指皮肤因长期暴露于紫外线(尤其是UVA)而出现的衰老现象,其表现包括细纹、皱纹、皮肤松弛、色斑(如晒斑、老年斑)和皮肤粗糙,UVA的穿透力很强,能直达皮肤的真皮层,破坏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导致皮肤失去弹性和支撑力,从而产生皱纹,UVA还会刺激黑色素细胞产生更多黑色素,形成色斑,防晒霜中的UVA防护成分(如二氧化钛、氧化锌、天来施等)能有效阻挡UVA,减少其对真皮层的损伤,从而延缓光老化的进程,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值是衡量防晒霜对UVA防护能力的指标,PA后面的“+”越多,防护UVA的能力越强。
防晒霜能降低皮肤癌的发病风险,长期暴露于紫外线是导致皮肤癌(如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的主要外部因素,紫外线会破坏皮肤细胞的DNA,导致基因突变,当细胞无法修复这些损伤时,就可能发生癌变,研究表明,长期坚持使用防晒霜能有效减少紫外线对DNA的损伤,降低皮肤癌的发病几率,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建议,日常使用SPF15以上的防晒霜是预防皮肤癌的重要措施之一。
除了上述主要作用,防晒霜还能预防其他由紫外线引发的皮肤问题,紫外线会削弱皮肤的屏障功能,导致皮肤干燥、敏感,甚至诱发或加重湿疹、玫瑰痤疮等皮肤疾病,防晒霜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紫外线对皮肤屏障的破坏,维持皮肤的健康状态,对于有痘印、色斑等色素沉着的皮肤,防晒霜能防止紫外线进一步加深色素沉着,为皮肤修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防晒霜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其SPF和PA值,还与正确的使用方法密切相关,涂抹量要足够,一般面部需要涂抹约1元硬币大小的防晒霜,全身则需要更多,要在出门前15-30分钟涂抹,以确保防晒霜在皮肤表面形成有效的保护膜,如果长时间在户外活动或大量出汗、游泳,需要每隔2小时补涂一次防晒霜,以确保持续的防护效果。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防晒霜的主要防护作用,以下表格总结了紫外线类型、对皮肤的影响以及防晒霜的防护方式:
紫外线类型 | 波长范围 | 对皮肤的主要影响 | 防晒霜的防护方式 |
---|---|---|---|
UVA | 320-400nm | 导致光老化(皱纹、松弛、色斑)、穿透真皮层,破坏胶原蛋白 | 物理反射/散射(氧化锌、二氧化钛);化学吸收(如天来施、阿伏苯宗) |
UVB | 280-320nm | 导致晒伤(红肿、疼痛)、破坏表皮层DNA,增加皮肤癌风险 | 化学吸收(如氧苯酮、水杨酸辛酯酯);物理反射/散射(氧化锌、二氧化钛) |
防晒霜是日常护肤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它不仅能预防晒伤、延缓光老化,还能降低皮肤癌的发病风险,保护皮肤免受多种紫外线伤害,无论晴天还是阴天,无论室内还是室外,只要存在紫外线暴露,都应坚持使用防晒霜,并结合其他防晒措施(如穿防晒衣、戴帽子、避开紫外线高峰时段等),全方位保护皮肤健康。
相关问答FAQs
Q1:阴天或室内需要涂防晒霜吗?
A1:需要,紫外线中的UVA能穿透云层和玻璃,即使在阴天或室内(靠近窗户的位置),皮肤也会暴露在UVA下,而UVA是导致光老化的主要因素,UVB在阴天虽然会被削弱一部分,但仍然可能对皮肤造成伤害,建议日常选择SPF15-30、PA++以上的防晒霜,即使在阴天或室内也要涂抹,尤其是长期靠窗工作的人群。
Q2:防晒霜需要每天使用吗?有没有季节限制?
A2:是的,防晒霜建议每天使用,紫外线一年四季都存在,夏季紫外线强度较高,冬季虽然较弱,但UVA仍然存在,且雪地、水面等环境会反射紫外线,增加暴露风险,春季花粉较多,部分防晒霜具有成膜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花粉附着;秋季紫外线仍较强,且皮肤经过夏季暴晒后需要修复,防晒能进一步减少损伤,无论季节变化,都应将防晒霜作为日常护肤的必备步骤。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