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骨是头骨哪块?具体位置和功能是什么?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美容美体 正文

额骨是人体颅骨中一块重要的膜化骨,位于颅的前上方,构成颅顶前部和颅底前部的关键部分,从解剖学角度看,额骨属于不规则扁骨,表面形态复杂,不仅参与保护脑组织,还与面部表情、呼吸等功能密切相关,以下将从位置与毗邻、形态结构、发育过程、功能意义、临床常见问题等方面对额骨进行详细阐述。

位置与毗邻关系

额骨位于颅骨的前正中区域,上方与顶骨以冠状缝相接,后方通过冠状缝与两侧的蝶骨大翼相连,下方则与筛骨、鼻骨、泪骨及上颌骨等面部骨骼形成骨性连接,在婴幼儿时期,额骨由左右两块独立的骨块组成,中间以额缝分隔,通常在3-6岁左右额缝逐渐骨化融合,形成完整的单块额骨,这种融合过程若延迟或异常,可能导致颅骨畸形,如“额缝闭合不全”,从三维空间来看,额骨呈“帽檐状”覆盖于大脑额叶的前上方,其前下部参与构成眼眶上壁和鼻腔顶壁,是颅面部骨性结构的核心连接点之一。

额骨是什么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形态结构与分部

额骨的形态可分为额鳞部、眶部和鼻部三部分,各部分在功能上各有侧重。

  1. 额鳞部:构成额骨的主体,呈贝壳状,内表面光滑凹陷,与大脑额叶相对应,可见大脑沟回的压迹;外表面前方正中有一隆起,称为“额结节”,是额肌的附着点,个体差异较大,部分人额结节明显突出,额鳞部的上方为颅顶,后方以冠状缝与顶骨分界,下方与眶部和鼻部移行。
  2. 眶部:为额骨下水平向延伸的薄板状结构,构成眼眶的上壁,又称“眶板”,眶板内侧与筛骨眶板相接,外侧与蝶骨大翼相邻,中央有视神经管通过,内有视神经和眼动脉等重要结构通过,眶板厚度不足1mm,外伤时易骨折,导致眶内容物脱位或出血。
  3. 鼻部:位于额骨下正中,呈“�”形突起,参与构成鼻腔顶壁和鼻梁的基础,鼻部两侧与上颌骨额突相接,下方与鼻骨、鼻软骨相连,是面部中央骨性支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额骨内部为松质骨,外层为密质骨,密质骨的厚度因部位而异:额鳞部最厚可达5-8mm,眶部和鼻部则明显变薄,这种结构既保证了颅腔的坚固性,又减轻了重量,额骨内还含有额窦,是位于额鳞部内的空腔,通常左右各一,大小因人而异,与鼻腔相通,具有减轻颅重、调节声音共鸣等功能,额窦的发育程度个体差异显著,部分人可能发育不全或缺失,甚至出现一侧或双侧额窦缺如的情况。

额骨的发育与变异

额骨起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膜,约在第8周开始骨化,首先在额鳞部出现两个骨化中心,随后向四周扩展,出生时,婴幼儿的额骨尚未完全融合,前囟门(额缝与矢状缝、冠状缝的交汇处)约在1-2岁闭合,而额缝通常在3-6岁闭合,若额缝持续存在至成年,称为“ persistent metopic suture”,可能导致额骨中部变窄,形成“三角头”畸形。

额窦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年龄和个体差异:新生儿期额窦仅为一浅凹陷,4-6岁开始气化,青春期后逐渐发育成熟,老年期可能因骨质吸收而体积增大,额窦的发育异常,如过度气化或未发育,会影响鼻窦手术的路径选择和预后,额骨的形态还受遗传因素影响,例如某些人群的额骨前倾明显,而另一些人则较为垂直,这种差异在人类学和法医学中具有重要识别意义。

额骨是什么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功能意义

  1. 保护作用:作为颅前壁的主要组成部分,额骨与邻骨共同构成坚固的骨性穹窿,保护大脑额叶、视神经、嗅球等重要结构免受外力损伤,额骨的厚实额鳞部和眶板能有效缓冲冲击力,减少颅脑损伤的发生。
  2. 面部支撑与表情功能:额骨参与构成面部中上部的骨性基础,其形态直接影响面部轮廓,额肌(表情肌)附着于额鳞部,通过收缩实现抬眉、皱眉等动作,参与表情表达,额骨的发育异常可能导致面部不对称或表情功能障碍。
  3. 呼吸与嗅觉功能:额窦通过额鼻管与鼻腔相通,其黏膜与鼻腔黏膜连续,参与鼻腔的湿润、加温及空气过滤,额窦的空腔结构可减轻颅骨重量,避免头颈部肌肉过度负荷。
  4. 咀嚼与发音辅助:额骨与上颌骨、蝶骨等共同构成颅底的骨性支架,为咀嚼肌提供附着点,间接参与咀嚼运动,额窦的共鸣作用有助于增强声音的清晰度和音色。

临床常见问题

  1. 额骨骨折:多由交通事故、暴力打击或高处坠落引起,可分为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和粉碎性骨折,线性骨折多见于额鳞部,可伴有额窦黏膜撕裂,导致脑脊液鼻漏;凹陷性骨折常因局部暴力导致骨片向内凹陷,可能损伤脑组织或视神经;粉碎性骨折则骨片多块,易合并颅内血肿或感染,治疗需根据骨折类、移位程度及并发症选择保守观察或手术复位。
  2. 额窦炎:多因鼻腔感染蔓延或额窦口阻塞导致,表现为前额部胀痛、压痛,伴脓涕、发热等症状,慢性额窦炎可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治疗包括抗生素、鼻用激素及额窦开放手术等。
  3. 额骨肿瘤:包括原发性(如骨瘤、骨肉瘤)和继发性(如转移瘤)肿瘤,早期症状隐匿,晚期可出现局部隆起、头痛或眼球突出,影像学检查(CT、MRI)和病理活检是诊断的关键,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化疗。

额骨相关解剖结构对比表

结构名称 位置 特点 临床意义
额鳞部 额骨主体,覆盖额叶 外表有额结节,内面光滑 额肌附着点,易受外伤导致骨折
眶板 额骨下水平部,构成眼眶上壁 薄而脆,厚度不足1mm 外伤易骨折,可损伤视神经
鼻部 额骨下正中,参与鼻梁构成 “�”形突起,与鼻骨相接 面部中央支撑,骨折可致鼻畸形
额窦 额鳞部内的空腔 左右各一,与鼻腔相通,发育变异大 感染可致额窦炎,手术需注意解剖变异

相关问答FAQs

Q1:额骨骨折后会出现哪些症状?如何判断是否需要手术?
A1:额骨骨折的常见症状包括前额部肿胀、疼痛、皮下瘀斑,伴有视力模糊、眼球运动障碍(提示眶壁骨折或视神经损伤)、脑脊液鼻漏(提示颅底骨折)或嗅觉减退(嗅丝损伤),是否需要手术主要依据骨折类型:线性骨折无移位且无神经功能障碍者可保守治疗;凹陷性骨折凹陷深度>5mm、或压迫脑组织、导致明显畸形者需手术复位;粉碎性骨折合并颅内血肿或脑脊液漏时,急诊手术清除血肿、修复硬脑膜是必要的。

Q2:额窦炎与普通鼻炎有什么区别?如何区分?
A2:额窦炎是鼻窦炎的一种,特指额窦黏膜的炎症,而鼻炎是鼻腔黏膜的广泛炎症,两者的区别在于:①部位不同:额窦炎局限于额窦,鼻炎累及整个鼻腔;②症状特点:额窦炎以前额部胀痛、压痛明显,疼痛在晨起时加重,午后减轻,伴脓涕(多从前鼻孔或后鼻孔流出),而鼻炎以鼻塞、流清涕、打喷嚏为主,额部无压痛;③影像学检查:CT扫描可清晰显示额窦内积液、黏膜增厚,而鼻炎仅表现为鼻腔黏膜肿胀,若出现前额部疼痛伴脓涕,建议行鼻内镜或CT检查以明确诊断。

额骨是什么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最新大码女装怎么搭配才显瘦显高?
« 上一篇 2025-09-11
曼秀雷敦肌研洗面奶适合油痘肌吗?清洁力够温和吗?
下一篇 » 2025-09-11

相关文章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1人围观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

动态快讯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