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配方目标与肤质适配
在制作洗面奶前,需明确目标人群的肤质(干性、油性、混合性或敏感性),并据此选择核心成分。
- 油性肌肤:可添加控油成分如水杨酸、茶树精油;
- 干性肌肤:需加入保湿剂如甘油、透明质酸;
- 敏感肌:避免刺激性表面活性剂(如SLS/SLES),选用氨基酸类温和表活。
原料选择与功能解析
洗面奶的核心成分包括表面活性剂、保湿剂、增稠剂、防腐剂、功效添加剂和水,以下为常用原料分类及功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料类别 | 常用成分 | 功能说明 |
---|---|---|
表面活性剂 | 椰油酰甘氨酸钠、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 | 清洁油脂,起泡 |
保湿剂 | 甘油、丙二醇、透明质酸 | 补水锁水,防止干燥 |
增稠剂 | 卡波姆、黄原胶 | 调节稠度,提升使用感 |
防腐剂 | 苯氧乙醇、山梨酸钾 | 延长保质期,抑制微生物滋生 |
功效添加剂 | 烟酰胺、茶树精油、芦荟提取物 | 调理肌肤,添加额外功效(如控油、舒缓) |
配方设计与比例建议
以下是适用于中性至干性肌肤的洗面奶基础配方比例(以100g成品为例):
成分 | 比例(%) | 作用说明 |
---|---|---|
纯水 | 70-75 | 溶剂,基底 |
椰油酰甘氨酸钠 | 15-20 | 主表活,温和清洁 |
甘油 | 5-8 | 保湿剂 |
卡波姆 | 2-0.5 | 增稠剂 |
苯氧乙醇 | 5-1 | 防腐剂 |
烟酰胺 | 1-2 | 功效成分(改善屏障) |
注:比例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例如敏感肌可减少表活比例至10%以下。
制作步骤详解
-
准备工作:
- 环境清洁:操作台面与器具需消毒,避免污染。
- 器具准备:烧杯、玻璃棒、电子秤、均质机等。
-
水相准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将纯水加热至70-80℃,加入甘油并搅拌至完全溶解。
-
表活溶解:
将表面活性剂缓慢加入水相中,持续搅拌至均匀。
-
增稠剂添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卡波姆需预先用少量水分散,再加入主体系,搅拌均匀。
-
功效成分与防腐剂加入:
待温度降至40℃以下,加入烟酰胺、防腐剂等热敏成分。
-
均质与调节pH:
使用均质机搅拌5-10分钟,确保质地细腻;用柠檬酸或三乙醇胺调节pH至5.5-6.5(接近肌肤弱酸性)。
-
静置与质检:
静置24小时后观察分层、气味、颜色变化,进行稳定性测试。
注意事项
- 原料安全性:选择化妆品级原料,避免工业级杂质。
- 防腐体系:自制产品易变质,必须添加足量防腐剂。
- 测试与调整:小批量试做后需进行肤感测试与清洁力评估,再大规模生产。
- 法规合规:若用于商业用途,需符合当地化妆品法规(如中国《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
FAQs
问1:自制洗面奶能长期保存吗?
答:自制洗面奶因生产环境限制,通常建议在3个月内用完,并需避光、冷藏保存,若发现分层、异味或变色,应立即停止使用。
问2:洗面奶的泡沫越多越好吗?
答:并非如此,泡沫多少与表面活性剂类型相关,氨基酸类表活泡沫较少但更温和,适合敏感肌;泡沫丰富的产品可能含有SLS/SLES,长期使用可能破坏皮肤屏障。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