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多牙?牙齿过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美容美体 正文

什么是多牙,在医学上通常指的是“多生牙”,又称“额外牙”或“超数牙”,是指在正常牙数之外多长出的牙齿,人类一生中会有两副牙齿,即乳牙列(20颗)和恒牙列(28-32颗,含4颗智齿),多生牙的出现打破了这一正常数量范围,属于牙齿发育异常的一种表现,多生牙可发生在颌骨的任何位置,但以上颌前牙区(两颗门牙之间)最为常见,其次为上颌磨牙区、下颌前牙区等,极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在鼻腔、上颌窦等非典型部位。

多牙的形成原因

多生牙的成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目前主流观点认为与牙齿发育过程中的“诱导信号异常”有关,在胚胎发育阶段,牙齿由牙板分化形成,正常情况下牙板会按预定数量和位置形成20颗乳牙和28-32颗恒牙,若牙板局部过度活跃或发育调控基因(如MSX1、PAX9等)发生突变,可能导致牙板形成额外的牙胚,进而发育为多生牙,部分研究认为,多生牙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联,约10%-20%的多生牙患者存在家族史;环境因素(如胚胎期感染、营养不良等)也可能在特定情况下增加患病风险。

什么是多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多牙的临床表现与类型

多生牙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取决于其数量、位置、形态以及与周围牙齿的关系。

按形态分类

多生牙的形态差异较大,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锥形牙:最常见类型,牙体呈圆锥形,牙根较短,多位于上颌两颗中切牙之间(又称“正中多生牙”),牙冠尖细,颜色与正常牙相近或略黄。
  • 结节状牙:牙冠呈结节状或小圆形,类似发育不全的额外磨牙,多位于上颌磨牙区。
  • 牙齿样牙:形态与正常牙齿相似,具有完整的牙冠和牙根,但体积可能偏小或偏大,常埋藏于颌骨内。
  • 不规则形态:部分多生牙形态扭曲,或与正常牙融合,称为“融合牙”,也可能是多颗多生牙融合而成的“复合多生牙”。

按位置分类

  • 埋伏多生牙:多生牙完全位于颌骨内未萌出,可通过X线片发现,此类占比约70%-80%,通常无明显症状,但可能对周围组织产生潜在影响。
  • 萌出多生牙:多生牙已突破牙龈萌出口腔内,可见于牙列之间或牙龈表面,此类占比约20%-30%,易被患者或家长发现。

按与正常牙列的关系分类

  • 正中多生牙:位于上颌中切牙之间牙缝中,约占多生牙的80%,多数为单个偶发,少数为对称性生长(如同时长出两颗)。
  • 侧方多生牙:位于上颌侧切牙或尖牙区域,形态多为结节状或磨牙样,易导致邻牙扭转或错位。
  • 后部多生牙:位于上下颌磨牙区,常埋藏于颌骨内,可能影响颌骨发育或诱发囊肿。

多牙的危害

多生牙并非“多余”的牙齿,其存在可能对口腔健康产生多方面负面影响,具体包括:

导致牙齿排列异常

多生牙占据正常牙列的位置或空间,会阻碍恒牙的正常萌出,导致邻牙倾斜、扭转、移位或萌出不全,形成“牙列拥挤”“牙缝过大”等错颌畸形,正中多生牙可能将两颗中切牙“推开”,形成明显的“门牙缝”,影响美观和咀嚼功能。

什么是多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影响颌骨发育

若多生牙埋藏于颌骨内,可能压迫牙胚或周围骨骼,导致颌骨发育不对称,或形成含牙囊肿(多生牙表面包裹的囊性病变),囊肿增大后可能破坏颌骨结构,甚至引发面部畸形。

诱发口腔疾病

萌出的多生牙牙冠形态不规则,与邻牙之间易堆积食物残渣和牙菌斑,且清洁难度大,易引发龋齿(蛀牙)、牙龈炎、牙周炎等疾病;埋伏多生牙可能刺激牙根吸收,导致邻牙松动或脱落。

影响发音与心理

多生牙导致的前牙排列异常可能影响发音清晰度;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而言,明显的牙齿畸形还可能产生自卑心理,影响社交和心理健康。

多牙的诊断方法

多生牙的诊断需结合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具体方法如下:

什么是多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临床检查

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观察口腔内是否有异常萌出的牙齿,检查牙龈是否隆起、硬,或是否有“双排牙”现象(即正常牙列外额外牙齿),对于儿童,若乳牙脱落恒牙未按时萌出,或邻牙位置异常,需警惕多生牙的可能。

影像学检查

  • X线片: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根尖片、曲面断层片等,可明确多生牙的数量、位置、形态及与邻牙、牙胚的关系。
  • CBCT(锥形束CT):对于埋伏多生牙,CBCT可提供三维立体图像,清晰显示多生牙与颌骨、牙根、神经血管的位置关系,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精准依据。

多牙的治疗原则

多生牙的治疗需根据其位置、形态、是否萌出以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综合判断,核心目标是“早期发现、及时干预,避免对口腔健康造成不可逆损害”。

观察随访

对于未萌出、位置深、无压迫症状且不影响邻牙萌发的埋伏多生牙,可定期复查(每6-12个月拍摄X线片),观察其变化,若无明显进展无需立即处理。

手术拔除

多数多生牙需要通过手术拔除,尤其符合以下情况者:

  • 已萌出或部分萌出,导致牙列拥挤、错位或龋齿;
  • 埋伏多生牙压迫邻牙牙根,导致牙根吸收或邻牙松动;
  • 与含牙囊肿、颌骨病变相关;
  • 位于后部磨牙区,可能影响咀嚼功能。

手术方式包括:

  • 简单拔除:对于已萌出的多生牙,可在局部麻醉下直接拔除;
  • 外科手术拔除:对于埋伏多生牙,需切开牙龈、去除部分骨质,在直视下拔除,术后需缝合牙龈。

矫正治疗

拔除多生牙后,若存在牙列拥挤、错位等问题,需配合正畸治疗(如戴牙套),通过移动牙齿关闭间隙、调整咬合关系,恢复牙列整齐和功能。

多牙的预防与日常护理

目前尚无明确方法可完全预防多生牙的发生,但以下措施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

  • 定期口腔检查:儿童从6个月起应定期看牙医,每年至少1次,通过专业检查及时发现牙齿发育异常;
  • 关注牙齿替换过程:乳牙脱落期(6-12岁),若恒牙逾期未萌或位置异常,需及时就医排查;
  • 保持口腔卫生:无论是否有多生牙,均需坚持早晚刷牙、使用牙线,定期洗牙,预防龋齿和牙周疾病;
  • 家族史关注:直系亲属有多生牙病史的儿童,可提前进行X线片筛查,实现早发现、早治疗。

相关问答FAQs

Q1:多生牙必须拔除吗?不拔除会有什么后果?
A:并非所有多生牙都必须立即拔除,但多数情况下建议拔除,若多生牙位置隐蔽、未萌出且不影响邻牙发育,可暂时观察;若已萌出或埋伏但可能压迫邻牙、导致错颌畸形或囊肿,长期不拔除可能引发邻牙松动、牙根吸收、面部畸形等问题,甚至增加治疗难度和费用,是否拔除需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评估,切勿因“无症状”而忽视。

Q2:儿童发现多生牙,什么时候拔除最合适?
A:儿童拔除多生牙的最佳时机需结合年龄和多生牙位置综合判断,对于已萌出且导致前牙排列异常的多生牙(如正中多生牙),建议在7-9岁恒牙列早期拔除,此时邻牙牙根发育基本完成,拔除后正畸干预效果较好;对于埋伏多生牙,若已压迫恒牙胚,可在6-8岁拔除,避免影响恒牙正常萌出;若无明显压迫,可待12岁恒牙列完全萌出后再评估拔除时机,需注意,年龄过小(如3岁以下)儿童配合度较差,过晚拔除可能增加治疗难度,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时机。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什么东西吃了不饿还能减肥?原理是什么?
« 上一篇 2025-09-20
什么样体质的人减肥最快?易瘦体质怎么养成?
下一篇 » 2025-09-20

相关文章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1人围观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

动态快讯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