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泡沫洗面奶的制作过程需要结合基础配方、发泡技术以及安全考量,以下是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帮助你在家庭环境中安全操作,同时确保产品清洁力温和、泡沫丰富且稳定。
材料准备
制作挤压泡沫洗面奶的核心在于基础清洁成分、增泡剂和稳定剂,以下是常用材料清单(以100g成品为例):

材料名称 | 作用说明 | 推荐用量(g) |
---|---|---|
氨基酸表面活性剂 | 主清洁成分,温和亲肤,如椰油酰甘氨酸钾 | 40-50 |
甜菜碱表面活性剂 | 增强泡沫稳定性,提升肤感 | 15-20 |
甘油 | 保湿剂,防止洗后皮肤干燥 | 5-8 |
丙二醇 | 溶剂和保湿剂,帮助活性物溶解 | 3-5 |
羟乙基纤维素 | 增稠剂,调节产品粘度,避免过稀或过稠 | 5-1 |
尼泊金酯类防腐剂 | 防止微生物滋生,确保产品保质期(敏感肌可选苯氧乙醇等温和防腐剂) | 5-1 |
去离子水 | 溶剂,占主体部分,需使用纯净水避免杂质 | 加至100 |
香精/精油 | 赋香(可选,建议使用无香精或天然精油) | 1-0.5 |
制作步骤
-
预处理容器与工具
所有接触材料的容器(烧杯、搅拌棒、挤压瓶)需用75%酒精消毒,并彻底晾干,避免带入细菌影响产品保质期。 -
水相溶解增稠剂
取30g去离子水加热至60℃,缓慢加入羟乙基纤维素,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避免结块,静置冷却至室温,形成透明粘稠液。 -
混合表面活性剂
另取一个烧杯,加入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和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再加入甘油、丙二醇和剩余去离子水(约65g),用搅拌棒搅拌至均匀,无明显分层。 -
合并水相与油相
将步骤2冷却的增稠剂溶液缓慢倒入步骤3的表面活性剂混合液中,同时持续搅拌(约200转/分钟),确保两者充分融合,形成粘稠的半透明液体。(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调节粘度与pH值
用pH试纸检测混合液酸碱度(理想pH为5.5-6.5,贴近皮肤弱酸性),若偏酸可少量添加10%碳酸氢钠溶液中和,偏酸则用柠檬酸溶液调节,若粘度过低,可补加0.1g羟乙基纤维素;过高则少量加水稀释。 -
加入防腐剂与香精
待温度降至30℃以下后,加入防腐剂和香精(若使用),轻轻搅拌至均匀,避免过度搅拌产生过多气泡。 -
静置消泡与灌装
将混合液静置24小时,让内部气泡自然上浮消散,用漏斗将液体灌入无菌挤压瓶中,确保瓶口无残留,避免污染。
泡沫优化技巧
- 发泡方法:使用时,先湿润面部,取一元硬币大小洗面奶于掌心,加少量水揉搓20-30秒,或配合起泡网搓揉,泡沫会更细腻丰富。
- 温度影响:材料溶解时水温不宜超过60℃,避免表面活性剂失效;冬季可将产品稍温热至30℃左右,提升流动性。
- 常见问题解决:
- 泡沫少:检查甜菜碱用量是否充足,或添加0.5g椰油酰胺DEA(需注意刺激性);
- 分层:混合时搅拌不均,需重新低速搅拌;
- 刺激感:减少防腐剂用量,或更换为氨基酸类防腐剂。
注意事项
- 安全第一:所有材料需购买化妆品级原料,避免使用工业原料;操作时佩戴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 保质期:无防腐剂的产品需1周内用完,含防腐剂的可保存3-6个月,建议标注制作日期并冷藏保存。
- 肤感测试:首次使用前,在耳后皮肤做斑贴测试,确认无红肿瘙痒后再上脸。
相关问答FAQs
Q1:为什么自己做的洗面奶泡沫不如市售产品丰富?
A1:市售产品常添加合成增泡剂(如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SLES)和泡沫稳定剂(如椰油酰谷氨酸钠),家庭制作受限于原料种类和工艺,可通过增加甜菜碱用量或配合起泡网提升泡沫感,但温和性会更好。

Q2:没有羟乙基纤维素,可以用什么替代?
A2:可尝试用黄原胶(0.3-0.8g)或芦荟胶(5-10g)替代,但黄原胶需先用甘油预溶避免结块,芦荟胶则可能增加保湿性但降低清洁力,需相应调整表面活性剂比例。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