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回应“金正恩称绝不放弃核武”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最新消息 正文

9月21日,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在第十四届最高人民会议第十三次会议上发表长篇讲话,首次以国家元首身份把“绝不放弃核武器”写入宪法性文件,并公开宣布“无论美国及其盟国高喊无核化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一百年,朝鲜拥核的事实将永远存在”,讲话结束不到24小时,中国外交部即在22日例行记者会上被韩联社记者追问“中方如何看待朝鲜正式放弃无核化”,发言人郭嘉昆以四句“标准表述”回应:中方关注半岛局势演变;维护和平稳定符合各方共同利益;希望有关方正视症结和根源;坚持政治解决大方向,措辞看似温和、重复,却在北京外交语境里具有明确指向——既拒绝跟随华盛顿对朝“极限施压”,也不同意平壤用“永久拥核”把半岛推向硬化对抗,而是把“政治解决”作为唯一出口。

如果把时间轴拉长,中方的这一姿态并非临时应对,而是对2022年以来朝鲜核战略重大转向的系统性回应,2022年9月,朝鲜在最高人民会议上通过“核武力政策法”,首次把“先发制人”写进国内法;2023年3月,朝鲜公开展示战术核弹头“火山-31”,并宣布“核武量产”;2024年7月,朝鲜在宪法序言里加入“核武力是国家主权与生存权保障”表述;此次2025年9月会议,则进一步把“永不弃核”与“朝韩彻底分裂”同时法条化,每走一步,华盛顿与首尔都期待北京“加码制裁”或“断油施压”,但中方始终沿用“双轨并行”思路:一方面履行安理会决议中明确可量化的制裁条款(如煤炭、纺织品、劳工出口上限),另一方面反对任何可能引发人道危机或军事冲突的“加码”措施,并持续在联合国安理会散发“政治解决”草案,强调“半岛无核化与朝方合理安全关切应同步解决”。

郭嘉昆22日答问时并未重复“半岛无核化”五字,引发部分外媒解读为“北京默认朝鲜拥核”,中国官方文本的微妙变化早在2023年就已出现:当年5月联合国安理会闭门磋商,中方散发的对朝主席声明草案首次把“实现半岛无核化”与“建立半岛和平机制”并列,并前置“各方应尊重彼此安全关切”的表述;2024年8月王毅在东盟地区论坛讲话中,又把“无核化”放在“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大框架下,强调“不可分割安全原则”,换言之,北京并非放弃无核化目标,而是拒绝把“无核化”作为对话先决条件,主张通过“同步对等”方式把无核化进程与冷战结构拆除、美朝关系正常化、地区军控机制建立捆绑推进,此次郭嘉昆四句回应,核心落在“正视症结和根源”,正是提醒华盛顿:如果不解决朝鲜持续拥核的“因”(冷战式威慑、制裁、孤立),就不可能消除“果”(核导能力升级)。

从操作层面看,中方近期至少做了三件与“口头回应”配套的实务动作,第一,维持人道与民生通道,2025年1—8月,中朝铁路货运量恢复至疫情前67%,其中粮食、化肥、医疗物资占比超过80%;辽宁丹东口岸每天保持两对“集装箱班列”,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用作对华粮食援助转运通道,第二,为“政治解决”预留场合,北京已邀请俄罗斯、蒙古、联合国秘书处组成“四方工作组”,利用2025年10月将在吉林举行的东北亚地区合作论坛,就“重启美朝工作层接触”进行闭门磋商;朝鲜外务省美洲司副司长崔善姬8月底曾以“过境”名义在北京停留三天,与中方朝鲜半岛事务特别代表刘晓明会面,第三,对美军战略资产入韩保持战术反制,8月19日美国首次把“堤丰”中程导弹系统部署到日本九州,中方随即在黄海北部划设“重大军事活动区”,进行为期五天的海空联合警巡,并公开点名“外部引入战略打击力量将破坏地区战略平衡”,这一动作既做给华盛顿看,也间接回应了平壤“外部威胁升级才不得不拥核”的叙事。

值得注意的是,金正恩在讲话中罕见提到“对特朗普个人仍怀有美好回忆”,并给出“只要美方放弃无核化执念,就可以坐下来”的谈判条件,美方第一时间通过联合国代表团渠道回应“不会接受朝鲜拥核现实”,但韩国总统李在明却在青瓦台内部会议上提出“弹性分阶段无核化”思路,试图把“核冻结—部分军控—和平机制”做成“小步快跑”套餐,北京对此保持“听其言观其行”姿态:一方面欢迎任何降低紧张的努力,另一方面担忧首尔若过度妥协,将引发日本右翼要求“核共享”连锁反应,从而破坏东北亚整体军控平衡,中方在9月22日回应中特意强调“维护地区和平稳定”,而非仅仅“半岛”,其潜台词是把日韩国内核武装议论也纳入风险考量。

展望未来六个月,北京手中仍有三张牌可打:第一,利用年底安理会朝鲜制裁委员会“中期评估”窗口,推动把“民生绿色通道”制度化,减少朝鲜因人道困境而进一步铤而走险的借口;第二,在“四方工作组”基础上,把蒙古、瑞士、印尼等中立国拉入“东北亚和平论坛”,形成除美日韩之外的“第二轨道”,为美朝正式接触预演议程;第三,通过中俄战略轰炸机联合巡航、黄海大型演习等军事外交动作,对美韩“延伸威慑”进行动态对冲,防止朝鲜借“外部威胁”再次进行核试验或洲际导弹试射,无论哪张牌,核心目标都是把“绝不放弃核武”的平壤重新拉回到“可以谈”的轨道,而非放任其成为东北亚的“永久核现实”。

总的来看,中方回应金正恩“绝不弃核”的立场,表面是重复四句老话,实质是把“政治解决”设定为唯一出口,把“同步解决关切”作为操作路径,把“地区军控平衡”视为底线护栏,北京既不接受朝鲜用宪法形式把拥核永久化,也不接受华盛顿用制裁和军演把朝鲜逼入死角;它希望让半岛走出“制裁—试验—再制裁”的死亡螺旋,但也不愿看到因仓促妥协导致核多米诺效应,在“无核化”与“拥核现实”之间,中国正试图用时间换空间,用机制化对话降低误判,用区域安全框架对冲单边威慑,这一策略能否奏效,取决于美朝能否在“先弃核”与“先安全保障”之间找到可验证、可同步、可逆转的折中方案,也取决于首尔与东京是否愿意把自身安全政策纳入更大的多边军控视野,北京目前所做的,就是把这个“可能的方案”留在谈判桌上,而不是让半岛在“永久核武”与“极限施压”两极之间继续撕裂。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减肥和什么水果汁搭配效果最好?
« 上一篇 2025-09-23
开衫加厚外套毛衣搭配什么裤子显瘦不臃肿?
下一篇 » 2025-09-23

相关文章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1人围观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

动态快讯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