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2日,中国海军通过“中国军号”与央视军事同步发布一组超近距、高分辨率照片,首次完整公开歼-15T、歼-35、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在福建舰电磁弹射起飞瞬间的震撼画面,这组被军迷称为“首秀高清大图”的照片,定格了国产第五代隐身舰载机、重型多用途舰载机与固定翼预警机在同一天、同一条甲板、同一套电磁弹射系统上完成离舰的历史时刻,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并实际运用电磁弹射第五代隐身舰载机的国家。
照片由海军专职摄影师琚振华、李唐在福建舰左舷2号弹射位拍摄,使用1/4000秒高速快门与800毫米长焦镜头,捕捉了战机前轮脱离滑块、尾喷口压缩空气形成菱形激波、弹射滑轨瞬间闪出蓝色电弧的0.2秒,画面里,歼-35翼下弹舱关闭、低可视度涂装与海天融为一体,仅发动机加力燃烧室喷出的马赫环被阳光镀上一层金边;歼-15T翼尖挂有2枚霹雳-12训练弹,襟翼全偏,前缘锯齿拉出两条白色涡流;空警-600则采用预警机特有的“八叶桨”姿态,机背圆盘雷达罩尚未旋转,却已显露出“空中指挥所”的气场,三型机起飞重量分别约为30吨、33吨、28吨,均在75米滑跑距离内被加速到240公里/小时以上,电磁弹射系统峰值功率超过30兆瓦,相当于把一列高铁在2秒内从静止拉到100公里时速。

高清大图在社交媒体上线仅三小时,阅读量突破2.3亿,网友截取歼-35前轮离开甲板的一帧,与美军F-35C在“福特”号上起飞的同角度照片对比,发现中国舰载机仰角更小、尾喷温度更低,显示电磁弹射加速度曲线更平稳,对机体结构冲击更小,军事专家杜文龙评论:“照片里看不到传统蒸汽弹射的浓密白雾,说明福建舰用的是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能量利用率提高30%,甲板作业面能见度几乎不受影响,为下一步夜间高密度起降打下基础。”
照片背景也暗藏信息量:福建舰左舷升降机处于升起状态,甲板上仅剩一架歼-15D电子战飞机做热机备份,说明此次试验已走完“连续出动”流程;右舷挡焰板呈45度放下,表面防热涂层未见烧蚀斑点,显示电磁弹射没有高温废气冲刷,可节省甲板维护时间;远景里还有一艘055型万吨驱逐舰伴航,其新型相控阵雷达天线朝向福建舰,意味着弹射起飞全程在编队防空网监视下进行,数据链实时回传,为后续“舰-机-弹”一体化试验积累原始参数。
官方通稿用“具备全甲板作业能力”八个字概括此次突破,但高清大图透露的细节远不止于此,歼-35主弹舱舱门边缘出现锯齿状隐身处理,与F-35C的“缺口”设计异曲同工;空警-600机腹下伸出的受油管首次公开亮相,表明其可接受运-20U空中加油,将预警半径从500公里延伸至800公里;歼-15T双座型后座飞行员右手握有一块类似平板电脑的设备,疑似国产新一代“头盔-瞄准-火控”一体化终端,可在弹射过载高达6G的环境下正常触控,显示中国舰载机人机界面已追上欧美最新水平。
照片发布后,美国《海军时报》在24小时内援引并评论:“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效率看起来比‘福特’号更高,后者至今未完成F-35C的作战资质认证。”日本《世界舰船》则把三张高清大图做成跨页,标题直言“太平洋的空中力量平衡正在移动”,而国内军迷把歼-35离舰瞬间做成手机壁纸,配文“刀尖上的舞者,终于有了自己的舞台”。

从2012年辽宁舰滑跃起飞歼-15,到2025年福建舰电磁弹射歼-35,中国航母用13年走完美国30年的技术跨越,高清大图定格的不仅是一次起飞,更是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缩影:当电磁弹射轨道上的蓝色电弧划破海天,当隐身战机在75米内被赋予速度,当固定翼预警机把雷达波洒向更远的大洋,那一刻,甲板上的白色标线不再是终点,而是民族复兴航程的新起点。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