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鉴定需要根据鉴定用途的不同,分为司法亲子鉴定和个人亲子鉴定,两者在手续、流程和所需材料上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从两种类型分别详细说明所需手续及注意事项。
司法亲子鉴定手续(具有法律效力,如落户、移民、诉讼等用途)
司法亲子鉴定需严格遵循司法程序,结果可直接用于法律用途,整个过程公开透明,需当事人亲自到场办理,具体手续如下:

委托与咨询
当事人需提前联系具备司法鉴定资质的机构(可通过当地司法局官网查询名录),明确鉴定需求,了解所需材料、流程及费用,机构会告知注意事项,如需被鉴定人全部到场、年满18周岁需携带有效身份证件等。
身份验证与信息登记
所有被鉴定人(包括父母子女,必要时需增加其他亲属)需亲自到达鉴定机构,现场提交以下材料原件供核验:
- 身份证:成年人需提供身份证、护照、军官证等有效证件;未成年人可提供户口本、出生证明等。
- 委托书:个人委托需填写《司法鉴定委托书》,由所有被鉴定人签字确认;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司法机构委托的,需出具正式的《委托鉴定函》。
- 其他材料:部分机构可能要求提供婚姻证明、子女出生证明等辅助材料,以确认亲子关系背景。
工作人员会核对证件信息、采集指纹、拍摄照片,并录入司法鉴定系统,确保鉴定过程可追溯。
样本采集与缴费
- 样本采集:由专业鉴定人员现场采集血痕样本(常规方式,需抽取少量指尖血或耳垂血,3-5滴即可),若因特殊原因无法采血,可采集口腔拭子(需提前用清水漱口,避免进食),但需确保样本有效。
- 缴费:根据机构收费标准(通常按被鉴定人数收费,每人2000-3000元不等),现场缴纳鉴定费用,保留缴费凭证。
实验室检测与报告出具
样本编号后送至实验室进行DNA分型检测,一般需5-7个工作日完成(可加急,加急需额外收费),报告由司法鉴定机构盖章出具,包含鉴定资质、检测方法、数据分析及结论,可通过现场领取或邮寄送达。

个人亲子鉴定手续(不具有法律效力,仅用于个人知情)
个人亲子鉴定主要用于私下确认亲子关系,流程相对灵活,可匿名办理,结果仅对委托人本人有效,不可用于法律用途。
委托与咨询
当事人可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联系具备资质的鉴定机构,说明鉴定需求(如父子、母子、亲缘关系等),机构会告知样本采集方法、费用及注意事项。
样本采集(可自行完成)
个人鉴定支持自行采样或上门采样(需额外支付服务费),常见样本类型及采集方法如下:
样本类型 | 采集方法 | 注意事项 |
---|---|---|
血痕样本 | 用酒精棉球消毒指尖,一次性采血针穿刺,滴3-5滴血在纱布或滤纸上,自然阴干(避免阳光直射)。 | 每份样本标记清晰(如“父亲”“孩子”),防止混淆;不同人的样本需分开包装。 |
口腔拭子 | 用干净棉签在口腔内壁(腮帮子内侧)来回刮拭20-30次,获取口腔黏膜细胞,自然阴干后放入纸质信封。 | 刚喝过热水、吃过食物需等待30分钟后再采集;避免用手直接接触棉签头部。 |
带毛囊毛发 | 拔取5-8根头发(需可见白色毛囊根部),用白纸包裹,避免使用塑料袋(可能导致霉变)。 | 毛发需新鲜,脱落或剪短的毛发无法提取DNA。 |
其他特殊样本 | 如指甲(剪取含甲根部分)、烟头(吸过的,避免手触碰过滤嘴)、精斑/牙刷(需新鲜)等。 | 特殊样本需提前与机构确认可行性及额外费用,确保样本未被污染。 |
样本邮寄与缴费
将采集好的样本与《个人鉴定委托书》(可从机构官网下载打印,填写被鉴定人信息、用途及联系方式)一同邮寄至机构(建议使用顺丰等可追踪的快递),缴费可通过银行转账、微信或支付宝完成,费用通常在2000-2800元(2-3人鉴定)。

检测与结果反馈
实验室收到样本后进行DNA检测,一般3-5个工作日出结果(可加急),结果可通过电话、短信或邮件告知,纸质报告可根据需求选择邮寄或自行领取(需提供委托人身份证号及查询码)。
注意事项
- 机构资质:无论哪种鉴定,均需选择具备《司法鉴定许可证》且亲子鉴定项目在核准范围内的正规机构,避免因机构资质问题导致结果无效。
- 样本有效性:个人鉴定需确保样本未被污染、无霉变,否则可能影响检测结果;司法鉴定需由机构人员现场采样,确保样本真实性。
- 隐私保护:正规机构会对当事人信息严格保密,司法鉴定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30年,个人鉴定报告仅限委托人查询。
相关问答FAQs
Q1:司法亲子鉴定可以代办吗?
A:不可以,司法亲子鉴定要求所有被鉴定人亲自到场,未成年人需由其法定监护人陪同,并提供监护人身份证件及关系证明(如户口本),若因特殊情况(如重病、行动不便)无法到场,需提前与机构沟通,可能提供上门采样服务(需额外收费),并出具相关情况说明。
Q2:个人亲子鉴定报告可以用于打官司吗?
A:不可以,个人亲子鉴定仅作为个人知情参考,不具备法律效力,若需用于法律途径(如抚养权纠纷、继承权争议等),必须重新办理司法亲子鉴定,由具备资质的机构出具司法鉴定报告,该报告才能被法院采信。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