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两个多月,身体仍处于恢复期,减肥运动需以温和、安全为原则,避免剧烈运动和高强度训练,重点应放在恢复核心力量、改善体态和逐步提升代谢上,此时的运动需结合身体恢复情况,循序渐进,同时关注盆底肌和腹直肌的修复,避免因运动不当导致健康问题,以下从运动类型、注意事项、计划安排等方面提供详细建议。
适合产后两个多月的减肥运动类型
产后两个多月的运动应以低强度、有氧与核心恢复结合为主,避免腹部压力过大的动作,优先选择对盆底肌和关节冲击小的运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盆底肌修复运动
盆底肌在怀孕和分娩中易受损,需优先恢复,这是后续安全运动的基础。
- 凯格尔运动:收缩肛门和阴道周围肌肉,保持5-10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3-4组,可站立、坐姿或卧姿进行,不影响日常活动。
- 腹式呼吸:仰卧,双手放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收缩腹部,帮助恢复腹横肌,增强核心稳定性。
轻度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能帮助消耗脂肪,提升心肺功能,但需避免跳跃或跑跳类动作。
- 快走:每天30-40分钟,分2次进行,步速以微微出汗、能正常交谈为宜,选择平坦路面,穿防滑运动鞋,避免颠簸。
- 产后瑜伽:选择修复性瑜伽动作,如猫牛式(缓解腰背紧张)、婴儿式(放松盆底)、桥式(激活臀腿肌肉),每个动作保持5-8次呼吸,避免过度拉伸腹部。
- 游泳或水中漫步:水的浮力可减轻关节压力,适合产后恢复,水温建议26-28℃,运动时间20-30分钟,避免空腹或过饱后进行。
核心与力量训练(低强度)
核心训练需以“深层肌群”为主,避免仰卧起坐等增加腹压的动作。
- 平板支撑(改良版):跪姿,双手撑地,膝盖着地,保持身体呈一条直线,收紧腹部,坚持20-30秒,重复3-5组,若腹直肌分离超过2指,需避免此动作。
- 臀桥:仰卧,屈膝,双脚踩地,臀部发力向上抬起,保持10-15秒,放松,重复10-15次,可强化臀部和下背部,改善骨盆前倾。
- 站姿划船:用弹力带固定前方,双手向后拉,肩胛骨收紧,重复12-15次,锻炼背部肌肉,改善因哺乳含胸驼背的体态。
日常活动增加消耗
利用碎片时间活动,避免久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做简单拉伸;
- 抱宝宝时做深蹲或靠墙静蹲,锻炼下肢力量;
- 哺乳期可穿戴智能手环,记录每日步数,目标6000-8000步。
运动注意事项
- 确认身体恢复情况:产后42天需复查,确认无恶露异常、盆底肌严重损伤或腹直肌分离(超过3需先修复),再开始运动。
- 避免腹压过大的动作:如卷腹、跳绳、跑步等,可能导致盆底肌下垂或腹直肌分离加重。
- 循序渐进:从每周3次、每次2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时间和强度,以运动后不感到疲劳、不影响哺乳为准。
- 补充水分和营养:运动前后适量喝水,哺乳期需保证蛋白质(如鸡蛋、瘦肉)和钙(牛奶、豆制品)摄入,避免节食减肥。
- 穿着舒适:穿哺乳运动内衣,支撑胸部;宽松衣物,避免束缚腹部。
产后运动计划参考(每周)
星期 | 时长/组数 | |
---|---|---|
周一 | 盆底肌修复+快走 | 凯格尔3组+快走30分钟 |
周二 | 产后瑜伽 | 20分钟(含5分钟呼吸放松) |
周三 | 休息或轻度拉伸 | 10-15分钟(如猫牛式、肩部环绕) |
周四 | 改良平板支撑+臀桥 | 平板3组+臀桥15次 |
周五 | 水中漫步 | 25分钟 |
周六 | 全身轻度力量 | 弹力带划船+侧卧抬腿各12次,重复2组 |
周日 | 休息 |
相关问答FAQs
Q1:产后两个多月运动后恶露增多,需要停止吗?
A:若运动后恶露颜色变鲜红、量明显增多或伴有腹痛,需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产后初期恶露可能因活动增加有轻微波动,但通常颜色会逐渐变浅(粉红→褐色→白色),若只是轻微增多且无其他不适,可降低运动强度,选择更温和的活动(如腹式呼吸),并观察身体反应。
Q2:哺乳期运动会影响乳汁分泌吗?
A:适度运动不会影响乳汁分泌,反而可能改善情绪和代谢,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哺乳,运动前可储存少量乳汁;运动后洗个温水澡,更换衣物,避免汗味引起宝宝不适,若运动后乳汁明显减少,需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和营养。
产后恢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减肥不应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建议在医生或专业产后康复教练指导下进行,结合合理饮食,逐步找回身体状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