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掉落是一个普遍现象,每个人每天都会经历一定数量的头发脱落,但当脱落数量超过正常范围或出现局部稀疏时,就需要引起重视,头发掉落的原因复杂多样,涉及生理、病理、生活方式、环境及遗传等多个层面,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我们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改善措施。
从生理层面来看,头发生长具有周期性,分为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一个健康的头皮中,约85%-90%的头发处于生长期,可持续2-7年;约10%-15%处于休止期,持续2-3个月后脱落,随后新的头发开始生长,正常情况下,每天脱落50-100根头发属于生理性脱落,无需过度担忧,但如果因某些因素导致休止期头发比例增加或生长期缩短,就会引发病理性脱发,女性在怀孕期间,雌激素水平升高可延长生长期,使头发更加浓密;而产后雌激素骤降,大量头发会同步进入休止期,导致产后脱发,随着年龄增长,毛囊逐渐萎缩,生长期缩短,头发也会变得细软、稀疏,这是自然衰老的表现。

病理因素是导致异常脱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内分泌失调是常见诱因,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亢或甲减)会扰乱激素平衡,影响毛囊代谢;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因雄激素过高,常表现为头顶部头发稀疏、油脂分泌增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斑秃,免疫系统错误攻击毛囊,导致圆形或斑片状脱发,严重者可发展为全秃或普秃,感染性疾病也不容忽视,头癣、毛囊炎等由真菌或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会破坏毛囊结构,导致头发脱落;某些病毒感染(如新冠康复后)可能引发暂时性脱发,与高烧、应激反应有关,营养不良,特别是蛋白质、铁、锌、维生素D和B族维生素的缺乏,会影响头发的合成与生长,导致头发干枯、易断、脱落。
药物与治疗相关的脱发同样值得关注,化疗药物通过快速分裂细胞来杀死癌细胞,但也会误伤处于生长期的毛囊,导致化疗脱发,通常在停药后可逐渐恢复,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降压药(如β受体阻滞剂)、抗凝剂、避孕药等,可能将头发推向休止期,引发药物性脱发,大剂量维生素A补充剂、某些减肥药(含芬氟拉明等成分)也可能导致脱发。
精神心理因素对头发健康的影响日益凸显,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会导致体内释放大量皮质醇和肾上腺素,这些激素会干扰毛囊的生长周期,使头发提前进入休止期。“休止期脱发”常发生在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离世、失业、手术)后3-4个月,表现为弥漫性头发稀疏,强迫症引发的“拔毛癖”(trichotillomania)是一种心理行为障碍,患者不自觉拔除头发,导致局部脱发斑,且常伴有拔毛前的紧张感和拔毛后的满足感。
生活方式与习惯是影响脱发的可控因素,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过度节食、挑食、长期高糖高脂饮食,会导致营养不均衡,缺乏头发生必需的营养素;吸烟会减少头皮血流量,影响毛囊供氧;过量饮酒可能干扰肝脏代谢,降低营养吸收效率,错误的头发护理方式也会损伤头发,如频繁烫染、使用劣质洗发水、过度拉扯(如扎过紧的马尾辫、丸子头)、湿发时用力梳头等,可能导致头发断裂、毛囊损伤,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扰乱内分泌,影响毛囊细胞的修复与再生。

遗传因素在脱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男性型脱发(雄激素性脱发)和女性型脱发,这类脱发与雄激素(二氢睾酮,DHT)有关,遗传易感者的毛囊对DHT敏感,DHT会逐渐缩小毛囊,使头发变得细软、短小,最终形成“M”型秃顶(男性)或头顶部稀疏(女性),雄激素性脱发通常在青春期后开始显现,且进展缓慢,具有家族聚集性。
环境因素同样不容忽视,长期暴露在紫外线、空气污染(如PM2.5、重金属)中,会氧化损伤毛囊,加速头发衰老,水质问题,如硬水(含钙镁离子过多)或氯含量高的自来水,可能导致头发干枯、易断,刺激头皮,频繁戴帽子、头盔若不透气,可能闷热头皮,滋生细菌,引发毛囊炎,影响头发生长。
头发掉落的原因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生理周期、遗传、年龄等不可控因素,也有内分泌、疾病、药物、心理、生活方式等可控因素,要判断脱发原因,需结合自身情况,观察脱发模式(弥漫性稀疏、局部斑片、发际线后移等)、伴随症状(头皮瘙痒、红肿、脱发速度等),并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检查(如毛囊检测、激素水平检测、微量元素检测等),以便针对性治疗,保持均衡饮食、规律作息、情绪稳定、科学护发,对维持头发健康至关重要。
相关问答FAQs

问:每天掉100根头发算正常吗?需要担心吗?
答:每天脱落50-100根头发属于正常生理范围,头发生长具有周期性,旧头发脱落的同时会有新头发生长,如果每天脱发量持续超过100根,且持续时间超过2-3个月,或出现明显的头发稀疏、头皮裸露,则可能是病理性脱发,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原因,如是否与内分泌失调、压力、营养不良等有关。
问:减肥期间脱发严重,是什么原因?如何改善?
答:减肥期间脱发常见于过度节食或快速减重,导致蛋白质、铁、锌等关键营养素摄入不足,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缺乏蛋白质会影响头发生长;铁和锌参与毛囊细胞的能量代谢和修复,缺乏易导致休止期脱发,改善方法包括:调整饮食结构,保证优质蛋白(如鸡蛋、瘦肉、鱼类)、铁(红肉、菠菜)、锌(坚果、贝类)和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D)的摄入;避免极端节食,采用均衡的低热量饮食;配合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减轻压力,促进代谢平衡,若脱发持续,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师,排除其他疾病因素。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