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黏膜过敏性疾病,以皮肤出现风团、瘙痒为主要特征,严重时可伴有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其发病机制复杂,病因多样,可由多种内外因素刺激导致,具体原因可分为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两大类,其中外源性因素多为急性荨麻疹的诱因,而内源性因素则与慢性荨麻疹关系更为密切。
外源性因素
外源性因素是指通过外界接触或摄入而引发荨麻疹的物质,通常具有明确的接触史或摄入史,常见类型包括:

-
食物及食品添加剂:食物是急性荨麻疹的常见诱因,尤其是高蛋白食物(如鱼、虾、蟹、蛋、牛奶、贝类等)、坚果类(如花生、核桃)、水果(如芒果、菠萝、草莓)等,食品添加剂中,人工色素(如柠檬黄)、防腐剂(如苯甲酸钠)、调味剂(如谷氨酸钠)也可能诱发过敏反应,酒精、辛辣刺激性食物可通过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直接引发风团。
-
吸入物: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真菌孢子、柳絮、尘土等空气中的过敏原,可通过呼吸道吸入引发过敏,多在季节交替或环境变化时发作,部分职业人群(如面粉工人、化工从业者)长期接触粉尘或化学气体,也易诱发职业性荨麻疹。
-
物理因素:物理性荨麻疹占所有荨麻疹的约7%-10%,包括:
- 冷接触性荨麻疹:皮肤暴露于寒冷环境(如冷水、冷空气)后数分钟出现风团,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心律失常;
- 热性荨麻疹:皮肤受热(如热水浴、热饮)后局部出现风团和瘙痒;
- 日光性荨麻疹:暴露于紫外线或可见光后数分钟内皮肤出现红肿、风团;
- 压力性荨麻疹:皮肤受压(如长时间久坐、紧身衣物)后4-8小时出现深部肿胀疼痛;
- 划痕症(人工性荨麻疹):机械性划伤皮肤后,划痕处出现隆起性风团,是最常见的物理性荨麻疹类型。
-
感染因素: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病毒(如肝炎病毒、EB病毒)、真菌(如念珠菌)或寄生虫感染,可通过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直接刺激肥大细胞,或通过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引发炎症反应,儿童急性荨麻疹中,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药物因素:药物是医源性荨麻疹的主要原因,可分为:
- 完全抗原型:如青霉素、链霉素、血清制剂等,可通过IgE介导的速发型超敏反应引发;
- 半抗原型:如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磺胺类等,可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与过敏体质无关;
- 免疫复合物型:如某些抗生素、异种血清,可通过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导致血管炎性反应。
疫苗、造影剂等也可能诱发药物性荨麻疹。
内源性因素
内源性因素多与机体自身状态相关,是慢性荨麻疹(病程≥6周)的主要病因,其发病机制复杂,部分患者难以明确具体原因:
-
自身免疫因素:约30%-50%的慢性荨麻疹与自身免疫有关,包括:
- 自身抗体介导:产生抗IgE抗体、抗高亲和力IgE受体(FcεRI)抗体,或抗甲状腺抗体(如抗TPO、抗Tg),这些抗体可激活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症介质;
- 自身炎症反应:部分患者存在补体系统异常,如C1酯酶抑制剂缺乏,可引发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常伴发荨麻疹。
-
系统性疾病:甲状腺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Graves病)、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慢性感染(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血液系统疾病(如淋巴瘤、白血病)等,可通过慢性炎症反应或免疫紊乱诱发荨麻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精神与内分泌因素: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可通过“脑-皮肤轴”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导致肥大细胞活化,释放神经肽(如P物质),引发或加重荨麻疹,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期、更年期等激素水平变化阶段,荨麻疹症状可能波动,提示性激素参与发病。
-
遗传因素:少数患者呈家族性发病,如家族性冷性荨麻疹、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等,与特定基因突变(如CIAS1、PLA2R1等)相关,遗传方式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其他因素
除上述因素外,气候变化(如温度、湿度骤变)、运动(胆碱能性荨麻疹,由运动后体温升高诱发)、昆虫叮咬(如蜂类、蚊虫叮咬释放毒液)等也可能引发荨麻疹,部分患者为“特发性荨麻疹”,经详细检查仍无法明确病因,可能与多因素共同作用有关。
常见荨麻疹病因分类及特点
病因类型 | 具体因素 | 临床特点 |
---|---|---|
食物及添加剂 | 高蛋白食物、坚果、水果、人工色素、防腐剂、酒精 | 急性发作,进食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风团 |
吸入物 | 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真菌孢子 | 季节性或常年性发作,伴过敏性鼻炎、哮喘 |
物理因素 | 冷、热、日光、压力、机械划伤 | 特定诱因下发作,如划痕症、冷接触性荨麻疹 |
感染因素 | 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 | 儿童常见,伴发热或感染灶症状 |
药物因素 | 青霉素、NSAIDs、磺胺类、血清制剂 | 用药后数分钟至数天发作,可伴过敏性休克 |
自身免疫因素 | 抗IgE/FcεRI抗体、抗甲状腺抗体、补体异常 | 慢性病程,反复发作,伴自身免疫性疾病 |
系统性疾病 | 甲状腺疾病、SLE、淋巴瘤、幽门螺杆菌感染 | 慢性病程,需原发病治疗 |
相关问答FAQs
Q1:荨麻疹一定会传染吗?
A:荨麻疹本身不具有传染性,其发病机制与个体过敏反应、免疫紊乱或系统性疾病相关,而非病原体传播,但若荨麻疹由感染(如细菌、病毒)诱发,原发感染性疾病(如感冒、扁桃体炎)可能具有传染性,需注意隔离病原体,而非针对荨麻疹本身。
Q2:慢性荨麻疹长期不愈,除了用药,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A:慢性荨麻疹患者需注意以下几点:① 避免诱因:记录并规避可疑过敏原(如特定食物、药物),减少寒冷、日晒、压力等物理刺激;② 饮食调整:避免辛辣、酒精、高组胺食物(如腌制食品、发酵乳制品),保持饮食清淡;③ 皮肤护理:使用温和的沐浴露,避免搔抓,穿着宽松棉质衣物;④ 情绪管理: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避免焦虑加重病情;⑤ 规范用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如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必要时联合免疫抑制剂,切勿自行停药或减量,若症状持续不缓解,需排查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感染等潜在病因。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