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疼痛是常见的术后反应,主要是由于手术创伤、局部组织炎症反应、神经末梢暴露以及血凝块形成或脱落等因素引起,适当的药物使用可以有效缓解疼痛、促进恢复,但需注意用药规范和禁忌,以下从药物类型、使用原则、注意事项及替代方法等方面详细说明拔牙后疼痛的用药选择。
常用药物类型及作用机制
拔牙后疼痛管理以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对乙酰氨基酚、弱阿片类药物及局部外用药物为主,具体如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NSAIDs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解热作用,是拔牙后疼痛的首选药物。
- 布洛芬:常用剂量为200-400mg/次,每4-6小时一次,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1200mg,适用于轻中度疼痛,伴有炎症反应(如肿胀、局部发热)者效果更佳。
- 双氯芬酸钠:25-50mg/次,每日3次,或使用缓释剂型75mg/次,每日1次,胃肠刺激较布洛芬稍小,但需注意心血管风险。
- 塞来昔布:200mg/次,每日1次,选择性COX-2抑制剂,胃肠道副作用较少,适用于有胃溃疡病史或需长期用药者,但需警惕心血管血栓风险。
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前列腺素合成发挥镇痛作用,抗炎作用较弱,适用于不能使用NSAIDs的患者(如胃溃疡、肾功能不全者)。
- 剂量:325-650mg/次,每4-6小时一次,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4000mg(避免肝损伤),若与NSAIDs联用,需间隔2小时以上,减少药物相互作用。
弱阿片类药物
当NSAIDs或对乙酰氨基酚效果不佳时,可短期联用弱阿片类药物,但需警惕依赖性和副作用。
- 可待因:15-30mg/次,每4-6小时一次,常与对乙酰氨基酚复方制剂(如氨酚待因片)使用,适用于中重度疼痛。
- 曲马多:50-100mg/次,每4-6小时一次,具有双重作用机制,但可能引起恶心、头晕,不建议长期使用。
局部外用药物
对于表浅性疼痛或辅助镇痛,可使用外用药物减少全身副作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利多卡因凝胶:涂抹于拔牙创口表面,可暂时缓解神经性疼痛,但作用时间短。
- 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外敷于面部肿胀区域,抗炎镇痛,避免接触口腔黏膜。
其他辅助药物
- 抗生素:仅用于预防或治疗感染(如干槽症、蜂窝织炎),常用阿莫西林、甲硝唑等,需遵医嘱,不可滥用。
-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短期使用可减轻严重肿胀,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剂量。
药物使用原则
- 阶梯用药:轻度疼痛首选对乙酰氨基酚或NSAIDs;中度疼痛可NSAIDs联合对乙酰氨基酚;重度疼痛短期联用弱阿片类药物。
- 避免重复用药:注意复方制剂成分(如“氨酚待因”含对乙酰氨基酚和可待因),避免同时服用单一成分药物导致过量。
- 个体化调整:根据患者年龄、肝肾功能、基础疾病(如胃溃疡、哮喘、出血倾向)选择药物,老年人、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需谨慎用药(如孕妇避免NSAIDs和可待因)。
- 短期使用:NSAIDs连续使用不超过5-7天,阿片类药物不超过3-5天,防止药物依赖和副作用。
- 时机把握:疼痛明显时及时服药,避免疼痛加剧后再用药,影响效果。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胃肠道保护:NSAIDs可能引起胃黏膜损伤,建议餐后服用,或联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
- 出血风险:NSAIDs抑制血小板功能,拔牙24小时内避免使用,术后24小时若无出血可遵医嘱使用。
- 过敏史:对阿司匹林或其他NSAIDs过敏者禁用同类药物,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
- 肝肾功能监测:长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需定期检查肝功能,NSAIDs可能加重肾功能不全,需调整剂量。
- 药物相互作用:如华法林联用NSAIDs增加出血风险,地高辛联用NSAIDs可能升高血药浓度,需医生指导。
非药物辅助缓解疼痛的方法
- 冷敷:拔牙后24小时内用冰袋敷术区(每次15分钟,间隔20分钟),收缩血管减轻肿胀和疼痛。
- 温盐水漱口:术后24小时用温盐水(37℃左右)含漱,每日3-4次,保持口腔清洁,减少感染。
- 饮食调整:避免过热、辛辣、坚硬食物,选择温凉、软质饮食(如粥、酸奶),减少对创口刺激。
- 休息与体位:避免剧烈运动和弯腰,睡觉时垫高头部,减轻局部充血和疼痛。
- 避免刺激:术后24小时内不刷牙、不漱口、不吮吸,防止血凝块脱落;戒烟戒酒,减少刺激。
常见错误用药及风险
- 滥用抗生素:多数拔牙后疼痛为正常炎症反应,无需抗生素,滥用可能导致耐药性或菌群失调。
- 长期服用止痛药:自行长期使用NSAIDs或阿片类药物,可能引发胃出血、肝肾功能损伤或药物依赖。
- 迷信“特效药”:如使用不明成分的“止痛药”,可能含激素或违禁成分,掩盖病情导致延误治疗。
用药效果不佳时的处理
若服药后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复诊:
- 疼痛剧烈,放射至耳部、颞部,伴口臭、腐臭味(提示干槽症)。
- 术区肿胀蔓延至颈部,伴发热(提示感染或蜂窝织炎)。
- 出血不止或大量血凝块脱落(提示继发出血)。
相关问答FAQs
Q1:拔牙后可以立即吃布洛芬吗?需要注意什么?
A1:拔牙后24小时内不建议立即使用NSAIDs(如布洛芬),因其可能抑制血小板功能,增加出血风险,24小时后若疼痛明显,可遵医嘱服用,建议餐后以减少胃肠刺激,同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黑便等异常,有胃溃疡或哮喘病史者需慎用。
Q2: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哪个更适合拔牙后止痛?如何选择?
A2:两者均可用于拔牙后止痛,选择需根据个体情况:
- 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无肝损伤风险、不能使用NSAIDs者(如胃溃疡、肾功能不全),抗炎作用弱,适合单纯疼痛。
- 布洛芬:适用于伴有炎症肿胀者,抗炎镇痛效果更强,但需注意胃肠道和心血管风险,避免空腹服用。
若疼痛较重,可在医生指导下间隔2小时交替使用(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但需严格计算剂量,避免过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