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理到病理的全面解析
毛发是人体皮肤的附属器官,具有保护、调节体温、感觉等功能,正常情况下,毛发的生长受遗传、激素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但部分人群会出现毛发异常增多的情况,即"多毛症",多毛症不仅影响美观,有时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信号,因此了解其成因对健康管理和治疗至关重要。

多毛症的成因可分为生理性、病理性及药物性三大类,生理性多毛主要与遗传和种族有关,如地中海地区、中东地区及南亚人群的体毛相对浓密,这属于正常范围内的个体差异,女性唇部、前臂和小腿的细小绒毛(毳毛)在青春期后受雄激素影响可能变粗变黑,但程度通常较轻,不会形成明显的男性化毛发分布,病理性多毛则与内分泌紊乱密切相关,需要引起重视。
内分泌失调是多毛症最常见的原因,人体内雄激素(如睾酮、双氢睾酮)是促进毛发生长的主要激素,无论男女体内均有少量雄激素分泌,当女性体内雄激素水平过高或毛囊对雄激素过度敏感时,会导致毳毛向终毛转化,表现为男性型毛发分布,如上唇、下颌、胸部、中线腹部、大腿内侧等部位毛发增多,这种情况在临床上称为"女性多毛症",其背后往往隐藏着特定的疾病。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女性多毛症的首要病因,该病以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碍和卵巢多囊样改变为特征,患者除多毛外,常伴有痤疮、月经稀发或闭经、肥胖等症状,研究表明,约70%的PCOS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毛,其发生机制与卵巢和肾上腺分泌过量雄激素、胰岛素抵抗导致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升高有关,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是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酶缺陷所致,其中21-羟化酶缺陷症最常见,女性患儿出生时即出现阴蒂增大等男性化体征,成年后可表现为多毛、月经紊乱。
卵巢或肾上腺肿瘤虽然相对少见,但也是导致多毛症的重要原因,支持细胞瘤、门细胞瘤等卵巢肿瘤可分泌过量雄激素,而肾上腺皮质癌、肾上腺腺瘤则可能导致皮质醇和雄激素同时增多,这类患者多毛症状进展迅速,常伴有男性化体征(如声音低沉、喉结突出)或库欣综合征表现(如向心性肥胖、紫纹),甲状腺功能异常(如甲减)可能通过刺激毛囊或影响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导致毛发增多,但通常症状较轻。

药物诱导的多毛症也不容忽视,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干扰激素代谢或直接刺激毛囊生长,常见药物包括:①雄激素类药物(如苯丙酸诺龙);②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引起医源性库欣综合征;③苯妥英钠、青霉胺等抗癫痫药和免疫抑制剂;④米诺地尔等外用生发产品,药物性多毛的特点是停药后毛发可逐渐恢复正常,但部分药物(如环孢素)引起的多毛可能持续存在。
除上述原因外,特发性多毛症约占女性多毛症的10%-15%,患者无明显的内分泌异常或器质性疾病,可能与毛囊对雄激素的敏感性增高或局部生长因子异常有关,肥胖可通过增加芳香化底物、提高游离睾酮水平间接导致多毛;年龄因素(如围绝经期)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雄激素比例失衡也可能使部分女性出现多毛症状。
多毛症的诊断需要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医生会评估毛发生长速度、分布范围(采用Ferriman-Gallwey评分系统)、伴随症状(如月经异常、声音改变等),并可能进行以下检查:①激素测定(睾酮、DHEAS、17-羟孕酮、催乳素等);②卵巢和肾上腺超声或CT检查;④甲状腺功能检测,治疗方面,首先应针对原发病因,如PCOS患者需调整生活方式、使用避孕药或胰岛素增敏剂,肿瘤患者则需手术切除,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采取脱毛治疗(如激光脱毛、电解脱毛)或外用抑制毛发生长的药物(如依氟鸟氨酸乳膏)。
以下是多毛症相关常见问题的解答:

Q1:多毛症一定是疾病引起的吗?
A:不一定,多毛症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生理性多毛主要与遗传和种族有关,如部分女性天生体毛较浓密,且呈女性型分布(无男性化特征),这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毛发突然增多、分布呈男性型(如胸部、腹部中线毛发增多),或伴有月经不调、痤疮等症状,则需考虑病理性原因,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激素水平。
Q2:激光脱毛对多毛症有效吗?会复发吗?
A:激光脱毛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破坏毛囊,对病理性多毛可有效改善毛发密度和颜色,但无法治疗根本病因(如内分泌紊乱),对于生理性多毛,激光脱毛效果显著,但毛发可能随时间缓慢再生(尤其是激素水平波动时),病理性多毛患者需先治疗原发病,同时结合激光脱毛可达到更好的美容效果,治疗后注意防晒,避免日光照射加重色素沉着。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