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是一种常见的口腔不适症状,可能由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牙周炎、智齿冠周炎等多种原因引起,当牙痛发作时,合理使用止痛药可以帮助缓解症状,但需明确药物的选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避免因不当用药掩盖病情或引发不良反应,以下从牙痛的常见原因、止痛药分类及选择、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牙痛的常见原因及对应症状
牙痛的病因复杂,不同原因导致的疼痛特点和伴随症状有所不同,了解这些有助于初步判断病情,合理用药:

- 龋齿(蛀牙):早期可能无明显疼痛,当龋洞深及牙本质时,冷热刺激会引发酸痛;若深及牙髓,可出现自发性、阵发性剧痛,夜间加重,对冷热刺激敏感甚至疼痛难忍。
- 牙髓炎:多由深龋发展而来,表现为自发性、放射性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头部、耳部、颞部),冷热刺激加剧,疼痛不能自行定位,热痛冷缓解。
- 根尖周炎:牙髓炎未及时治疗导致感染扩散至根尖周组织,表现为持续性、搏动性剧痛,牙齿有浮起感,咀嚼时加重,叩击疼痛明显,严重者可伴有面部肿胀。
- 牙周炎:牙龈红肿、出血、牙周袋形成,表现为咀嚼时疼痛,牙龈胀痛,严重者可有牙周脓肿,伴口臭、牙齿松动。
- 智齿冠周炎:多见于年轻人,智齿部分萌出时,牙龈瓣覆盖形成盲袋,食物残渣积存引发感染,表现为牙龈红肿、疼痛,张口受限,严重者可伴有张口困难、面部肿胀、发热等全身症状。
止痛药分类及选择
牙痛时常用的止痛药可分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解热镇痛药、局部外用药物等,需根据疼痛程度、病因及个体情况选择:
(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此类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达到抗炎、镇痛、解热的作用,是牙痛治疗的一线药物,尤其适用于炎症性疼痛(如牙髓炎、根尖周炎、牙周炎等)。
药物名称 | 常用剂型 | 成人剂量(常规) | 作用特点 | 注意事项 |
---|---|---|---|---|
布洛芬 | 片剂、胶囊、混悬液 | 200-400mg/次,3-4次/日 | 抗炎镇痛作用较强,对胃肠道刺激相对较小,适用于中重度疼痛(如牙髓炎、根尖周炎) | 饭后服用可减少胃部不适;有胃溃疡、出血倾向、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避免与阿司匹林、抗凝药同用。 |
双氯芬酸钠 | 肠溶片、缓释片 | 25-50mg/次,2-3次/日 | 抗炎镇痛作用显著,起效较快,适用于急性疼痛(如智齿冠周炎、牙周脓肿) | 长期使用需监测肝肾功能;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者禁用;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
吲哚美辛 | 栓剂、片剂 | 25mg/次,2-3次/日 | 抗炎作用较强,但胃肠道副作用较明显,一般用于其他药物无效时 | 饭后服用;注意观察有无胃痛、黑便等;哮喘患者禁用。 |
塞来昔布 | 胶囊 | 100-200mg/次,1次/日 | 选择性COX-2抑制剂,胃肠道副作用较少,适用于有胃部基础疾病者 | 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 |
(二)解热镇痛药
此类药物通过抑制中枢前列腺素合成,达到镇痛、解热作用,适用于轻度疼痛或伴有发热时,但抗炎作用较弱。
药物名称 | 常用剂型 | 成人剂量(常规) | 作用特点 | 注意事项 |
---|---|---|---|---|
对乙酰氨基酚 | 片剂、颗粒、栓剂 | 500-1000mg/次,不超过4次/日 | 镇痛作用温和,胃肠道刺激小,适用于轻度疼痛(如浅龋、牙龈炎)或对NSAIDs不耐受者 | 过量服用可导致肝损伤,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4000mg;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
阿司匹林 | 肠溶片、片剂 | 300-500mg/次,3-4次/日 | 除镇痛外,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适用于炎症性疼痛,但胃肠道副作用较明显 | 饭后服用;有胃溃疡、出血、哮喘者禁用;儿童病毒感染(如流感、水痘)时禁用,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 |
(三)局部外用药物
对于牙龈炎、智齿冠周炎等引起的牙龈局部疼痛,可使用外用药物缓解症状,但作用较短暂,无法替代全身用药。

药物名称 | 常用剂型 | 作用特点 | 使用方法 |
---|---|---|---|
丁香油酚 | 滴剂、牙科凝胶 | 具有局部麻醉和抗菌作用,缓解牙髓炎、根尖周炎引起的疼痛 | 用棉球蘸取少量,涂抹于疼痛牙齿牙龈处,每日2-3次,避免接触口腔黏膜。 |
利多卡因凝胶 | 凝胶 | 局部麻醉药,快速缓解牙龈、黏膜疼痛 | 涂抹于疼痛部位,2-3分钟起效,适用于口腔检查或操作前临时止痛。 |
口炎清喷雾 | 喷雾剂 |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适用于牙龈红肿、溃疡疼痛 | 对准患处喷1-2下,每日3-4次,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
(四)处方药及特殊情况下用药
对于重度疼痛(如急性牙髓炎、颌面部间隙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更强效的镇痛药或抗生素(如甲硝唑、阿莫西林等),必要时可进行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如利多卡因浸润麻醉)。
用药注意事项
- 明确病因,避免掩盖病情:止痛药仅能缓解症状,无法治疗病因,若牙痛持续不缓解(超过3天)或伴有肿胀、发热、张口受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因用药延误治疗(如牙髓炎发展为根尖周炎,需根管治疗)。
- 严格按剂量和疗程用药:过量使用NSAIDs或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导致肝肾损伤、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长期使用需遵医嘱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等。
- 特殊人群用药禁忌: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避免使用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等药物,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短期使用)或布洛芬(需医生评估);
- 儿童: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儿童剂型,按体重计算剂量;
- 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需减少剂量,避免使用吲哚美辛等肾毒性较大的药物;
- 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NSAIDs和对乙酰氨基酚,优先选择局部外用药物。
-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正在服用抗凝药(如华法林)、抗血小板药(如氯吡格雷)或降压药(如ACEI类)的患者,需告知医生,避免NSAIDs增加出血风险或降低降压效果。
- 局部用药避免误吞:使用丁香油酚、利多卡因凝胶等外用药物时,需注意少量使用,避免吞咽过多引起全身不良反应(如利多卡因过量可导致头晕、抽搐)。
相关问答FAQs
Q1:牙痛时可以吃抗生素吗?
A:牙痛是否需要吃抗生素需根据病因判断,若牙痛由细菌感染引起(如根尖周炎、牙周炎、智齿冠周炎),且伴有红肿、化脓、发热等感染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甲硝唑等);但若疼痛由非感染因素(如牙齿敏感、外伤)或单纯炎症(如牙髓炎早期)引起,使用抗生素无效,反而可能引发耐药性或不良反应,牙痛时切勿自行滥用抗生素,需明确病因后遵医嘱用药。
Q2:止痛药吃多久不缓解需要就医?
A:一般情况下,若牙痛程度较轻(如牙龈炎、浅龋),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后30分钟-1小时可缓解疼痛,可持续用药2-3天观察症状;若用药后疼痛无改善,或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①疼痛持续加重或转为持续性剧痛;②伴有牙龈红肿、面部肿胀、张口受限;③出现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④牙齿松动或牙龈出血不止,这些情况可能提示严重感染(如牙髓炎、根尖周炎、颌面部间隙感染),需及时进行专业治疗(如根管治疗、切开引流等)。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