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拔除后,正确的护理对恢复至关重要,若护理不当可能引发感染、干槽症等并发症,以下从术后时间线、饮食、口腔清洁、用药、异常情况处理等方面详细说明注意事项,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恢复期。
术后24小时内:关键制动期
拔牙后24小时内是出血和肿胀的高风险期,需重点注意“静养”与“止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止血与咬棉球:拔牙后医生会在牙槽窝内放置无菌棉球或纱布,需咬紧30-40分钟,利用压力帮助止血,期间若有少量血液渗出属正常,若血液呈鲜红色且不断涌出,或棉球被完全浸湿,需立即复诊,注意不要频繁更换棉球,以免破坏血凝块(血凝块是伤口愈合的基础)。
- 冰敷消肿:术后24小时内可用冰袋(裹毛巾,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在拔牙侧面部进行间断冰敷,每次15分钟,间隔1小时,有助于收缩血管,减轻肿胀和疼痛,24小时后若肿胀未消退,可改为热敷(温毛巾),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 休息与体位:术后避免剧烈运动、弯腰或低头,防止血压升高引发出血,建议半卧位休息,头部垫高,减轻头部充血,缓解肿胀。
- 饮食禁忌:此时仅可进食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凉牛奶、酸奶、米汤、鸡蛋羹等,避免用患侧咀嚼,不可过热(高温会溶解血凝块),也不要用吸管喝水(负压易导致血凝块脱落)。
术后24小时-3天:肿胀与清洁期
此阶段肿胀和疼痛可能达到高峰,需逐步恢复口腔清洁,预防感染。
- 口腔清洁:24小时后可轻轻刷牙,但避开拔牙区域,用软毛牙刷避免刺激伤口,可使用温盐水(500ml温水+半勺盐)或漱口水(不含酒精)含漱,每次30秒,每天3-4次,清除食物残渣,减少细菌滋生,注意不要用力漱口,以免冲掉血凝块。
- 饮食调整:从流质过渡到半流质或软食,如粥、烂面条、蒸蛋、果泥等,避免过硬、过黏、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坚果、牛肉干、辣椒、酒精),以及过烫的食物,以免刺激伤口或引发出血。
- 疼痛管理:若疼痛明显,可遵医嘱服用止痛药(如布洛芬),但需注意药物禁忌(如胃溃疡患者避免服用阿司匹林),若术后3天疼痛反而加重,需警惕干槽症(见后文异常情况处理)。
术后3-7天:伤口愈合与观察期
拔牙后3-7天,伤口开始形成肉芽组织,肿胀逐渐消退,但仍需注意保护伤口。
- 饮食进阶:可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但仍需避免患侧咀嚼,食物以温、软、易消化为主,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瘦肉)和维生素C(如橙子、猕猴桃),促进伤口愈合。
- 避免刺激伤口:拔牙后1-2周内,不要用舌头或手触摸伤口,也不要吮吸伤口,以免血凝块脱落,若发现牙槽窝内有白色或淡黄色物质(肉芽组织),无需担心,这是正常愈合表现;若出现灰黑色或腐败性异味,可能是感染,需及时就医。
- 肿胀与疼痛监测:多数患者术后3天肿胀开始消退,若5天后肿胀未减轻或疼痛加剧,伴发热、口腔异味,可能是局部感染,需进行抗感染治疗。
术后1周-1个月:完全恢复期
此时伤口已基本愈合,但仍需注意长期保护牙槽骨。
- 避免剧烈运动:术后1周内避免跑步、游泳等剧烈运动,防止伤口裂开或出血。
- 戒烟戒酒: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收缩血管,影响伤口愈合;酒精可能刺激伤口并引发出血,建议恢复期间避免。
- 复诊检查:术后1周左右需复诊,拆线(若缝线为可吸收线则无需拆线),医生会检查伤口愈合情况,若有残留牙根或炎症,需进一步处理。
特殊情况注意事项
- 阻生智齿拔除后:因创伤较大,肿胀和疼痛可能更明显,恢复时间更长(需1-2周),需更严格遵循护理要求,尤其注意口腔清洁,避免食物残渣进入牙槽窝。
- 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这类人群伤口愈合较慢,术后需更密切监测血糖、血压,遵医嘱调整用药,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 孕妇:孕期(尤其是前3个月和后3个月)拔牙需谨慎,若必须拔除,需在医生评估后进行,术后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
异常情况及处理
若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出血不止:拔牙后24小时仍出血,或血凝块脱落后的继发性出血(表现为口腔内大量鲜血,或吐出凝血块)。
- 干槽症:拔牙后3-5天,拔牙窝内血凝块脱落或溶解,骨壁暴露,引发剧烈放射性疼痛(向耳颞部、下颌放射),伴恶臭,一般止痛药无效。
- 感染:术后3天仍红肿热痛加重,伴发热、张口困难,可能是局部感染或间隙感染。
- 神经损伤:下智齿拔除后可能损伤下牙槽神经,导致下唇、下巴麻木,多数可在数周至数月恢复,若超过3个月无改善,需神经科评估。
术后护理时间线总结表
时间阶段 | 核心注意事项 |
---|---|
术后24小时内 | 咬紧棉球30-40分钟止血,冰敷消肿,半卧位休息,温凉流质饮食,避免吸管和剧烈运动。 |
术后24小时-3天 | 轻轻刷牙避开伤口,温盐水含漱,过渡到半流质软食,避免辛辣刺激,疼痛时遵医嘱服药。 |
术后3-7天 | 逐渐恢复软食,避免患侧咀嚼,观察肉芽组织形成,警惕肿胀疼痛加重或感染。 |
术后1周-1个月 | 正常饮食但避免过硬食物,戒烟戒酒,1周复诊,避免剧烈运动,保护牙槽骨。 |
相关问答FAQs
Q1:拔智齿后脸肿得像包子,正常吗?怎么消肿?
A:拔智齿后24-72小时出现轻度至中度肿胀是正常反应,尤其是阻生智齿拔除后,因手术创伤和局部炎症反应导致,可通过以下方式缓解:①术后24小时内冰敷(每次15分钟,间隔1小时),收缩血管;②24小时后热敷(温毛巾),促进血液循环;③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④遵医嘱服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和消肿药物(如地塞米松),若术后5天肿胀仍未消退或伴疼痛、发热,需警惕感染,及时复诊。
Q2:拔智齿后牙缝变大、塞牙,怎么办?
A:拔智齿后邻牙(如第二磨牙)与对颌牙之间可能出现暂时性缝隙,原因是拔牙后邻牙失去支撑轻微倾斜,或牙龈组织未完全愈合,多数情况下,随着牙龈和牙槽骨恢复,缝隙会逐渐缩小,若术后1个月仍频繁塞牙,可能需:①使用牙线或水牙线清洁,避免用牙签戳伤牙龈;②邻牙倾斜明显导致食物嵌塞,需进行正畸治疗或修复(如烤瓷冠)关闭间隙;③若牙龈乳头萎缩,可通过牙周手术(如牙龈成形术)改善形态,若塞牙伴随疼痛或邻牙龋坏,需及时就医处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