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疮,在中医学中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泛指一切发生于皮肤浅表、具有红肿热痛、化脓溃烂等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它并非单一疾病的名称,而是一类病症的总称,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疖、痈、蜂窝织炎、甲沟炎、淋巴管炎等多种体表感染性疾病的范畴,疗疮的发病多与外感六淫邪毒、内蕴湿热火毒、皮肤破损染毒等因素有关,其核心病机为火毒壅盛,气血凝滞,导致局部经络阻塞,肉腐成脓,根据发病部位、形态、病程及临床表现的不同,疗疮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疔疮、疖肿、痈、发、有头疽、无头疽等,每种类型各有其特点,但总的治疗原则均以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生肌收口为主要方法。
从病因病机来看,疗疮的形成主要源于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外因多为感受火热之邪,如风热、湿热、火毒之邪,或从皮肤破损、虫咬伤、烫伤等伤口侵入,郁于肌肤,导致局部气血凝滞,经络阻塞,颜面部的疔疮多因风热邪毒侵袭所致;而下肢的疮疡则常与湿热下注有关,内因则与人体正气强弱及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若过食辛辣肥甘之品,或情志不畅,导致脏腑积热,尤其是心、肝、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内生湿热火毒,热毒循经外达于肌肤,亦可引发疗疮,久病体虚、气血不足,或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更容易感受邪毒而发为疗疮,且往往病情较重,难以愈合。

疗疮的临床表现因其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共同的特征是局部红肿热痛,严重者可伴有发热、恶寒、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常见的疖肿为例,初期表现为皮肤上出现一个红色圆锥形结节,有明显触痛,数日后结节中央变软,出现黄白色脓头,脓栓脱落后炎症逐渐消退,愈后不留疤痕,而痈则更为严重,常为多个相邻的毛囊及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表现为大片红肿浸润区,表面有多个脓栓,破溃后呈蜂窝状,疼痛剧烈,常伴有高热、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疗疮若发生在危险三角区(即鼻根至两侧口角之间的区域),由于该部位血管丰富且与颅内海绵窦相通,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细菌入血,引发颅内感染,危及生命,因此需特别警惕。
疗疮的治疗需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和类型,采取内外同治的方法,内治法主要根据辨证结果选用方药,如初期热毒炽盛者,常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等以清热解毒;中期成脓者,则需透脓散等以托毒排脓;后期溃脓或气血亏虚者,则用托里消毒散或十全大补汤等以益气养血、生肌收口,外治法是疗疮治疗的重要环节,根据疮疡的不同阶段选用不同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初期未溃者,可选用金黄膏、玉露膏等外敷,以清热消肿、散结止痛;已成脓者,应及时切开引流,排脓解毒,并提脓祛腐,选用九一丹、八二丹等药插入疮口,再以药膏或油膏盖贴;溃后期脓尽者,则宜生肌收口,选用生肌散、白玉膏等,促进疮口愈合,对于病情严重或伴有全身症状者,可结合西医治疗,如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或进行物理治疗如红外线照射、超短波等,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炎止痛。
在护理方面,疗疮患者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卫生,避免搔抓挤压患处,尤其是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疗疮,严禁挤压,以防感染扩散,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腻、鱼腥等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多饮开水,保持大便通畅,若疗疮发生在下肢,应适当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疾病康复,对于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状态不利于疮疡愈合,且易导致感染反复发作。
以下是疗疮常见类型的简要分类及特点对比:

类型 | 发病部位 | 临床特点 | 全身症状 | 病程 |
---|---|---|---|---|
疖 | 任何部位,以头面、颈项、臀部多见 | 单个或多个红色结节,中心有脓头,破溃后愈 | 轻度发热,疼痛明显 | 1-2周 |
痈 | 皮下组织,常见于颈项、背部、腰部 | 大片红肿,多个脓头,破溃后呈蜂窝状 | 高热、寒战、头痛 | 2-4周 |
疔疮 | 颜面、四肢等 | 根深坚硬,如钉状,易走黄,危险性大 | 高热、烦躁、甚至神昏 | 1周左右 |
丹毒 | 皮肤及皮下网状淋巴管 | 片状鲜红疹,边界清楚,灼热疼痛 | 高热、畏寒 | 1-2周 |
甲沟炎 | 指甲周围 | 甲沟红肿化脓,疼痛剧烈 | 轻度发热 | 数天至数周 |
疗疮是临床常见的体表感染性疾病,虽然多数轻症可自行愈合或经治疗痊愈,但若失治误治,尤其是发生在特殊部位的疗疮,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一旦发现疗疮,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同时注重护理和调养,以促进康复,预防复发。
相关问答FAQs:
问:疗疮可以自己挤破吗?为什么?
答:疗疮一般不建议自行挤破,挤压可能导致感染扩散,尤其是面部“危险三角区”的血管与颅内相通,挤压后细菌可能随血液进入颅内,引发颅内感染,如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可危及生命,自行挤压难以保证无菌操作,易导致继发感染,加重病情,不当挤压可能损伤周围正常组织,影响后期愈合,甚至留下明显疤痕,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疮疡成熟程度,由专业人员进行规范处理,如切开引流等。
问:糖尿病患者为什么更容易得疗疮,且不易愈合?
答: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机体处于高血糖状态,这会削弱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和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而发为疗疮,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且高血糖可导致血管病变,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供氧不足,营养代谢障碍,从而影响疮疡的愈合过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感觉迟钝,疗疮早期症状可能被忽视,导致感染加重,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注意皮肤护理,一旦出现疗疮,应及时积极治疗,以促进愈合。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