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减肥药的选择需基于安全性、科学性和个人体质,不存在绝对“最好”的产品,但部分经日本厚生劳动省批准的处方药因临床效果显著受到关注,以下从合法药物、作用机制、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分析,帮助理性选择。
日本合法减肥药的类型与代表
日本对减肥药的监管严格,仅允许特定处方药用于治疗肥胖(通常BMI≥27且伴有并发症,或BMI≥30),目前主流药物分为以下几类:

食欲抑制剂
通过调节中枢神经递质减少饥饿感,代表药物为芬特明/托吡酯复方制剂(商品名:Regna),该药为美国FDA批准,2015年在日本上市,适用于单纯性肥胖患者,其作用机制为:芬特明促进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抑制食欲;托吡酯增强γ-氨基丁酸活性,延长饱腹感,临床显示,使用12周可平均减重5%-8%,但可能引起口干、心悸、失眠等副作用,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禁用。
脂肪吸收抑制剂
通过抑制胃肠道脂肪酶减少热量吸收,经典药物为奥利司他(商品名:Xenical),该药在日本为非处方药(OTC),但需在药师指导下使用,其特点是不作用于中枢神经,适合饮食控制不佳的人群,常见副作用为油性便、腹泻,因未吸收脂肪随粪便排出,建议低脂饮食以减轻胃肠不适。
新型GLP-1受体激动剂
近年热门的糖尿病治疗药物司美格鲁肽(商品名:Ozempic)因显著减重效果“跨界”成为减肥热门,2021年在日本获批减重适应症(适用于BMI≥27且伴有糖尿病前期或2型糖尿病的患者),其通过模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延缓胃排空、抑制食欲,临床试验显示52周减重可达15%以上,但需皮下注射,可能引发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且价格较高(每月约10万日元)。
非处方减肥产品的注意事项
除处方药外,日本市场存在大量非处方减肥补充剂(如酵素、膳食纤维、左旋肉碱等),但此类产品效果有限,且缺乏严格监管。

- 酵素类:宣称通过“分解脂肪”减肥,但实际上口服酵素在胃酸中失活,无法发挥作用。
- 膳食纤维(如难消化性糊精):可增加饱腹感,但减重效果微弱,需长期配合饮食控制。
- 左旋肉碱:理论上促进脂肪酸氧化,但人体自身可合成,额外补充效果不明确。
选择减肥药的核心原则
- 明确适应症:仅适用于医学定义的肥胖人群,健康人群无需用药。
- 遵医嘱使用:处方药需医生评估身体状况(如肝肾功能、心血管病史),不可自行购买。
- 结合生活方式干预:药物需配合饮食控制(每日热量缺口500-800大卡)和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否则易反弹。 4.警惕非法添加:部分网络销售产品可能添加西布曲明(已被禁用,可引发心律失常)、利尿剂等有害成分,需通过正规药房购买。
各类减肥药效果与副作用对比
药物类型 | 代表药物 | 作用机制 | 平均减重效果 | 主要副作用 | 禁用人群 |
---|---|---|---|---|---|
食欲抑制剂 | 芬特明/托吡酯 | 抑制食欲,增加饱腹感 | 5%-8%(12周) | 口干、心悸、失眠 | 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 |
脂肪吸收抑制剂 | 奥利司他 | 抑制脂肪酶,减少吸收 | 3%-5%(24周) | 油性便、腹泻 | 慢性吸收不良综合征 |
GLP-1受体激动剂 | 司美格鲁肽 | 延缓胃排空,抑制食欲 | 10%-15%(52周) | 恶心、呕吐、胰腺炎风险 | 甲状腺髓样癌病史者 |
相关问答FAQs
Q1:日本减肥药是否可以网购?
A1:不建议网购,日本处方药需医生处方才能购买,网购可能涉及非法渠道,存在药物掺假、无资质销售风险,非处方药也建议通过正规药店购买,并咨询药师用法用量。
Q2:服用减肥药期间需要控制饮食吗?
A2:必须严格控制饮食,减肥药仅是辅助手段,若不控制热量摄入,药物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导致反弹,建议咨询营养师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减少高糖、高脂食物,增加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摄入。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