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式减肥作为一种结合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美容技术的瘦身方法,其核心通过对人体特定穴位的刺激和经络的疏通,调节身体机能,促进代谢循环,从而达到健康减重的目的,韩式减肥的“摸”并非简单的按摩,而是针对不同体质和肥胖类型,对腹部、腰部、腿部、手臂等部位的经络穴位进行专业手法操作,具体涉及以下部位及操作逻辑:
腹部:代谢调节的核心区域
腹部是脂肪堆积的主要部位,也是韩式减肥的重点操作区域,中医认为,腹部汇聚了任脉、胃经、脾经等多条经络,与脾胃运化、肠道蠕动功能密切相关,操作时,技师会先通过掌揉法放松腹部肌肉,随后重点刺激以下穴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中脘穴(肚脐上4寸):调节脾胃功能,增强运化水湿的能力,减少脂肪堆积。
- 天枢穴(肚脐旁开2寸):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加速排泄物排出。
- 气海穴(肚脐下1.5寸):温补元气,推动气血运行,增强基础代谢率。
手法上会采用“推腹法”,从肚脐向两侧滑动,再从上腹部向下腹部轻推,配合点按穴位,每次操作15-20分钟,以腹部温热、轻微胀痛感为佳,可帮助分解腹部顽固脂肪,减少内脏脂肪。
腰部:消除“游泳圈”的关键
腰部脂肪(尤其是“游泳圈”)多与肾气不足、气血不畅有关,韩式减肥通过疏通带脉(环绕腰部的经络)和刺激肾经穴位,达到紧致腰线的效果:
- 带脉穴(与肚脐平齐,腰部侧方):约束诸经,调节脂肪分布,手法以掌拍和指揉为主,每次50-100次。
- 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补肾气,强腰膝,通过点按和揉捏改善腰部血液循环。
操作时会配合热敷或艾灸,以促进局部脂肪燃烧,同时矫正骨盆歪斜,优化腰臀比例。
腿部:塑造线条的重点部位
下半身肥胖(如大腿粗、小腿浮肿)多与脾虚湿盛、淋巴循环不畅有关,韩式减肥针对腿部不同位置采用差异化手法:
- 大腿前侧(胃经循行线):用指节从膝盖上方敲打至腹股沟,每侧3-5分钟,促进脂肪分解,改善“大象腿”。
- 大腿后侧(膀胱经循行线):以揉捏法为主,重点刺激承扶穴(臀横纹中点),缓解久坐导致的脂肪堆积。
- 小腿:从脚踝向膝盖方向推揉,重点点按足三里(外膝下3寸)、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健脾祛湿,消除水肿型肥胖。
对于橘皮组织严重的部位,会采用“深层筋膜松解法”,通过拇指与食指的钳式按压,打散脂肪团块。
手臂:告别“拜拜肉”
手臂内侧是淋巴和肺经、心经的循行区域,脂肪堆积多因气血运行不畅、痰湿凝聚,操作时:
- 从手腕向肩膀方向推揉,重点刺激曲池穴(屈肘成直角,肘横纹外侧端)、少海穴(屈肘,肘横纹内侧端),每次每侧10分钟。
- 配合手臂的拉伸和抖动动作,增强肌肉弹性,避免皮肤松弛。
背部:调节全身代谢的“总开关”
背部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刺激背俞穴可调节对应脏腑功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脾俞穴(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俞穴(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增强脾胃运化,减少脂肪合成。
- 大肠俞穴(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促进排便,减少毒素堆积。
操作时采用刮痧或走罐法,至皮肤出现红色痧点,每周1次,可整体提升代谢水平。
其他辅助部位
- 足部:通过按压涌泉穴(足底前1/3凹陷处),引火归元,调节内分泌,间接辅助减重。
- 耳部:刺激耳穴中的“脾”“胃”“内分泌”等穴位,通过耳穴压豆法抑制食欲,减少脂肪摄入。
不同肥胖类型的操作重点
肥胖类型 | 主要表现 | 重点操作部位及手法 |
---|---|---|
脾虚湿盛型 | 身体浮肿、腹部松软、乏力 | 腹部(中脘、天枢)、足三里、三阴交,以揉法为主 |
胃热湿阻型 | 食欲旺盛、便秘、腹部膨隆 | 胃经(大腿前侧)、大肠俞、曲池,推法与点按结合 |
肝郁气滞型 | 胸胁胀痛、情绪不稳、腰腹肥胖 | 胁肋部(肝经)、带脉、太冲穴,轻柔推揉 |
脾肾阳虚型 | 怕冷、四肢冰凉、腰腹肥胖 | 腰部(肾俞、命门)、腹部(气海),配合艾灸 |
相关问答FAQs
Q1:韩式减肥的“摸”会痛吗?需要多久见效?
A:韩式减肥的手感因人而异,轻微酸胀是正常的气血疏通反应,若出现剧痛可及时调整力度,见效时间与体质、生活习惯相关,一般10-15次为一个周期,配合饮食控制可明显感觉腰围减小、身体轻盈,但需坚持2-3个周期以巩固效果。
Q2:韩式减肥适合所有人吗?有哪些禁忌人群?
A: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孕妇、月经期女性、皮肤破损者、严重心脏病及高血压患者禁用;骨质疏松者需避免重手法操作,韩式减肥是辅助手段,需结合运动和饮食管理,单纯依赖按摩无法实现持久减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