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见的“元凶”:被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污染的食物
这是导致急性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食物在处理、储存或烹饪过程中被污染。
-
生食或未煮熟的食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生肉、生禽、生海鲜: 如生蚝、生鱼片(刺身)、溏心蛋、五分熟的牛排等,这些食物可能含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等。
- 未经巴氏消毒的奶制品和果汁: 可能含有李斯特菌、沙门氏菌或大肠杆菌。
- 被污染的蔬菜和水果: 用不干净的水清洗或处理过的蔬菜水果(如生吃的沙拉、草莓等)可能含有诺如病毒、大肠杆菌等。
-
剩菜剩饭:
隔夜的饭菜,特别是肉类、豆制品和蛋类,如果储存不当(如在室温下放置过久),细菌会大量繁殖,加热不彻底时容易导致腹泻,这是“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肠胃不耐受或过敏的食物
这类食物本身不一定“有毒”,但某些人的身体无法正常消化或处理其中的成分。
-
乳糖不耐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症状: 喝牛奶、吃奶制品(如奶酪、冰淇淋、奶油)后,出现腹胀、腹痛、腹泻、放屁增多。
- 原因: 体内缺乏分解乳糖的酶(乳糖酶),导致乳糖在肠道内发酵,产生气体和刺激肠道。
-
果糖不耐受:
- 症状: 吃下大量水果、蜂蜜或含高果糖玉米糖浆的饮料/食物后腹泻。
- 原因: 小肠吸收果糖的能力有限,多余的果糖进入大肠后被细菌发酵,引起腹泻。
-
麸质过敏(乳糜泻):
- 症状: 食用含麸质的食物(如小麦、大麦、黑麦制品)后,出现慢性腹泻、腹痛、疲劳等。
- 原因: 免疫系统对麸质产生异常反应,损害小肠黏膜,影响营养吸收。
-
果糖和山梨糖醇等糖醇:
- 常见食物: 无糖口香糖、糖果、部分“健康”零食,这些糖醇不易被吸收,过量摄入会像泻药一样将水分带入肠道,导致渗透性腹泻。
对肠胃有强烈刺激性的食物
这类食物会直接刺激胃肠道,加速蠕动,导致腹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辛辣食物:
- 代表: 辣椒、花椒、大蒜、洋葱等,辣椒素会刺激肠道壁,引起烧灼感和加速蠕动。
-
高脂肪和油腻食物:
- 代表: 油炸食品(炸鸡、薯条)、肥肉、奶油蛋糕等,脂肪需要更长时间消化,会加重肠胃负担,并可能刺激胆囊收缩素分泌,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引起腹泻(尤其是对于本身消化功能较弱的人)。
-
高糖食物和饮料:
- 代表: 甜点、含糖饮料(可乐、果汁饮料等),大量的糖分在肠道内形成高渗透压,将水分“吸”入肠道,导致渗透性腹泻,这也是为什么腹泻时医生建议不要喝纯果汁,而是喝口服补液盐。
-
咖啡因和酒精:
- 代表: 咖啡、浓茶、能量饮料、酒等,咖啡因和酒精都是刺激物,会促进肠道蠕动,可能导致部分人腹泻。
-
冰冷食物:
- 代表: 冰淇淋、冰镇饮料、生冷的海鲜等,对于肠胃敏感的人来说,突然摄入大量冰冷食物会刺激胃肠道血管收缩,蠕动紊乱,可能引发腹痛和腹泻。
其他可能的原因
- 食物添加剂: 如某些人工甜味剂(如山梨糖醇)、防腐剂等,可能对少数人造成肠胃不适。
- 食物中毒: 除了细菌,一些天然毒素也会导致腹泻,
- 发芽或变绿的土豆: 含有龙葵碱。
- 不新鲜的野生菌: 含有多种毒素。
- 未彻底煮熟的扁豆、豆浆: 含有皂素和植物血凝素。
如何预防和应对拉肚子?
-
预防为主:
- 勤洗手: 饭前便后、处理食物前务必洗手。
- 生熟分开: 处理生肉和熟食的刀具、砧板要分开。
- 彻底煮熟: 肉类、禽类、蛋类和海鲜要彻底煮熟。
- 妥善储存: 剩菜剩饭及时放入冰箱,再次食用前要彻底热透。
- 注意饮食卫生: 尽量不吃路边摊、生食,喝安全的水。
-
发生腹泻后怎么办?
- 短期禁食: 让肠胃休息几个小时,但不要完全不吃。
-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这是最重要的!可以喝口服补液盐,或者自己用温水加少量盐和糖,避免喝纯果汁、含糖饮料或牛奶,它们可能会加重腹泻。
- 吃易消化的食物: 如白粥、烂面条、馒头、蒸蛋羹、香蕉等(BRAT饮食法:Banana, Rice, Applesauce, Toast)。
- 避免刺激: 暂时远离油腻、辛辣、生冷和产气的食物。
- 慎用止泻药: 除非医生建议,否则不要随意使用止泻药(如洛哌丁胺),因为腹泻是身体排出毒素的一种方式,强行止泻可能会让病菌和毒素留在体内,加重病情,如果腹泻伴有发烧、便血、严重脱水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希望这份详细的解释对您有帮助!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