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颧骨高”是一个描述面部骨骼特征的词语,它可以从解剖学和审美两个层面来理解。
从解剖学角度看:什么是颧骨?
颧骨是面部骨骼的一部分,学名叫做颧骨,它位于面部的中上部,左右各一块,是构成面中轮廓最重要的骨骼之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位置:它连接着上颌骨(牙齿上方的骨头)、额骨(前额的骨头)和颞骨(太阳穴附近的骨头)。
- 功能:颧骨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眼球和面部的咀嚼肌,同时也为面部肌肉提供附着点。
- 构成:我们通常说的“颧骨高”,其实包含了两个部分:
- 颧骨体:这是颧骨的主体部分,位于面中侧方。
- 颧弓:这是从颧骨体向前、向后延伸的一条弓形骨梁,连接着颞骨,构成了我们脸颊外侧到太阳穴的轮廓。
“颧骨高”在解剖学上,指的是颧骨体和/或颧弓在面部显得比较突出、棱角分明,这主要是由天生的骨骼形态和结构决定的。
从审美角度看:“颧骨高”意味着什么?
“颧骨高”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审美标准下,有不同的解读,这通常涉及到“脸型”和“气质”。
正面解读(褒义)
在很多现代审美观念中,尤其是东亚地区的审美中,适度的“颧骨高”被认为是美的,因为它能塑造出以下几种高级脸型:
- 高级脸/立体感:高颧骨能让面部轮廓更加清晰、分明,增加面部的立体感和三维感,在光线下,高颧骨会形成明显的阴影,使五官看起来更深邃、更有神采。
- 上镜脸:高颧骨和清晰的下颌线是典型的“上镜脸”,因为它们能抵抗镜头的扁平化效果,让面部在照片和视频中显得更精致、更有气场。
- 骨相美:这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种审美标准,它强调的是支撑面部轮廓的骨骼之美,高颧骨、高眉骨、清晰的下颌线等,都属于“骨相美”的范畴,被认为是耐看、有高级感的特征。
- 气质清冷、大气:拥有高颧骨的人,往往被认为气质更偏向于清冷、大气、有距离感,甚至带有一丝英气和飒爽。
负面解读(贬义)
如果颧骨“过高”或者“突出”得过于明显,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的审美感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显老、刻薄:如果颧骨过于突出,并且伴随着苹果肌(面中部的脂肪垫)的流失,可能会让面中部显得凹陷,从而产生一种“苦相”、“显老”或“刻薄”的印象。
- 菱形脸/克夫相(传统观念):在一些传统的面相学中,颧骨过高、外扩的女性被形容为“菱形脸”,并带有“克夫”等迷信的负面标签,这是毫无科学依据的陈旧观念,但在一些人的潜意识里可能仍有影响。
- 男性化:在传统审美中,过于宽大、突出的颧骨可能会被认为带有一些男性化的特征,不符合“温婉”、“柔和”的传统女性美。
影响颧骨外观的因素
我们看到的“颧骨高”,不仅仅是骨头本身,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
- 骨骼本身:这是最根本的决定因素,天生的颧骨和颧弓的形态和大小。
- 软组织(脂肪和肌肉):
- 年轻时:苹果肌饱满,可以很好地填充在颧骨下方,使颧骨的轮廓显得柔和,即使骨骼高也不会显得突兀。
- 年老后:随着年龄增长,胶原蛋白流失,苹果肌会下垂、萎缩,导致颧骨下方的支撑力减弱,颧骨会显得更加突出和凹陷。
- 体脂率:一个人的整体胖瘦也会影响颧骨的显现,偏瘦的人面部脂肪少,骨骼轮廓会更清晰,颧骨自然就显得更高,而丰满的人,脸部脂肪厚,会“包裹”住骨骼,使颧骨不那么明显。
- 发型和光线:发型(如两侧留一些碎发或刘海)可以修饰脸型,在视觉上弱化颧骨的突出感,光线的方向也能极大地影响面部立体感的呈现。
“颧骨高”相关的面部轮廓类型
- 菱形脸:这是最典型的与高颧骨相关的脸型,特点是额头和下颌比较窄,而颧骨部分最宽,整个脸部轮廓呈菱形。
- 心形脸:如果颧骨高,但下巴也比较尖,额头也比较宽,就构成了心形脸,这种脸型的高颧骨通常被认为是美的加分项。
- 鹅蛋脸:标准的鹅蛋脸颧骨也适中且突出,为脸型增添了立体感,是公认的好看脸型之一。
“颧骨高”指的是颧骨和颧弓在面部轮廓中显得突出和明显。
- 从科学上讲,它是一种天生的骨骼结构。
- 从审美上讲,它是一把“双刃剑”。适度且形态优美的高颧骨是立体感、高级感和骨相美的象征;而过于突出或伴随衰老迹象的高颧骨则可能带来负面观感。
审美是非常主观的,健康、自信和整体气质远比单一的面部特征更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