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滑”是一个在护肤、美妆和电子产品(特别是屏幕)领域都非常流行的网络用语,它的核心意思是 “虚假的顺滑感”。
这个词带有明显的 负面或调侃 的意味,指代一种通过添加特殊成分而产生的、短暂且不真实的顺滑体验,这种体验往往以牺牲产品的真实功效或长期健康为代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护肤和美妆领域
这是“假滑”最常见的使用场景,主要指某些护肤品或化妆品在涂抹后,皮肤表面会感觉异常顺滑、干爽,但这种感觉是暂时的,甚至是有害的。
“假滑”是如何产生的?
通常是由于产品中添加了以下两类成分:
- 成膜剂(Film-forming agents):如聚二甲基硅氧烷、硅油等,这些成分会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光滑的膜,让手摸上去非常顺滑,这层膜能暂时填补毛孔和细纹,让皮肤看起来更平滑。
- 高吸湿性但封闭性强的成分:如某些高浓度的酒精、甘油等,它们能快速吸收皮肤表面的水分,造成一种“瞬间干爽”的错觉,但后续可能会让皮肤更干燥。
“假滑”的特点与危害
-
特点:
- 短暂性:这种感觉通常只持续几分钟到一两个小时,一旦出汗、洗脸或者出油,这层“膜”就会被破坏,顺滑感消失,皮肤可能恢复原状甚至更差。
- 虚假性:它并没有真正改善皮肤质地(如缩小毛孔、抚平细纹),只是“掩盖”了问题。
- 依赖性:长期使用会让皮肤习惯这种“假滑”状态,一旦停用,皮肤可能会因为不适应而出现问题。
-
危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堵塞毛孔:硅油等成膜剂如果清洁不彻底,很容易堵塞毛孔,引发粉刺、闭口和痘痘。
- 破坏皮肤屏障:长期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如高浓度酒精)的产品来营造“假滑”感,会损害皮肤自身的屏障功能,导致皮肤敏感、泛红、干燥。
- 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它治标不治本,使用者会陷入“不断使用产品 → 不断获得短暂顺滑感 → 问题依然存在”的恶性循环。
如何区分“真滑”和“假滑”?
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也是护肤爱好者经常讨论的话题。
| 特征 | 假滑 | 真滑 |
|---|---|---|
| 触感 | 像在塑料或玻璃上滑动,非常“贼”滑,有点假。 | 像在丝绸或健康的皮肤上滑动,是自然的、有质感的顺滑。 |
| 持久度 | 短暂,洗脸或出汗后立刻消失。 | 持久,是皮肤状态改善后的自然表现。 |
| 后续肤感 | 可能会拔干、紧绷,或者后续上妆搓泥。 | 皮肤感觉水润、柔软、有弹性,后续上妆服帖。 |
| 效果 | 只是表面的“润滑”,毛孔、粗糙问题依旧。 | 皮肤本身变得细腻、毛孔细腻,是肤质的真正改善。 |
| 举例 | 某些控油爽肤水,拍完后立刻感觉脸很干很滑,但两小时后就出油了。 | 坚持使用有效的保湿或修复产品一段时间后,皮肤本身变得水润光滑。 |
在电子产品领域(如手机屏幕)
“假滑”也常用来形容手机屏幕的贴膜。
- 意思:指某些屏幕保护膜(特别是廉价的、高透亮的或磨砂膜)在手指滑动时,感觉异常顺滑,几乎没有阻尼感。
- 产生原因:这通常是膜表面涂层过于光滑,或者材质本身太“滑”,导致手指与屏幕之间的摩擦力极小。
- 评价: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假滑”的屏幕膜是不好的,因为它会严重影响操作的精准度,比如打字时容易误触,玩游戏时无法精确控制,看视频时滑动起来“飘”的感觉很不好,相比之下,一些带有细微磨砂质感或“类纸膜”的膜,虽然顺滑度稍差,但提供了更好的阻尼感和操控体验,反而更受欢迎。
“假滑”是一个用来 批判那些只提供短暂、虚假的舒适感,却无益于长期健康或真实效果的产品或体验 的词。
无论是护肤还是电子产品,我们都应该追求 “真材实料” 带来的 “真实体验”,而不是被这种“假滑”的表象所迷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