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牙齿的“定型”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时间点,而是一个持续多年的、分阶段的过程,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定型”:
牙齿的形态和排列在青春期(约14-16岁)基本定型,但牙齿的功能和健康状态则是一生都在变化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下面我们详细分解一下牙齿定型的几个关键阶段:
第一阶段:乳牙阶段(出生后6个月 - 6岁左右)
这个阶段,孩子长出20颗乳牙。
- 特点:乳牙较小,牙冠较窄,牙根相对较短,这个时期的牙齿排列看起来比较整齐,但这只是暂时的“假象”。
- “定型”了吗? 没有,乳牙最终会被恒牙替换,为恒牙预留的位置(牙弓)会随着颌骨的生长而扩大。
第二阶段:替牙期(混合牙列期,约6岁 - 12岁)
这是从乳牙脱落、恒牙长出的过渡期,也是牙齿排列变化最剧烈的时期。
- 关键事件:
- 第一恒磨牙(“六龄齿”)萌出:在孩子6岁左右,在所有乳牙的最后面长出第一颗恒磨牙,它非常重要,但很多家长会误以为是乳牙而忽略,导致过早蛀牙。
- 中切牙替换:下门牙通常是最先替换的,然后是上门牙,俗称“丑小鸭”阶段,门牙可能会暂时长得不整齐。
- 侧切牙和尖牙替换:接着是旁边的侧切牙和尖牙(俗称“犬齿”)。
- 第一前磨牙(“双尖牙”)和第二前磨牙替换。
- 第二恒磨牙萌出:在12岁左右,在“六龄齿”后面长出第二颗恒磨牙。
- “定型”了吗? 没有,这个阶段是颌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牙齿在牙槽骨内有很大的移动空间,排列非常不稳定,容易出现“地包天”、“龅牙”、“牙齿拥挤”等问题,这是进行早期干预矫治的黄金时期。
第三阶段:恒牙早期(约12岁 - 16岁)
大部分恒牙已经萌出,只有智齿(第三磨牙)还未长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特点:牙齿的形态和排列基本稳定下来,颌骨的生长也接近尾声,如果之前没有严重的错颌畸形,此时牙齿的排列和咬合关系已经非常接近成年状态。
- “定型”了吗? 基本定型,从这个时期开始,如果牙齿排列不齐,通常就需要进行正畸治疗(戴牙套)来矫正了,因为此时颌骨已发育完成,牙齿只能通过牙套施加外力来移动。
第四阶段:成年期(16岁以后)
智齿开始萌出(有些人智齿不长或长不出来)。
- 特点:所有恒牙(包括智齿)都已就位,牙齿的排列、形态和咬合关系最终完全确定,这是牙齿形态的最终定型期。
- “定型”了吗? 完全定型(形态上),但这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
什么会影响牙齿的“定型”?
牙齿最终的形态和排列,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 遗传因素:父母牙齿的大小、形状、排列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牙齿基础。
- 后天习惯:
- 不良习惯:吮指、咬唇、口呼吸、吐舌头等,会施加异常的力量,导致牙齿排列不齐、龅牙、开颌等问题。
- 乳牙早失或滞留:乳牙过早脱落,旁边的牙齿会倾斜占据空间,导致恒牙长歪;乳牙该掉不掉,也会阻碍恒牙萌出。
- 颌骨发育:上颌骨和下颌骨的大小、形状是否协调,直接决定了是否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所有牙齿,如果颌骨发育不足,牙齿就容易拥挤。
- 外伤或疾病:牙齿在发育期或萌出后受到撞击,或发生严重的蛀牙、牙周病,都可能影响牙齿的最终形态和位置。
| 阶段 | 年龄 | 主要特征 | 是否定型 |
|---|---|---|---|
| 乳牙期 | 出生 - 6岁 | 20颗乳牙 | 否,会被替换 |
| 替牙期 | 6岁 - 12岁 | 恒乳牙混合,变化剧烈 | 否,是矫正黄金期 |
| 恒牙早期 | 12岁 - 16岁 | 大部分恒牙萌出,排列基本稳定 | 基本定型 |
| 成年期 | 16岁以后 | 智齿萌出,所有牙齿就位 | 完全定型(形态上) |
重要提示: 牙齿虽然在青春期后形态上基本定型,但它的健康和功能状态却是一生都在变化的,不注意口腔卫生会导致蛀牙、牙周病,牙齿可能会松动、移位甚至脱落。保护牙齿是一辈子的事,无论在哪个阶段,都要认真刷牙、定期检查,才能让健康的牙齿陪伴我们一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