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瑕膏的使用时机和顺序是化妆中非常关键的一步,用对了能让你的底妆更完美、更持久。
遮瑕膏的用法主要分为两种:“先遮瑕” 和 “后遮瑕”,具体用哪种,取决于你的遮瑕目的和肤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核心原则:先遮瑕 vs. 后遮瑕
先遮瑕 (Before Foundation / 在粉底液之前)
这是最常用、最推荐的方法,尤其适合大多数人。
- 使用时机:在护肤之后、粉底液/粉饼之前使用。
- 遮瑕目的:
- 遮盖顽固色斑和痘印:对于颜色较深、面积较大的斑点或陈旧痘印,先用遮瑕膏进行重点覆盖,再用粉底液均匀全脸,这样粉底液能更好地融合遮瑕边缘,避免出现“假面感”或色块。
- 修正肤色不均:如果面部某些区域(如嘴角、鼻翼两侧)肤色明显暗沉或泛红,可以先在这些部位使用修正色(如绿色修正泛红,紫色修正暗黄),再上粉底,让整体肤色更均匀。
- 优点:
- 更自然,遮瑕膏能与粉底液融为一体。
- 遮瑕效果更持久,因为遮瑕膏被粉底液“锁”在了皮肤里。
- 避免了遮瑕膏堆积卡粉的问题。
操作步骤:
- 完成日常护肤(爽肤水、精华、乳液/面霜)。
- 用指腹或小刷子,将少量遮瑕膏点在需要遮盖的斑点、痘印或暗沉处。
- 轻轻拍开,边缘一定要晕染得非常自然,不要留下明显的界限。
- 等待遮瑕膏与皮肤完全融合(约30秒到1分钟)。
- 再正常涂抹粉底液,进行全脸均匀。
后遮瑕 (After Foundation / 在粉底液之后)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精细的“补妆”和“点涂”。
- 使用时机:在粉底液/粉底霜之后使用。
- 遮瑕目的:
- 遮盖新生痘痘、黑头和白头:这些瑕疵通常是凸起的,如果在粉底前就遮,很容易被粉底液蹭掉或导致卡粉,先上粉底,让皮肤表面平滑,再用遮瑕膏精准地点涂在痘痘上,效果更突出且不易脱妆。
- 遮盖顽固斑点:如果上完粉底后,某些斑点还是若隐若现,可以用遮瑕膏再叠加一层进行强化。
- 提亮面部:在眼下、鼻梁、下巴、眉骨等需要提亮的部位,使用比肤色亮一度的遮瑕膏,打造立体轮廓(高光效果)。
- 填补法令纹、泪沟:这些地方有表情纹,先上粉底再遮瑕,能更好地填充纹路,避免遮瑕膏直接卡在沟壑里。
- 优点:
- 精准度高,适合处理小瑕疵。
- 可以打造更立体的妆效。
- 避免在瑕疵处反复涂抹粉底导致厚重。
操作步骤: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完成护肤,并均匀涂抹好粉底液。
- 用小刷子或遮瑕刷,蘸取少量遮瑕膏。
- 精准地点涂在痘痘、斑点或需要提亮的部位。
- 用指腹或刷子轻轻拍打、晕染开边缘,使其与粉底自然过渡。
不同遮瑕目的的最佳时机总结
| 遮瑕目的 | 最佳时机 | 为什么? |
|---|---|---|
| 顽固色斑、陈旧痘印 | 先遮瑕 | 粉底液能帮助融合边缘,妆感更自然。 |
| 新生痘痘、凸起粉刺 | 后遮瑕 | 先上粉底,让表面平滑,再点涂遮瑕更牢固。 |
| 眼下黑眼圈、泪沟 | 后遮瑕 | 在粉底之后进行局部提亮和修正,效果更精准。 |
| 法令纹、木偶纹 | 后遮瑕 | 填充纹路,避免遮瑕膏直接卡在沟壑里。 |
| 面部暗沉、泛红 | 先遮瑕 | 先修正整体肤色基调,再用粉底均匀。 |
| 局部提亮(高光) | 后遮瑕 | 作为最后一步,打造立体光影效果。 |
新手小贴士
- 少量多次:遮瑕膏宁可少涂一层,也不要一次涂太厚,可以叠加,但很难拍开。
- 工具很重要:
- 指腹:温度能让遮瑕膏更易推开,适合大面积拍开。
- 小刷子:适合精准点涂,尤其是眼角、鼻翼等细节部位。
- 海绵蛋:用尖头部分进行最后的按压和晕染,妆效更服帖。
- 选择合适的质地:
- 液状/霜状:适合干皮和中性皮,妆感水润。
- 膏状/棒状:遮盖力强,适合遮盖痘印和斑点,但容易干,需快速晕染。
- 遮瑕盘:通常包含不同颜色,可以自由调色和修正肤色。
- 定妆:无论先遮还是后遮,最后一定要用散粉或蜜粉进行定妆,尤其是T区,能让遮瑕效果更持久,防止脱妆和卡粉。
最安全、最通用的方法是“先遮瑕,后上粉底”。 当你熟练掌握后,再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后遮瑕”的技巧,就能打造出无懈可击的完美底妆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