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棒的美学问题!关于什么样的颧骨好看,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标准,因为它深深植根于东西方不同的审美文化、个人脸型以及整体和谐感,我们可以从几个公认的、普遍被欣赏的维度来探讨。
好看的颧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与面部其他部分(额头、鼻子、下巴、下颌线)形成一个和谐、流畅、立体的整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
核心审美原则:和谐与平衡
这是最重要的一条原则,颧骨的美,在于它在面部结构中的“角色”扮演得是否得当。
-
与面中部的饱满度(苹果肌)协调
- 理想状态:年轻时,饱满的苹果肌(颧骨前下方的软组织)可以柔和颧骨的线条,形成一种“少女感”的圆润和甜美,颧骨提供支撑,苹果肌提供填充,二者相得益彰,面中部显得立体而不生硬。
- 不理想状态:如果颧骨过高、过突,而苹果肌又严重凹陷(常见于衰老或消瘦),就会形成“菱形脸”或“骷髅脸”,显得刻薄、衰老,缺乏亲和力。
-
与下颌线的衔接流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理想状态:从颧骨到下颌骨的过渡应该是平滑、自然的,没有明显的断层或转折,流畅的下颌线能让脸型显得精致、小巧,线条感强。
- 不理想状态:如果颧骨过宽、过外扩,而下颌骨又相对窄小,就会形成典型的“菱形脸”,看起来攻击性强,不够柔和,反之,如果颧骨和下颌骨都很宽,但中部又凹陷,也会显得不协调。
-
与五官的比例搭配
- 理想状态:颧骨的宽度应该与脸型、眼睛、鼻子的宽度相匹配,在标准的鹅蛋脸或心形脸上,颧骨的位置和高度通常是恰到好处的,能够很好地衬托眼睛,成为面部的“骨相支架”。
- 不理想状态:如果颧骨过于突出,而鼻子又不够挺拔,会形成“颧骨高、鼻子塌”的观感,破坏面部的立体感。
具体的美学标准(分维度)
从高度来看:适中为佳
- “黄金高度”:颧骨的最高点,大致在眼睛平视时,瞳孔外侧的一条垂直线上,这个高度既能支撑起面部的立体感,又不会显得突兀。
- 过高:会显得面部崎岖,有攻击性,俗称“颧骨外扩”,在传统审美中常被认为不够“温婉”。
- 过低:则可能导致面部扁平,缺乏立体轮廓和气场,显得脸大、肉多。
从宽度来看:内敛为美
- “黄金宽度”:颧骨的宽度应该与脸型相匹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理想的颧骨宽度是从正面看,两颧骨之间的距离,约等于一只眼睛的长度,这样既能保证面部的饱满度,又不会让脸型显得过宽。
- 过宽:是“菱形脸”的主要原因,会削弱女性的柔美感,增加英气,需要通过发型、妆容等方式来修饰。
- 过窄:则可能让面中部显得凹陷,缺乏支撑感,显得憔悴、老气。
从线条来看:立体柔和
- 理想线条:好的颧骨线条不是一条生硬的直线,而是从太阳穴到颧骨最高点,再到苹果肌,呈现一种平滑的、有弧度的立体曲线,这种线条充满了力量感和精致感。
- 不理想线条:线条模糊,面中部扁平;或者线条过于生硬、外扩,缺乏过渡。
东西方审美的差异
这一点非常重要,直接影响了人们对“好看颧骨”的定义。
-
东方传统审美:
- 核心:“骨相美”与“柔和美”的结合。
- 追求:希望颧骨能提供清晰的轮廓和支撑力,但同时又要求它被柔和的线条和饱满的软组织所包裹,达到“藏风聚气”的效果,理想的脸型是鹅蛋脸或瓜子脸,颧骨在其中起到了恰到好处的“承上启下”作用,而不是主角。
- 反面教材:过于高耸、外扩的颧骨在传统审美中常被视为“克夫相”或“孤相”,被认为破坏了面部的和谐与福气。
-
西方现代审美:
- 核心:立体、深邃、高级感。
- 追求:更欣赏颧骨带来的强烈光影效果和高颅顶,高颧骨、深眼窝、高鼻梁的组合,被认为是高级感和时尚感的标志,许多超模和好莱坞女星都拥有这种“生人勿近”的、极具辨识度的骨相美。
- 文化背景:这种审美与西方更崇尚的个性和力量感有关。
动态美感:表情的舒展
好看的颧骨不仅在静态下要和谐,在动态(微笑、大笑)时也要自然。
- 理想状态:微笑时,苹果肌向上提升,与颧骨自然融合,形成一个饱满、上扬的“苹果肌团”,显得甜美、有活力。
- 不理想状态:如果颧骨过高,大笑时肌肉向上提拉,可能会在颧骨下方形成一道明显的“法令纹”阴影,或者让颧骨看起来更突兀。
什么样的颧骨好看?
它不是一个孤立的“高”或“低”,而是一个和谐的“整体”。
好看的颧骨,应该是:
- 位置适中:不高不低,位于瞳孔外侧的垂直线上。
- 宽度内敛:不过分外扩,与脸型五官比例协调。
- 线条立体柔和:从太阳穴到苹果肌过渡平滑,有自然的弧度。
- 支撑与饱满兼备:能支撑起面部立体感,又不与苹果肌等软组织脱节。
- 符合整体气质:无论是东方的温婉还是西方的立体,最终都要服务于个人的整体和谐感。
与其纠结于颧骨的绝对形态,不如更多地关注如何通过妆容(如修容、高光)、发型(如刘海修饰)和体态来优化和凸显自己面部的优点,达到一种“扬长避短”的和谐之美。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