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缝变大的核心原因是支撑牙齿的牙龈和牙槽骨发生了萎缩,导致牙齿失去了周围的“土壤”,从而松动、移位,使得原本被填满的缝隙暴露出来。
下面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导致牙缝越来越大的几大“元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主要原因分析
牙周病(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
这是导致牙缝变大的“头号杀手”,牙周病是一种由牙菌斑和牙结石引起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
-
发病过程:
- 牙菌斑/牙结石堆积: 平时刷牙刷不干净的地方,牙菌斑会不断堆积,钙化后就会形成坚硬的牙结石。
- 细菌感染: 牙菌斑和牙结石中的细菌会释放毒素,刺激牙龈。
- 牙龈炎: 最初表现为牙龈红肿、刷牙或吃东西时容易出血,这时如果能及时治疗(洗牙),牙龈可以恢复健康。
- 牙周炎: 如果牙龈炎不加以控制,感染会继续向深处发展,破坏包裹牙齿的牙周膜和支撑牙齿的牙槽骨。
- 牙龈萎缩和骨吸收: 牙周组织被破坏后,牙龈会向牙根方向萎缩,牙槽骨也会被吸收、降低,这就好比一棵树的树根周围的土壤被流失了,树(牙齿)就会不稳,牙缝自然就出现了。
-
特点: 牙缝变大,通常还伴随着牙龈红肿、出血、口臭、牙齿松动等症状。
不良的口腔清洁习惯
- 刷牙方式不当: 使用“拉锯式”的横刷法,长期用力过猛,会直接导致牙龈和牙槽骨的机械性损伤,特别是牙齿和牙龈的交界处,久而久之造成“楔状缺损”和牙龈萎缩。
- 清洁不到位: 仅仅做到“早晚刷牙”是不够的,牙齿与牙齿之间的邻面区域(牙缝)是牙刷刷毛很难触及的地方,长期的食物嵌塞和菌斑堆积,会加速该区域的牙周破坏,导致“邻面龋”(蛀牙在牙缝里)或牙周萎缩。
物理性外力
- 剔牙: 长期使用牙签剔牙,尤其是质地过硬的牙签,会刺伤牙龈,导致牙龈退缩,使牙缝越来越大。
- 用牙齿开瓶盖、咬硬物: 这种习惯会给牙齿和牙周组织带来非正常的咬合力,长期下来可能导致牙齿移位和牙周损伤。
- 正畸治疗(戴牙套): 在牙齿矫正过程中,牙齿需要在牙槽骨中移动,移动后牙槽骨需要重建稳定,如果矫正力量不当或矫正后没有佩戴保持器,牙齿可能会轻微移动回原位或产生新的缝隙。
生理性或年龄因素
- 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龈组织本身会有一定程度的生理性退缩,这是自然规律,但如果维护得当,这个过程会非常缓慢。
- 激素水平变化: 在怀孕、青春期或更年期等特殊时期,体内的激素水平波动可能会使牙龈对牙菌斑等刺激更加敏感,更容易发生炎症和萎缩。
食物嵌塞
- 原因: 由于牙齿邻面龋坏、牙齿形态不佳、牙周病导致牙齿松动等原因,食物容易“嵌塞”在牙缝里。
- 危害: 食物嵌塞不仅会引起局部牙龈发炎、疼痛、口臭,还会像“楔子”一样,将牙齿挤开,导致牙缝进一步变大,形成恶性循环。
牙缝变大了怎么办?
一旦发现牙缝变大,千万不要忽视,应尽快采取行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一步:立即就医,明确病因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请去正规医院的口腔科或牙周科进行检查,医生会通过拍X光片等方式,判断你的牙缝变大是由牙周病引起的,还是其他原因。
第二步: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
如果是牙周病:
- 基础治疗: 进行龈上洁治(洗牙)和龈下刮治,彻底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控制炎症。
- 牙周手术: 对于严重的牙周萎缩,可能需要进行牙周翻瓣手术等,更彻底地清洁深部的病灶。
- 后续维护: 牙周病是可控的,但不可治愈,需要终身维护,定期复查和洗牙。
-
如果是清洁不当:
- 学习正确刷牙: 推荐使用巴氏刷牙法,并配合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来清洁邻面。
- 使用合适的工具: 选择软毛牙刷,并考虑使用冲牙器(水牙线)作为辅助清洁工具。
-
如果是美观需求或已经形成的缝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树脂修复: 对于前牙区的缝隙,可以通过树脂材料进行美学修复,关闭缝隙。
- 瓷贴面/全瓷冠: 如果牙齿本身也有缺损或变色,可以考虑做瓷贴面或全瓷冠,既能关闭缝隙,又能改善美观。
- 正畸治疗: 如果缝隙较大,且没有严重的牙周病,可以通过戴牙套将牙齿重新排列整齐,关闭缝隙。
如何预防牙缝变大?
预防永远大于治疗!
- 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每天至少两次,每次不少于两分钟。
- 每天使用牙线,这是清洁牙缝最有效的方法。
- 定期看牙医,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和洗牙。
- 戒烟,吸烟是牙周病的重要高危因素。
- 避免用牙齿咬硬物,改掉剔牙的坏习惯。
- 均衡饮食,减少高糖分食物的摄入。
牙缝变大是身体发出的一个健康警报,它告诉你,支撑牙齿的“地基”可能出了问题,请务必重视它,及时寻求专业牙医的帮助,找到根源并积极治疗,才能保住您的牙齿,拥有健康的口腔。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