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针灸虽然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疗法,但并非人人适合,也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进行,以下人群和情况是针灸的禁忌症或需要特别注意的。
绝对禁忌症(严禁针灸的人群)
这些情况下,进行针灸可能会带来严重风险,必须绝对禁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皮肤感染、破损、有溃疡或肿瘤的部位 - 原因:针灸需要刺破皮肤,在这些部位施针会加重感染,可能导致炎症扩散,甚至使细菌进入血液,引发败血症,如果肿瘤是恶性的,还可能刺激其生长或转移。
 
- 
有出血倾向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者 - 人群:血友病患者、血小板严重减少的患者、凝血功能障碍者。
- 药物:正在服用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的人。
- 原因:这些人群的凝血能力差,针灸后针孔不易止血,容易形成大的血肿(皮下瘀血),甚至可能引发内出血。
 
- 
患有严重心脏病、重度贫血或身体极度虚弱者 - 原因:针灸可能会对血压和心率产生一定影响,对于心脏功能本已严重受损的患者,这种影响可能是危险的,身体极度虚弱的患者(如晚期癌症恶病质)对刺激的耐受性差,可能会出现晕针等严重不良反应。
 
- 
孕妇(尤其是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因:针灸可能刺激子宫收缩,有导致流产的风险。
- 特别注意:虽然孕妇并非完全不能针灸,但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并且严禁针刺某些特定穴位,如合谷、三阴交、至阴、肩井等,这些穴位被认为有催产作用。
 
- 
患有精神病且不能配合治疗者 - 原因:针灸需要患者保持相对静止,如果患者神志不清、躁动不安或无法沟通,乱动可能导致弯针、断针,甚至发生意外伤害。
 
- 
婴幼儿无法配合者 - 原因:婴幼儿通常无法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容易乱动,存在同样的弯针、断针风险,有经验的医生会使用快速手法或针对儿童的特定针具进行“小儿推拿”式的针刺,但需要格外小心。
 
相对禁忌症/需要谨慎的情况(非绝对禁止,但需特别注意)
这些情况下,不是不能针灸,而是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进行,以及如何进行。
- 
过饥、过饱、过劳、醉酒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因:- 过饥/过劳:血糖过低或身体极度疲劳时,容易发生晕针(头晕、心慌、恶心、出冷汗甚至昏厥)。
- 过饱:会影响气血运行,且腹部饱胀时针刺会引起不适。
- 醉酒:酒精会加速血液循环,导致针刺部位出血或疼痛加剧,并且患者自控力差,容易乱动。
 
 
- 原因:
- 
身体状态特殊时期 - 大出血后、大手术后:身体气血亏虚,此时针灸应取穴少、手法轻,目的是调养,而不是强刺激。
- 月经期间:一般不建议进行强刺激,尤其是对腹部和腰骶部的穴位,以免引起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但有些调经的针灸治疗则需要在经期进行,需遵医嘱。
 
- 
对针灸有恐惧心理者 - 原因:精神紧张是导致晕针的主要原因之一,医生应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恐惧,或先采取卧位等预防措施。
 
- 
皮肤有疤痕或硬结的部位 - 原因:这些部位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分布可能已经改变,针刺时疼痛感会更明显,且疗效可能不佳,应尽量避开这些部位。
 
- 
有不明原因的抽搐或惊厥史者 - 原因:强烈的针感可能会诱发抽搐。
 
总结与建议
决定是否可以针灸,需要专业的针灸医生进行“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后做出判断。
给您的建议:
- 
坦诚告知:在接受针灸治疗前,务必向医生详细说明您的所有健康状况,包括: - 是否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出血性疾病等慢性病。
- 是否正在服用任何药物(特别是抗凝药)。
- 是否是孕妇或备孕期。
- 皮肤上是否有伤口、疤痕或皮肤病。
- 当前的身体状态(是否饥饿、疲劳、醉酒等)。
 
- 
选择正规机构和医师:确保为您操作的医师是经过专业培训、有执业资格的中医师,他们能准确判断您的体质和病情,并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手法,最大程度地保证安全。 
只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针灸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自然疗法。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