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沮丧的问题,很多人在减肥初期通过吃减肥药看到了效果,但后来体重就停滞不前,甚至开始反弹,这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核心原因:身体的“聪明的”自我保护机制
我们的身体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内置了一套非常强大的“生存模式”,当它感知到异常的能量流失(比如减肥药通过抑制食欲、加速代谢等方式造成的热量缺口过大),它会启动一系列防御措施来保护自己不被“饿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新陈代谢率下降(平台期)
- 原理: 减肥药,尤其是含有泻药、利尿剂或强效食欲抑制剂的产品,会让你在短期内快速掉秤,但这主要是水分和肌肉的流失,而非纯脂肪,身体会误以为你正在经历一场饥荒,为了节省能量,它会主动降低你的基础代谢率(BMR),基础代谢率是指你在静止状态下维持生命所需消耗的最低热量。
- 表现: 你会发现,即使和以前吃同样少的药、甚至吃得比以前还少,体重也不再下降,因为你的身体现在像一辆省油的汽车,用更少的“燃料”(热量)就能维持运转。
身体适应药物成分
- 原理: 很多减肥药是通过刺激中枢神经(如抑制食欲)、影响肠道功能(如阻止吸收)或提高心率(如燃烧脂肪)来起作用的,你的身体会逐渐对这些外来化学物质产生耐受性。
- 表现: 以前吃一颗药就不觉得饿,现在可能需要吃两颗,甚至效果大打折扣,身体学会了“忽略”这些信号,药物因此失效。
体重设定点理论
- 原理: 科学界认为,每个人的身体都有一个大致的“体重设定点”(Set Point),这是一个身体努力维持的体重范围,当你通过极端方式(如减肥药)将体重降到设定点以下时,身体会通过各种激素(如瘦素、饥饿素)来调节,让你感到饥饿、降低代谢,试图将体重“拉”回它认为安全的范围。
- 表现: 你越想瘦,身体就越是拼命地抵抗,让你减肥越来越难。
具体到不同类型的减肥药,原因可能更复杂:
含有泻药或利尿剂的减肥药
- 初期: 你会快速掉秤,但这99%是水分和肠道内废物的重量。
- 后期: 身体迅速脱水并适应了泻药/利尿剂的效果,一旦停药或身体适应,水分会迅速反弹回来,体重自然就“不瘦了”,长期使用还会损害肠道功能,导致依赖和电解质紊乱。
抑制食欲的减肥药
- 初期: 你感觉不到饥饿,轻松制造了巨大的热量缺口。
- 后期:
- 代谢适应: 如上所述,身体降低代谢来应对。
- 激素失调: 长期抑制食欲会打乱瘦素和饥饿素的平衡,导致停药后食欲报复性反弹,比以前更饿,更容易暴饮暴食。
- 身体补偿: 即使你不觉得饿,你的身体在能量极度匮乏时,也会自动降低非必要的能量消耗,比如让你感到疲劳、懒得动,从而减少了日常活动消耗的热量。
所谓的“脂肪燃烧剂”或“代谢加速剂”
- 初期: 可能含有较高剂量的咖啡因、麻黄素等成分,让你心跳加速、体温升高,感觉“燃脂”了。
- 后期:
- 耐受性: 身体很快对这些刺激物产生耐受,心跳不再那么快,代谢提升效果减弱。
- 肌肉流失: 如果在节食的同时服用,身体在能量不足时会优先分解肌肉来供能,肌肉是消耗热量的主力,肌肉减少意味着你的基础代谢进一步降低,形成恶性循环。
最致命的问题:停药后的反弹
这是为什么吃减肥药“不瘦了”之后,体重反而比以前更重的主要原因。
- 代谢受损: 经过减肥药的摧残,你的基础代谢率已经远低于减肥前的水平。
- 生活习惯未改变: 你减肥的依赖是药物,而不是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一旦停药,你并没有学会如何健康地控制热量。
- 报复性进食: 长期的食欲压抑和心理压力,在停药后会集中爆发,导致你摄入比减肥前更多的热量。
结果就是: 用一个“低配版”的你(代谢低、肌肉少)去面对一个“高热量”的世界,体重迅速反弹,甚至超过减肥前,这就是所谓的“溜溜球效应”(Yo-Yo Effect)。
总结与建议
为什么吃减肥药不瘦了? 就是你的身体为了生存,启动了“节能模式”,降低了你的代谢,并对药物产生了“耐受性”,你的体重设定点和激素水平都在抵抗这种下降,一旦停药,受损的代谢和报复性的食欲会让你快速反弹。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立即停止服用减肥药: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任何宣称能“快速、轻松”减肥的药物,都潜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
- 寻求专业帮助: 咨询医生或注册营养师,他们可以帮你评估身体状况,找出导致肥胖的根本原因(如饮食结构、运动习惯、激素水平等),并为你制定科学、可持续的减重方案。
- 回归健康的生活方式:
- 饮食: 不要极端节食,而是均衡营养、控制总热量,多吃蛋白质、蔬菜和优质碳水。
- 运动: 结合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和力量训练(如深蹲、俯卧撑),来增加肌肉量,提高你的基础代谢。
- 睡眠和压力管理: 保证充足的睡眠,学会管理压力,因为这两者直接影响你的激素水平和食欲。
减肥不是一场和药物的战争,而是一场和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解的旅程。健康永远比体重秤上的数字更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