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与遗传因素(最主要的原因)
这是决定头发质地最根本的因素,通常很难改变。
- 毛囊结构:每个人的毛囊形状和大小是天生的。粗硬发质的毛囊通常更大、更深,并且毛囊的形状更偏向于椭圆形或圆形,这使得长出的头发直径更大,更结实。
- 基因决定:头发的粗细、软硬、卷曲度都由基因(遗传)决定,如果你的父母或家族中其他人也是粗硬发质,那么你很大概率也会如此,这是一种种族和家族特征,比如很多亚洲人的头发就相对较粗。
后天与生理因素
除了天生,一些生理变化也会影响头发的质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雄性激素(男女体内都有)的相对增加,可能会让毛囊变得更加“强壮”,导致头发变得更粗、更硬,甚至更卷曲,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男性在成年后胡须会变粗,头发也可能变得更硬。
- 激素水平波动:在青春期、怀孕、更年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的剧烈变化也可能暂时或永久性地改变头发的质地和生长周期。
生活习惯与外部因素
这些因素会加剧头发的粗硬感,或者让原本健康的头发变得干枯毛躁。
-
不当的洗护习惯:
- 清洁力过强的洗发水:使用强力去油的洗发水,会过度洗掉头皮的天然油脂,导致头皮和头发都变得干燥,干燥的头发会失去顺滑感,摸起来更粗糙、更毛躁,显得更“硬”。
- 护发素使用不当:很多人只涂抹护发素发梢,忽略了中段,导致头发上半部分依然干枯。
- 水温过高:用热水洗头会带走头发和头皮的天然水分和油脂,加剧干燥和毛躁。
-
物理损伤:
- 频繁烫染:烫发和染发使用的化学药剂会严重破坏头发的毛鳞片,毛鳞片受损后无法正常闭合,头发会变得粗糙、易断、失去光泽,摸起来就像干草一样又粗又硬。
- 过度热造型:频繁使用吹风机、卷发棒、直板夹等高温工具,会使头发内部水分流失,蛋白质结构受损,导致头发干枯、毛躁。
-
营养不均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夻发的生长需要多种营养,特别是蛋白质、生物素(维生素B7)、铁、锌等,如果饮食不均衡,缺乏这些关键营养素,头发的生长会受到影响,可能变得脆弱、干枯,质地也会变差。
-
环境影响:
- 长期暴露在紫外线、干燥、大风等恶劣环境中,也会导致头发水分流失,变得干枯毛躁。
潜在的健康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头发的突然变粗变硬可能与某些健康问题有关,但这相对少见。
- 多毛症:这是指身体非雄性激素依赖区域(如面部、胸部、背部)长出粗黑的毛发,通常与体内雄性激素水平过高或毛囊对雄性激素过度敏感有关,可能由多囊卵巢综合征、肾上腺疾病等引起。
-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一些激素类药物、米诺地尔(生发药)等,可能会导致毛发变粗变硬。
如何改善和护理粗硬发质?
虽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基因,但通过科学的护理方法,可以极大改善头发的状态,让它变得更柔顺、更健康。
-
温和清洁,精准保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选择洗发水:使用氨基酸类或无硫酸盐的温和洗发水,避免清洁力过强的产品。
- 正确使用护发素:每次洗头后,务必使用护发素,并确保涂抹到发中至发梢,停留几分钟后冲洗干净。
- 定期发膜:每周使用1-2次深层滋养的发膜,为头发补充水分和营养,修复毛鳞片。
-
减少物理和化学损伤:
- 减少烫染:尽量减少烫染的频率,如果必须进行,选择更温和的产品,并做好后续的深层护理。
- 降低热造型温度:使用吹风机、卷发棒前,先涂抹抗热喷雾,并尽量使用中低档温度。
- 温柔对待头发:洗头时用指腹轻柔按摩,不要用指甲抓扯;洗后用毛巾按压吸干水分,不要粗暴揉搓;梳头时使用宽齿梳,从发尾开始慢慢向上梳。
-
调整生活方式:
- 均衡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鱼、肉、蛋、豆制品)、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多食用黑芝麻、核桃、坚果等对头发有益的食物。
- 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头发才能水润。
-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稳定。
-
寻求专业帮助:
- 如果你的头发在短时间内突然变得异常粗硬,并伴有其他身体症状(如月经不调、体毛增多等),建议及时咨询皮肤科医生,排除潜在的健康问题。
总结一下:头发又粗又硬,天生的基因是主因,而后天的护理不当和损伤则会“雪上加霜”,让头发看起来和摸起来都更糟糕,通过调整洗护习惯、减少损伤和加强营养,虽然不能改变头发的天生粗细,但完全可以让它变得更柔顺、更有光泽、更易于打理。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