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原则:请先判断你的痤疮类型
- 轻度痤疮:主要是少量黑头粉刺和白头粉刺(闭口),偶发少量炎性丘疹(红色的小疙瘩)。
- 中度痤疮:炎性丘疹和脓疱(有白色脓头的小痘痘)数量增多,可能出现在面部、颈部、胸背部。
- 重度痤疮:出现较多的结节(深层的、硬的、疼痛的肿块)和囊肿(大而深的、充满脓液的肿块),容易留下痘印和痘坑。
第一类:非处方药(OTC药膏)- 适用于轻度痤疮
这类药膏在药店可以自行购买,主要针对粉刺和轻度的炎性痘痘。
维A酸类(核心抗粉刺成分)
- 作用:调节毛囊角化,疏通毛孔,是治疗粉刺(黑头、白头)的“王牌”成分,同时也能抗炎、改善痘印。
- 常见产品:
- 阿达帕林凝胶:第三代维A酸,效果强,刺激性相对较低,是目前OTC中最推荐的选择。
- 维A酸乳膏/凝胶:第一代维A酸,效果强,但刺激性也大,容易引起干燥、脱皮、泛红。
- 他扎罗汀:第三代维A酸,效果最强,但刺激性也最大,通常作为处方药使用。
- 使用注意:
- 建立耐受:从低浓度(如0.1%阿达帕林)开始,每周用2-3次,皮肤适应后逐渐增加频率。
- 只用于夜间:维A酸类药物遇光会分解,且可能增加光敏性,务必在睡前薄涂于痘痘处。
- 必须保湿防晒:这类药物会导致皮肤干燥、脱皮,所以白天要做好保湿和严格防晒(SPF30+ PA+++以上)。
- 孕妇禁用。
过氧化苯甲酰
- 作用:强大的杀菌成分,能杀灭导致痤疮的痤疮丙酸杆菌,并有轻微的角质剥脱作用。
- 常见产品:浓度从2.5%、5%、10%不等。5%的浓度和10%效果相近,但刺激性小得多,更适合日常使用。
- 使用注意:
- 点涂:只涂在红肿的痘痘或脓疱上,不要大面积涂抹,否则会严重刺激皮肤。
- 可能导致褪色:会使衣物、毛巾、床单等漂白,使用后要注意清洁。
- 刺激性:容易导致干燥、脱皮、泛红,建议从低浓度开始,并与保湿产品配合使用。
水杨酸
- 作用:脂溶性的β-羟基酸,能深入毛孔溶解油脂和角质,对黑头粉刺效果好,同时有轻微抗炎作用。
- 常见产品:洁面乳、爽肤水、精华液、棉片等。
- 使用注意:
- 相对温和,适合日常护理。
- 同样有刺激性,敏感肌需注意。
第二类:处方药 - 适用于中重度痤疮或OTC无效时
这类药物效果更强,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外用抗生素
- 作用:直接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抗炎。
- 常见药物:
- 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溶液
- 夫西地酸乳膏
- 使用注意:
- 不要单独长期使用:容易产生细菌耐药性。
- 黄金搭档:医生通常会将其与过氧化苯甲酰或维A酸类药物联合使用,以减少耐药性,增强效果。
外用维A酸类(更强效)
- 维A酸乳膏/凝胶:浓度更高,是常见的处方药。
- 他扎罗汀凝胶:效果最强,刺激性也最大,用于重度痤疮。
复方制剂(一药多效,非常方便)
- 常见产品:
- 复方维A酸凝胶:通常含有维A酸 + 氯霉素/克林霉素,兼具抗角化和抗菌作用。
- 阿达帕林克林霉素凝胶:将抗粉刺的阿达帕林和抗菌的克林霉素合二为一,是目前非常主流的处方选择。
- 优点:使用方便,减少耐药性,协同作用效果好。
不同类型痘痘的用药思路
| 痘痘类型 | 推荐用药(示例) | 核心思路 |
|---|---|---|
| 黑头/白头粉刺 | 阿达帕林凝胶(夜间点涂) 或含有水杨酸的洁面/爽肤水(日常) |
疏通毛孔,调节角质 |
| 红色丘疹 | 阿达帕林凝胶(夜间点涂) 或过氧化苯甲酰(白天点涂) |
抗炎 + 杀菌 |
| 脓疱(有白头) | 过氧化苯甲酰(白天点涂) 或克林霉素/夫西地酸(早晚点涂) |
直接杀菌,消除脓液 |
| 结节/囊肿 | 立即就医! 通常需要口服药物(如抗生素、异维A酸)或专业治疗(如针清、激素注射) | 深层炎症,需要更强力干预 |
总结与黄金法则
- 诊断先行:如果你不确定自己的痘痘类型或严重程度,或者尝试OTC药膏2-4周后无效,去看医生是最快、最有效的途径。
- 耐心坚持:任何祛痘药膏都需要至少4-8周才能看到明显效果,不要频繁更换产品。
- 精简护肤:用药期间,护肤流程要简化,做好温和清洁、基础保湿、严格防晒,避免使用磨砂膏、深层清洁面膜等刺激性产品。
- 不要手挤:手上的细菌会加重炎症,还容易留下永久性痘印和痘坑。
- 注意搭配:维A酸类和过氧化苯甲酰不要同时使用,可以早晚分开,或者隔天交替使用,以免过度刺激。
希望这份详细的指南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选择祛痘药膏,祝您早日战胜痘痘,恢复光滑皮肤!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