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概括
内推,全称“内部推荐”,是指由公司内部员工推荐外部求职者(如朋友、前同事、校友等)来填补公司职位空缺的一种招聘方式。
就是“朋友带你进公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内推的核心运作流程
内推的流程通常比传统的网申要快、要简单,大致如下:
- 公司发布职位:公司有招聘需求,HR会发布职位信息。
- 员工获取内推码/链接:公司会授权给内部员工,让他们可以获取内推的专属链接或内推码。
- 员工推荐候选人:员工会将这个链接/码分享给他认为合适的求职者,并附上自己的推荐。
- 候选人投递简历:求职者通过这个专属链接或填写内推码来投递简历。
- 简历直达:这是内推最关键的一步,通过内推渠道投递的简历,通常会绕过HR的初步筛选(俗称“简历关”),直接到达用人部门经理或技术面试官的邮箱。
- 安排面试:如果用人部门对简历满意,会直接联系候选人安排面试,而无需等待HR的漫长筛选。
内推为什么如此重要?(优势分析)
内推对于求职者、公司和内部员工三方都有巨大的好处。
对于求职者(你)
-
简历直达,效率极高:
- 告别“简历石沉大海”:传统网申的简历,尤其是大公司,每天成千上万,很容易被系统筛掉或被HR忽略,内推简历则能确保被用人部门看到。
- 流程大大缩短:通常几天内就能收到面试反馈,而传统流程可能需要几周甚至一个月。
-
成功率显著提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信任背书:内部员工的推荐本身就是一种信用背书,用人部门会认为,既然我的同事愿意为你担保,你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应该是过关的。
- 更精准的匹配:推荐你的员工通常了解公司的需求和团队文化,他推荐的人选匹配度通常更高,因此你面试时也更容易“对症下药”。
-
信息优势:
- 你可以从内部员工那里获得第一手的“情报”,
- 这个岗位的真实工作内容和挑战是什么?
- 面试官会问哪些类型的问题?
- 团队的氛围和技术栈是怎样的?
- 公司正在面试多少人?竞争激烈程度如何?
- 你可以从内部员工那里获得第一手的“情报”,
-
体验更好:
内推流程通常更人性化,沟通更直接,你能得到更及时的反馈。
对于公司来说:
- 招聘成本更低:相比支付给猎头公司高昂的佣金(通常是年薪的20%-30%),内推的奖励(通常为几千到几万人民币)要便宜得多。
- 招聘效率更高:缩短了招聘周期,能更快地招到合适的人才,避免关键岗位长期空缺。
- 招聘质量更高:员工推荐的人选经过了初步筛选,忠诚度和文化契合度通常更高,员工也更愿意帮助朋友/前同事成功,从而降低新员工的流失率。
- 扩大人才库:通过员工的社交网络,可以接触到许多通过公开招聘渠道无法触及的优秀人才。
对于内部员工来说:
- 获得金钱奖励:这是最直接的激励,一旦你推荐的人成功入职并通过试用期,公司通常会给你一笔可观的内推奖金。
- 获得团队奖励:一些公司会以团队为单位,如果团队通过内推招到很多人,会给予团队额外的团建经费或福利。
- 体现个人价值:成功为公司招到优秀人才,是员工个人能力和人脉的体现,有助于在团队和公司内部建立良好的声誉。
如何寻找内推机会?
-
利用你的人脉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LinkedIn(领英):这是最专业的平台,你可以直接搜索目标公司的员工,礼貌地发消息请求内推。“您好,我是XX大学的学生,看到您在XX公司工作,我对贵公司的XX职位非常感兴趣,请问您方便帮忙内推一下吗?”
- 脉脉:国内版的职场社交软件,非常适合寻找国内公司的内推机会。
- 微信:直接联系在目标公司工作的朋友、学长学姐、前同事。
-
专业的内推平台/社群:
- 牛客网、看准网等社区论坛都有专门的“内推”板块。
- 一些付费的求职社群或公众号也提供内推服务。
-
公司官网/招聘公众号:
很多公司的招聘页面或官方公众号会明确写着“欢迎内推”,并附上内推方式或内推码。
内推的注意事项
- 不要海投内推:不要同时找同一个公司的多个员工为你推荐同一个职位,这会引起混乱和反感,效果适得其反。
- 态度要真诚:在请求内推时,要清晰地介绍自己的背景、优势和求职意向,并表达感谢。
- 内推不是“免死金牌”:内推只是帮你获得了面试机会,能否最终拿到Offer,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面试表现和能力,如果能力不达标,一样会被拒绝。
- 做好“背景调查”:在请求朋友内推前,最好确保自己真的对这个公司和职位感兴趣,并且有一定把握,不要浪费朋友的人情。
内推本质上是一种基于信任的高效招聘模式。 它通过公司员工的社交网络,将最合适的人选与最合适的岗位连接起来,实现了求职者、公司和员工三方共赢,对于求职者而言,内推是通往理想公司的一座“快车道”,值得好好利用。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