疹子,在医学上常被称为皮疹,是皮肤或黏膜表面出现的局限性、隆起性或平面的异常变化,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皮肤表现之一,由于病因、发病机制、病程及个体差异的不同,疹子的形态、颜色、大小、分布、排列及伴随症状千差万别,疹子是什么样的图片”这一问题并没有单一的答案,而是涵盖了多种多样的视觉呈现,要准确识别疹子,需要从其基本形态学特征入手,并结合其他临床信息综合判断。
从形态学上,疹子主要可分为以下几大类,每一类都有其相对典型的特征:

-
斑疹(Macule):是局限性皮肤颜色改变,既不隆起也不凹陷,与周围皮肤平面一致,斑疹的直径通常小于1厘米,大于1厘米者称为斑片(Patch),其颜色可因皮肤血管数量、血液充盈程度或色素增减而不同,如红色(炎症性或出血性)、紫色(出血性或血管炎)、色素增加(黄褐斑)或色素减退(白癜风),麻疹早期的科氏斑(Koplik spots)口腔黏膜上的蓝白色小点,或玫瑰糠疹的椭圆形玫瑰色斑疹,都属于斑疹范畴。
-
丘疹(Papule):是限局性、实性、隆起于皮面的实质性损害,直径一般小于1厘米,丘疹可由表皮或真皮浅层细胞浸润、增生或炎症细胞聚集引起,表面可光滑、粗糙、乳头状或扁平,颜色可呈红色、肤色、紫色等,湿疹的多形性小丘疹、银屑病的浸润性红斑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的丘疹、痤疮的炎性丘疹等,丘疹若直径大于1厘米,则称为结节(Nodule),位置更深,多累及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
-
斑块(Plaque):为直径大于1厘米的扁平或隆起的片状损害,多为丘疹扩大或融合而成,表面可平坦或隆起,如银屑病的斑块上覆有厚层银白色鳞屑,基底浸润明显;或慢性湿疹的苔藓样斑块,表面粗糙,呈苔藓样变。
-
风团(Wheal):为暂时性、局限性、水肿性隆起,由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和血浆渗出引起,其特点是发生快,消退也快,一般不超过24小时,消退后不留痕迹,风团的大小、形态不一,颜色可呈淡红色或苍白色,周围有红晕,常伴有剧烈瘙痒,荨麻疹(风疹块)的典型皮损即为风团,可此起彼伏,反复发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水疱(Vesicle):是内含液体、直径小于1厘米的局限性腔隙性隆起,疱壁可薄可厚,内容物为浆液(清澈)、血液(血疱)或脓液(脓疱),水疱位于表皮内或表皮下,如单纯疱疹簇集性小水疱、水痘的向心性分布的水疱、接触性皮炎的张力性水疱等,若直径大于1厘米,则称为大疱(Bulla)。
-
脓疱(Pustule):为含有脓液的疱,疱液可浑浊或呈黄色、黄绿色,由炎性细胞渗出或继发感染引起,脓疱可原发,也可继发于水疱或斑疹之上,如脓疱疮的蜜黄色脓疱、痤疮的炎性丘疹顶端形成的脓疱、掌跖脓疱病的无菌性脓疱等。
-
结节(Nodule):为直径大于1厘米的实质性、局限性、深在性损害,位置可达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触之有一定硬度,如结节性红斑的皮下结节、类风湿结节等。
-
糜烂(Erosion):为表皮或黏膜上皮的缺损,愈后一般不留瘢痕,因损害较浅,仅累及表皮上层,如水疱、脓疱破溃后形成的湿润面,或糜烂性口腔炎的糜烂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溃疡(Ulcer):为皮肤或黏膜组织的深层缺损,可累及真皮甚至皮下组织,愈后常留有瘢痕,如硬下疳(一期梅毒)、深脓疱疮溃疡、坏疽性脓皮病等。
除了形态,疹子的颜色(如鲜红、紫红、苍白、色素沉着、色素减退)、排列(如带状排列、簇集分布、对称分布、离心性分布)、分布(如全身性、局限性、暴露部位、屈侧、伸侧、毛囊性分布)以及伴随症状(如瘙痒、疼痛、发热、关节痛等)对于诊断也至关重要,带状分布的簇集性水疱多见于带状疱疹;对称性分布的多形性皮疹多见于过敏性皮肤病;伴发热的全身性红斑可能提示感染或结缔组织病。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不同类型疹子的特点,以下表格列举了常见疹子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疹子类型 | 主要特征 | 直径 | 颜色 | 病例举例 |
---|---|---|---|---|
斑疹 | 皮肤颜色改变,不高起,不凹陷 | <1cm (斑片>1cm) | 红、紫、褐、白等 | 麻疹科普斑、玫瑰糠疹斑疹 |
丘疹 | 实性隆起,表面可光滑或粗糙 | <1cm | 红、肤色、紫等 | 湿疹丘疹、银屑病丘疹 |
斑块 | 片状隆起或平坦,直径>1cm | >1cm | 红、浸润色等 | 银屑病斑块、慢性湿疹苔藓样斑块 |
风团 | 暂时性水肿性隆起,消退快 | 大小不一,可融合 | 淡红或苍白色,周围红晕 | 荨麻疹风团 |
水疱 | 含液体腔隙,疱壁可薄可厚 | <1cm (大疱>1cm) | 清澈(浆液)、红色(血疱) | 单纯疱疹水疱、水痘水疱 |
脓疱 | 含脓液,可原发或继发 | <1cm (脓疱疮可较大) | 黄色、黄绿色、浑浊 | 脓疱疮脓疱、痤疮脓疱 |
结节 | 实性深在性隆起,硬度较高 | >1cm | 皮色、红色、紫红色等 | 结节性红斑、类风湿结节 |
糜烂 | 表皮缺损,湿润,愈后不留疤 | 大小不一 | 基底红色或淡红色 | 水疱破溃后糜烂、糜烂性唇炎 |
溃疡 | 深层组织缺损,愈后留疤 | 大小不一,深浅不一 | 基底可有渗出、结痂 | 硬下疳、压疮、坏疽性脓皮病 |
需要注意的是,许多疾病的皮疹并非单一类型,而是多种形态同时存在,称为“多形性皮疹”,如过敏性紫癜可同时有斑疹(紫癜)、丘疹、风团和小结节,同一种疾病在不同个体、不同病程阶段,皮疹形态也可能有所不同,仅凭图片难以做出绝对准确的诊断,图片只能作为参考,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甚至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过敏原检测、皮肤活检等)对于明确疹子的病因和性质至关重要,当发现身上出现不明原因的疹子,尤其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呼吸困难、关节疼痛等)或疹子迅速扩散、破溃、感染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相关问答FAQs:
问:疹子一定是传染病吗?看到疹子需要隔离吗? 答:不一定,疹子只是皮肤的一种表现,病因多种多样,包括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过敏、物理化学刺激、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疾病、肿瘤等,只有由特定病原体(如麻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猩红热链球菌等)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疹子,才需要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水疹患者需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痂,麻疹患者需隔离至出疹后5天,对于非传染性原因引起的疹子,如湿疹、荨麻疹、药物疹等,则无需隔离,发现疹子后应先就医明确病因,再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需要隔离及采取何种防护措施。
问:在家如何初步判断疹子的严重程度,什么情况下必须立即就医? 答:在家可通过以下几点初步判断疹子的严重程度,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
- 全身症状严重:伴有高热(体温>39℃)、寒战、头痛、呕吐、呼吸困难、胸闷、心率加快、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等。
- 疹子特点危急:疹子迅速扩散至全身,出现大片瘀斑或紫癜(按压不褪色)、水疱或大疱破溃、皮肤坏死或出现焦痂,或伴有明显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鼻出血)。
- 伴随明显不适:皮疹伴有剧烈疼痛、瘙痒难忍,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或出现口唇肿胀、舌肿大、声音嘶哑等,提示可能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
- 特定人群出现疹子:如婴幼儿、孕妇、老年人、或有严重基础疾病(如免疫缺陷、肝肾功能不全)者出现不明原因疹子,应尽早就医。
- 自行处理后无改善或加重:若已尝试使用抗过敏药物等处理,但疹子无好转迹象或继续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
对于不典型、严重或原因不明的疹子,及时就医是最安全的选择,以免延误病情。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