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刺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概括为四大核心原因,外加一些重要的诱发和加重因素。
核心四大原因
皮脂分泌过多
这是粉刺形成的物质基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原因:我们的皮肤上有皮脂腺,它会分泌一种叫做“皮脂”的油脂,用来滋润皮肤和毛发,当皮脂腺受到雄性激素(无论男女体内都有,只是男性水平更高)的刺激时,就会变得异常活跃,分泌出远超正常量的皮脂。
- 比喻:想象一下,一个油泵(皮脂腺)被开到了最大档,不停地往外喷油,皮肤表面自然就油光满面了,过多的皮脂就是堵塞毛孔的“原材料”。
毛囊口角化异常
这是粉刺形成的直接原因。
- 原因:正常情况下,毛囊口的角质细胞会新陈代谢,顺利脱落,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个过程会“出错”,导致毛囊口的角质细胞无法正常脱落,反而相互粘连,形成微小的“栓子”,像塞子一样堵住了毛囊口。
- 结果:堵住后,毛囊就像一个封闭的容器,里面的皮脂、死皮细胞等无法排出,越积越多,就形成了粉刺的雏形,这个过程也叫做“毛囊漏斗部过度角化”。
痤疮丙酸杆菌增殖
这是粉刺从“粉刺”发展为“炎症性痘痘”的关键推手。
- 原因:我们的毛囊内本身就存在一种细菌,叫做“痤疮丙酸杆菌”(Cutibacterium acnes,以前叫痤疮丙酸杆菌),在正常情况下,它与我们和平共处。
- 结果:当毛囊被皮脂和角质堵死后,形成一个缺氧、富含营养(皮脂)的环境,这为痤疮丙酸杆菌的疯狂繁殖创造了绝佳条件,这些细菌会分解皮脂,产生一些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会引发免疫反应,导致毛囊及其周围组织发炎、红肿,于是就形成了我们常见的红肿痘痘、脓包甚至结节。
炎症反应
这是导致粉刺恶化并留下疤痕的最终环节。
- 原因:如上所述,痤疮丙酸杆菌的代谢产物以及毛囊内堆积的物质,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会派出“士兵”(如白细胞)来攻击这些“入侵者”,这个过程就是炎症。
- 结果:炎症反应导致了红、肿、热、痛等典型症状,如果炎症反应剧烈或反复发作,就会破坏真皮层,导致痘痘好了之后留下深色的痘印(炎症后色素沉着)或凹陷的痘坑。
诱发和加重因素
除了以上四大核心原因,以下因素会像“催化剂”一样,诱发或加重粉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激素水平变化
这是粉刺,尤其是青春期粉刺,最常见的原因。
- 青春期:体内雄性激素水平急剧升高,刺激皮脂腺分泌大量油脂。
- 女性生理期:月经前后,体内激素水平波动,容易导致下巴、下颌长痘。
- 多囊卵巢综合征:这是一种常见的女性内分泌紊乱疾病,患者常有高雄激素水平,表现为痤疮、月经不调、多毛等。
饮食习惯
- 高糖食物:如甜点、奶茶、含糖饮料等,这些食物会使血糖快速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而胰岛素会促进雄性激素的生成,并增加皮脂分泌。
- 高GI(升糖指数)食物:如白米饭、白面包等,原理类似高糖食物。
- 乳制品:特别是脱脂牛奶,一些研究表明可能与痤疮有关,可能与牛奶中的某些激素成分有关。
- 高脂、油炸食物:虽然直接证据不如糖类充分,但高脂肪饮食也可能影响激素水平和炎症反应。
生活与精神压力
- 压力: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熬夜等,会导致身体释放“压力荷尔蒙”——皮质醇,皮质醇会刺激皮脂腺分泌更多的油脂,并加剧炎症反应。
不良护肤习惯
- 过度清洁:频繁使用强力控油或清洁力过强的产品,会破坏皮肤屏障,导致皮肤“外油内干”,反而可能刺激皮脂腺分泌更多油脂。
- 不当护肤:使用过于油腻的护肤品、化妆品(如不致痘标签),或者卸妆不彻底,都会堵塞毛孔。
- 用手挤痘痘: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手上的细菌会带入毛囊,加重炎症,还容易把炎症推向更深层,留下永久性痘印和痘坑。
遗传因素
如果父母在年轻时痤疮很严重,那么子女长粉刺的几率也会更高,这决定了你的皮肤类型、皮脂腺的敏感度等先天因素。
药物影响
- 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锂剂、部分抗癫痫药、避孕药(特别是含有雄激素活性的)等,可能会诱发或加重痤疮。
粉刺的形成可以看作是一个“连锁反应”:
激素变化/其他刺激 → 皮脂分泌过多 → 毛囊口角化异常 → 毛囊堵塞(形成粉刺) → 痤疮丙酸杆菌繁殖 → 引发炎症 → 形成红肿痘痘、留下痘印痘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治疗和预防粉刺也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
- 外用药物:如维A酸类(阿达帕林)、过氧化苯甲酰、抗生素等,用于调节角化、杀菌、抗炎。
- 口服药物:如抗生素、异维A酸(针对严重痤疮)、抗雄激素药物(如避孕药,针对女性痤疮)等。
- 调整生活方式:健康饮食、规律作息、学会减压、做好温和清洁和防晒。
-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粉刺问题严重或自行处理无效,一定要及时咨询皮肤科医生,进行科学规范的治疗。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