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由什么组成?最新研究揭秘眼部结构新发现!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美容美体 正文

眼球壁 (三层结构)

这是包裹眼球内容物的“外壳”,从外到内分为三层:

外层:纤维膜

这层主要起保护和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像相机的“机身外壳”。

眼由什么组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角膜
    • 位置:位于眼球最前端,占整个纤维膜面积的1/6,是我们平时能看到的透明部分。
    • 功能:是光线进入眼睛的第一道窗口,也是整个眼球屈光力最强的部分(约占总屈光力的70%),它透明且无血管,富含神经末梢,所以感觉非常敏感。
  • 巩膜
    • 位置:纤维膜的后部5/6,呈乳白色,就是我们常说的“眼白”部分。
    • 功能:非常坚韧,像保护壳一样维持眼球的形状,并为眼内肌肉提供附着点。

中层:葡萄膜 (Uvea)

这层富含血管和色素,像相机的“暗箱内壁”,主要功能是营养眼球和遮光。

  • 虹膜
    • 位置:位于角膜后方,呈圆盘状,中间有一个孔——瞳孔
    • 功能:决定瞳孔的大小,从而控制进入眼内的光线量,虹膜上的色素决定了眼睛的颜色(如棕色、蓝色),它通过括约肌(缩小瞳孔)和开大肌(放大瞳孔)来调节。
  • 睫状体
    • 位置:位于虹膜后方。
    • 功能:有两个主要功能:
      1. 调节:通过睫状肌的收缩和舒张,改变晶状体的曲率,从而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看近时变凸,看远时变平)。
      2. 分泌房水:生成眼内重要的营养液——房水。
  • 脉络膜
    • 位置:位于巩膜内侧,是一层富含血管和色素的薄膜。
    • 功能:为外层的视网膜和玻璃体提供营养,并吸收多余的光线,防止光线在眼内反射,形成清晰的视觉。

内层:视网膜

这是眼球壁最内层,是相机的“感光底片”或“传感器”,负责将光信号转换为神经信号。

  • 功能:感光,光线经晶状体聚焦在视网膜上,刺激感光细胞。
  • 主要组成部分
    • 视锥细胞:主要集中在黄斑中心凹,负责在明亮光线下看细节和分辨颜色(色觉)。
    • 视杆细胞:分布在视网膜周边,负责在昏暗光线下看轮廓和明暗(夜视)。
  • 视神经盘:视网膜上没有感光细胞的区域,是视神经纤维汇集穿出眼球的地方,也称“盲点”。

眼球内容物 (屈光系统)

这部分结构透明,像相机的“镜头组”,负责对光线进行屈光和聚焦。

  1. 房水

    眼由什么组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位置:充满在前房(角膜与虹膜之间)和后房(虹膜与晶状体之间)的透明液体。
    • 功能:为角膜和晶状体提供营养,并维持眼内压。
  2. 晶状体

    • 位置:位于虹膜和瞳孔之后,玻璃体之前。
    • 功能:是眼球第二重要的屈光介质,它像一个双凸透镜,通过睫状体的调节可以改变厚度,从而精确地聚焦光线。
  3. 玻璃体

    • 位置:填充在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的腔隙内,是一种透明的胶状物质。
    • 功能:主要起支撑和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并帮助屈光。

眼的附属结构

这些结构虽然不是眼球本身,但对眼球的功能至关重要,像相机的“支架、对焦马达和清洁系统”。

  1. 眼睑:俗称“眼皮”,保护眼球免受外伤和强光刺激。
  2. 结膜:一层覆盖在眼睑内侧和眼球前部巩膜表面的透明薄膜,起到润滑和保护作用。
  3. 泪器:包括泪腺(分泌泪液)和泪道(排出泪液),负责清洁和湿润眼球表面。
  4. 眼外肌:共6条,控制眼球向各个方向转动,使我们能灵活地注视目标。
  5. 眼眶:由骨头构成的空腔,容纳和保护眼球。
  6. 血管和神经:为眼球提供营养、感觉和运动控制。

系统/结构 主要功能 比喻
角膜 屈光(最强)、透光 相机镜头的最前组镜片
虹膜/瞳孔 调节进入光线的量 相机光圈
晶状体 屈光、精细调节焦点 相机变焦镜头
睫状体 调节晶状体、分泌房水 相机对焦马达
视网膜 感光,将光信号转为电信号 相机的感光CMOS/CCD底片
巩膜 保护眼球、维持形状 相机机身外壳
玻璃体 支撑眼球、协助屈光 填充机身的透明介质
视神经 传递视觉信号到大脑 数据线/信号线

眼睛就是这样一个精密的系统:光线穿过角膜,经过瞳孔调节,再由晶状体精确聚焦,最终投射到视网膜上,视网膜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电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再将其“翻译”成我们所看到的图像。

眼由什么组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脸粉刺是什么?现在脸上长粉刺怎么办?
« 上一篇 2025-11-11
资生堂男士新品何时上市?功效升级点有哪些?
下一篇 » 2025-11-11

相关文章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1人围观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