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色”是一个在美发、纺织、造纸等多个领域都存在的术语,但其核心原理是相通的。漂色就是利用化学物质(通常是强氧化剂)去除或破坏物体本身原有的色素,从而达到“褪色”或“提亮”颜色的目的。
下面我们从最常见的应用场景——美发——来详细解释。

美发中的漂色
在美发领域,“漂色”是最常用也最关键的技术之一,是实现多种时尚发色(如白金发、灰发、粉色、蓝色等)的前提步骤。
漂色的核心原理是什么?
头发的颜色来自于发干中的黑色素,漂色膏中含有一种强氧化剂,最常见的是过氧化氢(双氧水)。
当漂色膏涂在头发上时,会发生以下化学反应:
- 打开毛鳞片:过氧化氢首先会打开头发的毛鳞片,让化学物质可以进入发芯。
- 分解黑色素:进入发芯的过氧化氢会与头发中的天然色素(黑色素)发生氧化反应,将其分解成更小的、无色的分子。
- 淡化颜色:随着黑色素的不断被分解,头发原有的颜色就会逐渐变浅,从深色(如黑色、深棕色)变成浅棕色、黄色、甚至最终接近透明的浅金色。
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把头发里原有的‘颜料’洗掉一部分”。

漂色的关键产品:漂粉 + 双氧奶
漂色通常不是单一产品,而是由两部分混合而成:
- 漂粉:主要成分是过硫酸盐类物质,是强氧化剂的来源,它本身是粉末状,性质非常强。
- 双氧奶:学名“过氧化氢溶液”,它有两个主要作用:
- 激活漂粉:与漂粉混合后,启动化学反应。
- 控制漂发速度和最终效果:双氧奶有不同的浓度(如6%、9%、12%、15%等),浓度越高,漂发速度越快,能将头发漂得越浅,但对头发的损伤也越大。
双氧奶浓度选择:
- 6%:用于提亮1-2个色度,或配合染膏使用。
- 9%:用于浅色头发或中度漂色。
- 12%:用于深色头发的高度漂色,是常见的漂色浓度。
- 15%:用于极深色头发的强力漂色,对头发损伤极大,专业发型师使用。
为什么漂色后头发会变黄?
很多人发现,漂色后头发并不会直接变成白色,而是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黄色、橙色,这是因为头发中的黑色素分为两种:
- 真黑色素:决定头发深浅的黑色、棕色。
- 褐黑素:决定头发色调的红色、黄色。
在漂色的过程中,褐黑素比真黑色素更难被分解,当大部分真黑色素被分解后,头发中残留的褐黑素就会显现出来,导致头发呈现黄色或橙色,要达到更浅的颜色(如白金色、灰色),就需要继续漂色,直到这些顽固的黄色素也被破坏。

漂色的风险与注意事项
漂色是一项高风险的美发操作,因为它是在破坏头发的天然结构。
- 严重损伤发质:漂色会打开毛鳞片,分解蛋白质,导致头发变得干枯、毛躁、易断,失去弹性和光泽。
- 头皮刺激:不当操作可能灼伤头皮。
- 需要专业技术:漂色时间、温度、双氧奶浓度的选择都非常有讲究,必须由有经验的专业发型师操作,自己在家漂色失败率极高,可能导致头发变成“枯草”或颜色不均。
其他领域的“漂色”
除了美发,“漂色”这个词在其他行业也经常出现,原理类似。
纺织工业
在纺织印染中,“漂白”是一个重要的前处理工序,棉、麻等天然纤维在生长和加工过程中会带有天然的色素(如棉花的灰黄色),为了获得鲜艳、纯净的颜色,需要使用次氯酸钠、双氧水、亚氯酸钠等漂白剂,将这些天然色素去除,这个过程就叫“漂白”或“漂色”。
造纸工业
造纸过程中,木材等原料中的木素和色素会使纸浆呈深褐色,为了制造洁白的纸张,必须使用强效的漂白剂(如二氧化氯、臭氧等)进行多段漂白,去除色素,提高纸张的白度和纯度。
日用品
- 衣物漂白剂:如“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就是次氯酸钠,用于白色衣物的消毒和去渍、漂白。
- 牙齿美白:牙齿美白产品中的过氧化氢或过氧化脲,原理也是通过氧化作用分解牙齿表面及深层的色素,达到美白效果。
| 领域 | 漂色/漂白对象 | 主要化学物质 | 目的 |
|---|---|---|---|
| 美发 | 头发中的黑色素 | 过氧化氢(双氧水)、过硫酸盐 | 将深色头发提浅,为染浅色、彩色发做准备 |
| 纺织 | 纤维中的天然色素 | 次氯酸钠、双氧水 | 去除底色,使后续染色更鲜艳、纯净 |
| 造纸 | 纸浆中的木素和色素 | 二氧化氯、臭氧 | 生产高白度的纸张 |
| 日用 | 衣物/牙齿上的色素 | 次氯酸钠、过氧化氢 | 去渍、消毒、增白 |
“漂色”是一个利用化学氧化作用去除色素的技术,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名称和应用,但其核心都是“褪色”和“提亮”,在美发中,它是一项强大但极具破坏性的技术,需要专业人士谨慎操作。

暂无评论,2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