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溶解(水解)
脱毛膏的根本原理可以概括为 “化学溶解”,更具体地说是 “水解作用”。
它不是像剃须刀一样“切断”毛发,也不是像蜜蜡一样“连根拔起”,而是通过其含有的化学成分,将毛发从坚硬的结构蛋白分解成柔软的、无定形的非结构蛋白,从而让毛发变得脆弱、一擦就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详细分解过程
我们可以把毛发想象成一根由无数“积木块”(蛋白质)搭建起来的坚固塔楼,脱毛膏的工作就是拆掉这些“积木块”。
第一步:关键化学成分——巯基乙酸盐
脱毛膏的“主力军”是一种叫做 “巯基乙酸盐” 的化学物质,它的分子结构里含有一个非常活泼的 “巯基”。
- 巯基 (-SH):这个基团就像一把“化学钥匙”,专门用来破坏毛发角蛋白内部的化学键。
第二步:破坏毛发结构
我们的毛发主要由一种叫做 “角蛋白” 的蛋白质构成,角蛋白之所以坚硬,是因为其内部的蛋白质分子之间通过大量的二硫键等化学键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稳定坚固的螺旋结构。
脱毛膏中的巯基乙酸盐会渗透到毛发的皮质层中,与角蛋白分子发生反应: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攻击二硫键:巯基会攻击并切断角蛋白分子间的二硫键(-S-S-)。
- 水解作用:这个过程被称为“水解”,简单来说就是在有水的情况下,大分子的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的、结构更简单的物质。
- 结构瓦解:当大量的二硫键被切断后,毛发坚固的螺旋结构就被彻底破坏了,原本像钢筋一样坚固的毛发,就变成了一堆“烂泥”或“豆腐渣”,失去了强度和韧性。
第三步:轻松去除
经过化学溶解后,毛发虽然还附着在皮肤上,但它已经变得非常柔软、稀疏,一碰就容易断裂或脱落。
这时,我们只需要用附赠的刮板或海绵,顺着毛发生长的方向轻轻一刮,或者直接用清水冲洗,这些被“软化”的毛发就会被轻松地去除掉。
脱毛膏的成分构成
一支脱毛膏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
有效成分:
- 巯基乙酸盐:这是脱毛的核心,负责溶解毛发,浓度越高,脱毛效果越快,但刺激性也可能越大。
-
碱性调节剂:
- 如钙、镁、钠的氢氧化物等,巯基乙酸盐在碱性环境下(pH值在10.5-12.5之间)活性最高,能最有效地溶解毛发,这些碱性物质负责将产品的pH值调节到最佳工作范围。
-
缓冲剂:
用来稳定产品的pH值,确保它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
表面活性剂:
帮助有效成分更好地渗透到毛发内部,并辅助后续的冲洗。
-
润滑剂和保湿剂:
- 如甘油、矿物油等,它们的作用是:
- 保护皮肤:在脱毛膏和皮肤之间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化学成分对皮肤的直接刺激。
- 增加顺滑感:让刮毛过程更顺畅,减少摩擦。
- 如甘油、矿物油等,它们的作用是:
-
香精和色素:
用于改善产品的气味和外观。
脱毛膏的优缺点
优点:
- 无痛:相比蜜蜡,完全没有撕拉的疼痛感。
- 操作简单:涂抹、等待、刮掉,步骤清晰,可在家自行操作。
- 价格亲民:通常比激光脱毛、光子脱毛等医美方式便宜得多。
- 即时见效:使用后立即能看到光滑的皮肤。
缺点:
- 效果不持久:只是溶解了毛发体,并没有破坏毛囊,所以新毛会很快长出来,通常只能维持几天到一周。
- 可能刺激皮肤:由于是强碱性化学制剂,对敏感肌肤不友好,可能导致皮肤发红、刺痛、过敏,甚至引起化学性灼伤。
- 有气味:巯基乙酸盐本身有股不太好闻的“硫磺味”,虽然香精可以掩盖,但有些人仍会介意。
- 不适用于所有人:不建议用于面部、比基尼线等皮肤娇嫩的区域(除非是专门为此设计的产品),也不适用于糖尿病患者、有皮肤炎症或伤口的人群。
一句话概括脱毛膏的原理就是:利用强碱性的巯基乙酸盐,在几分钟内水解并溶解毛发角蛋白,使其失去结构强度,从而实现轻松、无痛的体表毛发去除。 它是一种方便快捷的临时性脱毛方法。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