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假牙,医学上称为“可摘局部义齿”或“全口义齿”,是一种用于修复牙列缺损或缺失的口腔修复体,其核心特点是患者可以自行摘戴,作为一种传统且应用广泛的修复方式,活动假牙通过利用剩余的天然牙、黏膜及骨组织作为支持,借助固位体(如卡环)和基托恢复牙齿的形态与功能,帮助患者恢复咀嚼、发音及面部美观,同时维持口腔颌面系统的正常生理状态。
活动假牙的基本结构与组成部分
活动假牙的结构复杂且精密,主要由人工牙、基托、固位体和连接体四部分组成,各部分协同工作以实现修复功能,以下是其主要结构的详细说明(可参考表格总结):

组成部分 | 功能说明 | 常见材料 |
---|---|---|
人工牙 | 替代缺失的天然牙,恢复咀嚼功能和美观形态 | 复合树脂、陶瓷、硬质树脂等(陶瓷硬度高、耐磨,美观性好;树脂轻便、韧性强,适合后牙修复) |
基托 | 连接义齿各部分,承担并传递咀嚼力,封闭口腔与外界间隙,辅助固位和稳定 | 热凝树脂(强度高、适应性好)、自凝树脂(用于修补)、纯钛(轻便、生物相容性佳,适合对树脂过敏者) |
固位体 | 环绕基牙,防止义齿在咀嚼或说话时脱落,提供主要固位力 | 卡环(金属制,如钴铬合金、纯钛,分铸造卡环和弯制卡环,形态多样以适应不同牙位)、附着体(精密连接,固位力更强,美观性更好) |
连接体 | 连接义齿各部分(如人工牙与基托、固位体与基托),确保力量传递均匀 | 金属杆、连接网等,材料与基托或固位体一致 |
活动假牙的分类与适用情况
根据修复范围、材料及固位方式,活动假牙可分为多种类型,以满足不同患者的口腔条件需求:
按修复范围分类
- 局部活动假牙:用于修复牙列中部分牙齿缺失(如单颗、多颗牙缺失),保留剩余天然牙,常见类型包括“胶托义齿”(基托为树脂,价格较低,适合牙槽骨条件较好、缺牙较少者)和“钢托义齿”(金属基托,强度高、体积小,适合缺牙较多、对美观要求较高者)。
- 全口活动假牙:适用于全口牙缺失的患者,依靠黏膜和下颌承托区(如牙槽嵴)承担咀嚼力,无天然牙作为支持,需通过基托与口腔黏膜紧密贴合实现固位。
按固位方式分类
- 卡环式活动假牙:传统类型,通过金属卡环钩住天然牙的倒凹区或临床冠提供固位,适用于牙体稳固、牙周健康者。
- 吸附性义齿:全口义齿的一种,利用基托与口腔黏膜(尤其是上颌腭部、下颌牙槽嵴)的负压和吸附力固位,无需卡环,适合牙槽骨条件尚可、对异物感敏感者。
- 附着体活动假牙:通过精密的机械附着体(如栓体-栓道、球帽附着体)连接义齿和基牙或种植体,固位力强、稳定性好,同时减少卡环对美观的影响,适合对修复效果要求较高的患者。
活动假牙的优缺点
优点
- 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类牙列缺损(从单颗到多颗缺失)及全口牙缺失,尤其适合牙槽骨条件不佳、无法接受种植牙或固定桥的患者。
- 磨牙少:仅需对基牙进行少量调磨(如制备支托凹、隙卡沟),对天然牙损伤小,而固定桥需磨除相邻健康牙体。
- 可自行摘戴:便于清洁,能有效清洁义齿及口腔,减少食物残渣堆积,降低龋病和牙周病风险。
- 价格相对较低:相比种植牙、固定桥等修复方式,活动假牙的制作成本较低,经济性更优。
- 可修复性:若口腔情况变化(如邻牙缺失、牙槽骨吸收),可对义齿进行调整或添加部件,延长使用寿命。
缺点
- 异物感明显:初戴时基托和卡环可能引起口腔不适,影响发音和吞咽,需1-2周适应期。
- 咀嚼效率较低:活动假牙的固位和稳定性不如固定义齿,咀嚼时可能发生移位,导致部分食物(如硬坚果、纤维类食物)难以充分咀嚼。
- 可能损伤口腔组织:若基托边缘过长、卡环过紧或咬合调整不当,可能压迫牙龈、黏膜,导致疼痛、溃疡;长期佩戴可能加速牙槽骨吸收(尤其是全口义齿)。
- 美观性有限:金属卡环可能暴露在前牙区,影响美观;树脂人工牙的色泽、透明度与天然牙存在差异,对美观要求极高者可能不满意。
活动假牙的适用人群
并非所有缺牙患者都适合佩戴活动假牙,需结合口腔条件、全身健康状况及个人需求综合判断:
- 牙列缺损者:单颗或多颗牙缺失,剩余天然牙松动度≤Ⅰ度(牙周健康),且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1/3。
- 全口牙缺失者:牙槽嵴有一定高度和宽度(上颌牙槽嵴顶厚度≥4mm,下颌≥6mm),无严重黏膜疾病(如口腔溃疡、白斑等)。
- 过渡性修复者:种植牙或固定桥修复前,需临时恢复咀嚼功能;青少年缺牙间隙尚未发育完全,需预留生长空间。
- 全身性疾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控制稳定者,无法接受手术(如种植牙)或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者。
活动假牙的佩戴与维护
活动假牙的使用寿命和效果与日常维护密切相关,需注意以下几点:
初戴适应期
- 饮食调整:初戴1-3天内,以温凉、软食为主(如粥、面条、豆腐),避免过硬、黏性食物(年糕、坚果),防止义齿移位或损坏。
- 清洁方法:每次饭后摘下义齿,用软毛牙刷+牙膏(或义齿清洁剂)轻轻刷洗人工牙和基托,避免使用硬毛刷或含颗粒的清洁剂(如牙膏)划伤基托表面;睡前摘下义齿,浸泡在冷水中(避免热水导致基托变形),可使用义齿清洁片浸泡15分钟去渍除臭。
- 适应不适:初戴可能出现轻微疼痛、口水增多、发音不清,属正常现象,持续1周左右缓解;若疼痛加剧或黏膜红肿,及时复诊调整。
长期维护
- 定期复诊:戴义齿后3个月、6个月、1年定期复查,之后每年1-2次,检查固位力、咬合关系及口腔黏膜状况(如是否有压疮、炎症)。
- 避免暴力:摘戴义齿时避免用力拉扯卡环,防止变形;义齿不戴时放入专用盒,避免摔落或宠物啃咬。
- 口腔清洁:除清洁义齿外,需刷牙(含天然牙、牙龈、舌面),使用牙线清洁邻面,预防龋病和牙周病。
活动假牙的制作流程
活动假牙的制作需口腔医生和技师的精密配合,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 口腔检查与设计:医生检查口腔情况(缺牙位置、余牙健康度、牙槽骨条件),拍摄X光片,制定修复方案,确定义齿类型、材料及固位方式。
- 取模:用藻酸盐或硅橡胶材料取口腔印模,灌注石膏模型,记录咬合关系(用咬合记录材料记录上下牙咬合位置)。
- 技工制作:技师在模型上弯制卡环、排列人工牙、热压基托,完成义齿初步制作。
- 试戴与调整:患者试戴义齿,检查人工牙形态、颜色,调整咬合(避免早接触)、基托边缘密合度及固位力,确保舒适。
- 最终戴入:调整完成后,医生向患者讲解佩戴注意事项,患者正式使用义齿。
相关问答FAQs
Q1:活动假牙能用多久?需要定期更换吗?
A:活动假牙的使用寿命因材料、口腔维护情况及使用习惯而异,通常为5-10年,随着时间推移,口腔会发生变化(如牙槽骨吸收、天然牙移位),导致义齿固位力下降、基托与黏膜不贴合,可能出现压痛、食物嵌塞等问题,即使义齿未损坏,也需定期复诊(每年1-2次),医生会评估是否需要重衬(调整基托密合度)或重新制作义齿。
Q2:戴活动假牙后吃饭时总感觉咬合无力,正常吗?如何改善?
A:初戴活动假牙后咀嚼无力较常见,主要是由于口腔尚未适应义齿的异物感,以及咀嚼肌群需要重新协调训练,通常2-4周后逐渐改善,若长期咀嚼无力,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义齿固位不足(如卡环磨损、基托与黏膜不贴合),需复诊调整;②人工牙咬合过高或过低,导致咬合紊乱;③牙槽骨吸收严重,义齿下沉,需重衬或重新制作,建议避免立即咀嚼过硬食物,从软食开始逐步过渡,若问题持续,及时就医检查。
这篇把活动假牙的特点、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讲得超详细,想装的宝子必看,干货满满!
活动假牙可摘戴适用广,缺牙多怕手术的人选,方便但需适应日常,优缺点心里有数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