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什么可以保湿”这一问题时,我们需要从保湿的原理出发,理解皮肤屏障的功能,进而分析各类保湿成分、产品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保湿方法,保湿的核心在于维持皮肤角质层的含水量,防止水分经皮流失(TEWL),同时从外界环境中补充水分,使皮肤保持水润、柔软和弹性,以下将从保湿成分、产品类型、辅助方法等多个维度展开详细说明。
保湿的核心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保湿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中有效保湿成分的种类和浓度,根据作用原理,保湿成分可分为三大类:保湿剂、润肤剂和封闭剂。

保湿剂(Humectants)
保湿剂是一类能够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并保留在皮肤中的成分,主要通过氢键与水分子结合,增加角质层的含水量,常见的保湿剂包括:
- 甘油(Glycerin):最经典、性价比最高的保湿剂,吸湿性强,能从真皮层或环境中吸收水分并输送至角质层,浓度一般在5%-10%效果最佳。
-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天然存在于皮肤中,具有强大的吸水能力(1克透明质酸可吸收自身重量1000倍的水分),分子量大小不同作用各异:大分子HA停留在皮肤表面形成膜,小分子HA可渗透至真皮层深层补水。
- 丁二醇(Butylene Glycol):多元醇类保湿剂,兼具保湿和抑菌作用,肤感清爽,常用于护肤品中。
- 泛醇(Panthenol,维生素B5):不仅保湿,还能修复皮肤屏障,促进皮肤愈合,具有温和不刺激的特点。
- 尿素(Urea):角质层中天然存在的保湿因子,低浓度(2%-10%)具有保湿和软化角质的作用,高浓度(20%-40%)则用于治疗角质增生相关皮肤病。
润肤剂(Emollients)
润肤剂主要通过填充角质细胞间的脂质间隙,使皮肤表面变得光滑柔软,同时增强皮肤的延展性,常见的润肤剂包括:
- 神经酰胺(Ceramides):皮肤屏障脂质的主要成分,可补充角质层缺失的神经酰胺,修复屏障功能,减少水分流失,适合干性及敏感肌。
- 角鲨烷(Squalane):接近人体皮脂的油脂,质地轻盈,亲肤性好,能形成保护膜锁水,同时不会堵塞毛孔。
- 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皮肤屏障脂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维持屏障完整性的作用。
- 植物油(如霍霍巴油、甜杏仁油、橄榄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能滋润皮肤,但部分油脂可能致痘,需根据肤质选择。
封闭剂(Occlusives)
封闭剂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疏水性薄膜,阻止水分蒸发,主要作用于皮肤最外层,适合干燥环境或极干皮肤,常见的封闭剂包括:
- 凡士林(Petrolatum):封闭效果最强,但肤感较油腻,适合局部使用(如嘴唇、脚跟)。
- 矿物油(Mineral Oil):稳定性高,不易氧化,但可能引发毛孔堵塞(致痘风险)。
- 硅类(如聚二甲基硅氧烷,Dimethicone):质地顺滑,肤感清爽,透气性好,广泛应用于面霜、粉底中。
- 蜡类(如蜂蜡、羊毛脂):兼具封闭和润肤作用,但羊毛脂可能引起过敏,敏感肌需谨慎。
不同肤质适用的保湿产品选择
不同肤质的水油状况不同,对保湿产品的需求也存在差异,选择合适的产品是保湿的关键。

肤质类型 | 特点 | 适用保湿成分 | 产品类型示例 |
---|---|---|---|
干性皮肤 | 皮脂分泌少,易脱皮,紧绷感明显 | 高浓度保湿剂(如甘油、透明质酸)+ 强效润肤剂(如神经酰胺、角鲨烷)+ 适量封闭剂(如凡士林、硅油) | 厚重的面霜、保湿精华、油类产品(如角鲨烷精油) |
油性皮肤 | 皮脂分泌旺盛,毛孔粗大,易长痘 | 轻质保湿剂(如丁二醇、小分子透明质酸)+ 无油润肤剂(如聚二甲基硅氧烷)+ 避免封闭剂 | 保湿啫喱、无油面霜、清爽型乳液 |
混合性皮肤 | T区油,两颊干 | 分区护理:T区使用清爽保湿产品,两颊使用稍滋润产品 | 乳液、局部面霜(如T区啫喱,两颊霜) |
敏感性皮肤 | 易泛红、刺痛,屏障脆弱 | 温和保湿剂(如泛醇、甘油)+ 修复类润肤剂(如神经酰胺、红没药醇)+ 无香料、无酒精、无刺激防腐剂 | 修复霜、医用敷料、物理防晒 |
日常生活中的保湿方法
除了使用护肤品,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和环境调节对保湿同样重要。
环境湿度控制
- 使用加湿器:在干燥的季节(如冬季)或空调房内,使用加湿器将环境湿度维持在40%-60%,可减少皮肤水分蒸发。
- 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如暖气旁、桑拿房,高温会加速皮肤水分流失。
清洁习惯
- 避免过度清洁:频繁使用皂基洁面、热水洗脸会破坏皮脂膜,导致皮肤干燥,建议选择氨基酸洁面或无泡洁面,水温控制在32℃左右。
- 洗澡后及时保湿:洗澡后3分钟内涂抹身体乳,趁皮肤微湿时锁水效果最佳。
饮食与饮水

- 适量饮水:每天饮用1500-2000ml水,但单纯饮水无法直接解决皮肤干燥,需配合外用保湿。
- 补充必需脂肪酸:摄入富含Omega-3的食物(如深海鱼、亚麻籽),有助于维持皮肤屏障功能。
防晒与防护
- 严格防晒:紫外线会损伤皮肤屏障,加速水分流失,无论季节均需使用SPF30+ PA+++以上的防晒霜。
- 避免物理摩擦:使用柔软的毛巾擦脸,减少搓澡巾等对皮肤的刺激。
特殊场景下的保湿策略
- 季节交替期:春季花粉多,秋季干燥,需加强修复类保湿产品,如含神经酰胺、积雪草的护肤品。
- 医美术后:如激光、刷酸后,皮肤屏障受损,应使用械字号医用敷料、生长因子类产品,避免刺激性成分。
- 高原/沙漠环境:极度干燥环境下,需叠加封闭剂(如凡士林)和强效保湿霜,并缩短补涂间隔。
相关问答FAQs
Q1:为什么用了保湿产品皮肤还是干燥?
A:皮肤干燥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① 产品成分不匹配,如油皮使用含大量油脂的面霜;② 保湿步骤不完整,仅用水或乳液而未用封闭剂锁水;③ 环境湿度太低(如长时间待在空调房);④ 皮肤屏障受损(如过度清洁、未防晒),此时需先修复屏障再保湿;⑤ 饮食饮水不足或缺乏必需脂肪酸,建议检查产品成分表,改善环境,并加强屏障修复。
Q2:敏感肌如何选择保湿产品?应避开哪些成分?
A:敏感肌应选择“精简配方”,优先含神经酰胺、泛醇、角鲨烷等修复成分的产品,避免使用酒精、香精、色素、尼泊金酯类防腐剂、高浓度果酸/水杨酸等刺激性成分,避免过度清洁(如皂基洁面),使用温水洗脸,并做好物理防晒,若皮肤处于敏感期(泛红、刺痛),可先使用医用冷敷贴或生理盐水湿敷,待稳定后再恢复常规保湿。
干货总结!真正保湿成分是玻尿酸、神经酰胺,亲测皮肤水润不拔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