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生牙是指正常牙列之外额外生长的牙齿,也称为“ supernumerary teeth”,这种情况在口腔临床中并不罕见,但其形成机制复杂,涉及遗传、环境、发育异常等多方面因素,下面将从定义、分类、具体原因、影响及处理方式等方面详细解析多生牙的成因。
多生牙的定义与分类
多生牙是指在正常乳牙或恒牙数目之外额外存在的牙齿,通常发生在上颌前牙区,尤其是上颌中切牙之间,但也可能出现在磨牙区、下颌或其他部位,根据形态,多生牙可分为锥形、结节形、补充形和牙瘤样等类型;根据位置,可分为正中多生牙(最常见)、前磨牙区多生牙、磨牙区多生牙等。

多生牙的成因
多生牙的形成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认为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遗传因素
遗传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多生牙在某些家族中具有聚集性,提示其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些综合征,如颅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Gardner综合征等,也常伴有多生牙的表现,以下表格列举了部分与多生牙相关的遗传综合征:
综合征名称 | 遗传方式 | 主要特征 | 多生牙发生率 |
---|---|---|---|
颅锁骨发育不全 | 常染色体显性 | 锁骨缺失或发育不全、囟门闭合延迟 | 高 |
Gardner综合征 | 常染色体显性 | 肠道息肉、骨瘤、表皮样囊肿 | 中等 |
裂唇/裂腭 | 多基因遗传 | 上唇或上腭裂开 | 中等 |
Cleidocranial dysplasia | 常染色体显性 | 牙齿萌出延迟、锁骨发育不全 | 极高 |
牙胚发育异常
在胚胎发育阶段,牙板(dental lamina)过度活跃或局部增生可能导致额外牙胚的形成,这种异常可能由局部环境因素(如感染、创伤、放射线等)或内在发育信号通路紊乱(如BMP、FGF、Wnt等通路异常)引发。
环境因素
虽然遗传因素占主导,但某些环境因素也可能诱发多生牙,母亲在妊娠期间接受放射线照射、接触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可能干扰胎儿牙胚的正常发育,从而增加多生牙的风险。

进化残留假说
有学者提出,多生牙可能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祖先“多齿”特征的残留表现,随着人类进化,牙齿数量逐渐减少,但个别个体仍保留“额外牙胚”的发育潜能,从而导致多生牙的出现。
多生牙的影响
多生牙本身不一定引起症状,但可能带来一系列口腔问题,包括:
- 牙齿排列异常:多生牙可导致正常牙列拥挤、错位、旋转,甚至阻碍恒牙萌出。
- 咬合问题:异常牙位可干扰正常咬合关系,导致咀嚼功能下降。
- 邻牙病变:多生牙若压迫邻牙牙根,可能导致牙根吸收或囊肿形成。
- 美观影响:尤其是前牙区的多生牙,常影响面部美观,造成心理负担。
诊断与处理
多生牙通常通过口腔临床检查和X线片(如曲面断层片、根尖片或CBCT)确诊,对于无症状且不影响邻牙的多生牙,可定期观察;若已经引发上述问题,则需考虑拔除或正畸治疗。
治疗方式取决于多生牙的位置、形态、对邻牙的影响及患者的年龄,对于儿童患者,早期拔除可减少对恒牙萌出的干扰;对于成人,则需结合正畸和修复治疗,恢复功能与美观。

多生牙是一种常见的牙齿发育异常,其形成与遗传、牙胚发育异常、环境因素及进化背景密切相关,虽然大多数多生牙不会直接危害健康,但可能引发多种口腔问题,因此应尽早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干预措施。
相关问答FAQs
Q1:多生牙一定会引起症状吗?需要拔除吗?
A1:多生牙并不一定会引起症状,有些甚至终生未被发现,是否需要拔除取决于其位置、形态及对邻近牙齿的影响,如果多生牙导致牙齿排列不齐、影响恒牙萌出或引发囊肿,通常建议拔除;若无明显影响,可定期观察。
Q2:多生牙可以预防吗?
A2:目前尚无明确的方法可以完全预防多生牙,尤其是遗传因素导致的多生牙,但建议孕妇在妊娠期间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害物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降低胎儿发育异常的风险,有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早期发现并干预。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