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调查》9月21日晚播出的暗访报道,把直播间里热销的“高端四件套”彻底拉下了神坛,记者兵分多路,对江苏南通、浙江嘉兴、海宁等家纺产业带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蹲守,发现所谓“100支长绒棉、A类母婴级、匹马棉”等概念,几乎成了直播间的固定话术,而真实的产品却与宣传相去甚远。
支数虚标:从30支到100支的“魔术”
纺织业内把纱线的粗细用“支”来衡量,支数越高纱越细,面料越柔软,市面上主流床品集中在40—60支,80支以上已属高端,但在直播间里,“100支、120支、160支”张口就来。
暗访中,海宁家纺城一位商户直接拿出两床外观几乎一样的四件套:水洗标一个标60支,一个标120支。“进价只差8块钱,标120支能多卖100块。”他坦言,支数“随便打”,反正消费者既不会拆也不会测,南通叠石桥市场的一家辅料店甚至提供“一条龙”服务:空白水洗标、吊牌、检测报告都能现做,二维码一扫直接跳转伪造的“国家级实验室”页面,足以乱真。

材质造假:化纤摇身变“长绒棉”
长绒棉、匹马棉因纤维长、强度高而被视为棉中贵族,记者在南通诗锦家纺仓库看到,堆在地上的“长绒棉四件套”实际成分标签为“100%聚酯纤维”,负责人毫不避讳:“直播间说长绒棉就长绒棉,反正用户也摸不出来。”
更离谱的是一种名为“木棉皱皱纱”的面料,实为纯化纤,却被包装成“木棉树里提炼的珍稀纤维”,年销量超30万套,主播在镜头前展示时,会用“植物萃取、母婴级安全”等话术强化信任感,而真正的木棉纤维因产量极低、价格昂贵,根本不会在百元价位的四件套中出现。
安全等级造假:A类标签成“万能贴”
按照国标GB18401-2010,36个月以内婴幼儿使用的纺织品必须达到A类,且须在水洗标上注明“婴幼儿用品”,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至少应符合B类。
但记者在南通百宏纺织看到,车间里堆放的成人四件套清一色缝着A类标。“A类好卖,老人、孕妇、小孩都能用,其实检测都没做。”工作人员说,一旁的小作坊甚至把“黑心棉”漂白后贴上A类标,成本不到40元,直播间售价199元,号称“破价福利”。
精准“围猎”老年人:私域直播里的温情陷阱
嘉兴云悦家纺的私域直播主要面向60岁以上老人,主播用“闺女”口吻反复强调“给爸妈最好的”,并打出“50支长绒棉、无荧光剂、医院同款”等旗号,实际产品支数仅40支,荧光剂检测超标。
老人一旦下单,客服会加微信拉群,群里每天发“限时秒杀”“今日最后100套”,用红包雨、语音关怀等方式反复触达,一位杭州消费者告诉记者,母亲三个月内买了7套“高端四件套”,家里堆成小山,却坚信“闺女不会骗人”。
造假成本与暴利:40元成本卖200元仍叫“亏本”
记者核算了一条典型造假链:

- 40支化纤坯布:28元/套
- 伪造检测报告:2元/份
- A类空白标签+吊牌:1元/套
- 快递+包材:9元/套
合计成本约40元,直播间日常售价199元,大促“砍”到99元仍有一倍以上利润,主播用“贴钱冲量”“品牌破产清仓”等话术刺激下单,消费者以为捡到便宜,实则成了“韭菜”。
监管连夜行动:多地立案、抽样送检
节目播出当晚,南通、海宁两地市场监管、公安、网信部门联合执法,对曝光的6家企业、12个直播间进行突击检查,现场封存成品1.3万套、半成品2万余米,抽样送检。
海宁市监局通报,已以涉嫌虚假宣传、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对3名主播、2家企业主立案调查,并启动“家纺行业百日整治”,南通叠石桥市场管理方表示,将建立“直播商品备案库”,所有上架商品须提前送检,检测报告与直播间公示信息绑定,实时可查。
消费者如何避坑
- 看水洗标:正规产品须标注厂名、厂址、执行标准、安全类别、成分含量,缺一不可。
- 查检测报告:登录“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查询平台”,输入编号即可验证真伪。
- 理性看待支数:家用60—80支已足够,直播间动辄100支以上且售价低于300元,大概率有诈。
- 保留证据:录屏、保存商品页、快递单,一旦发现问题可向12315或全国12315平台举报。
央视报道最后提醒:直播间不是法外之地,任何虚假宣传都将被追责,消费者也要摒弃“捡漏”心理,牢记“一分钱一分货”。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