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还是8×3?80后90后家长吵翻了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最新消息 正文

“3×8还是8×3?”这道看似不起眼的小学二年级数学题,在2025年9月突然成为中文互联网最热的话题之一,杭州一位家长把孩子的作业截图发到萧内网论坛:题目问“3个盘子,每盘8个水果,共多少个水果?”孩子写了3×8,被老师打了叉,标准答案是8×3,家长群瞬间炸锅,80后、90后家长分两派吵得不可开交,微博热搜、抖音话题、小红书笔记都在讨论“到底要不要这么较真顺序”,这场争论背后,其实是一次教材更迭、两代家长经验冲突与育儿焦虑的集中爆发。

老师为什么判“3×8”错误
2025年秋季启用的人教社新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在“乘法的初步认识”单元里首次明确:

3×8还是8×3?80后90后家长吵翻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 情境中先找“每份数”,再找“份数”,列式为“每份数×份数=总数”;
  2. 用加法改写乘法时,必须是“相同加数×加数个数”。
    “每盘8个水果”是每份数,“3盘”是份数,只能写成8×3,老师解释,这并非故意刁难,而是帮助孩子建立“量×份数”的乘法结构,为后续“倍的认识”“除法意义”打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在官网回复家长提问时强调:乘法算式在情境中的书写是一种“约定”,其意义唯一,不能随意交换。

80后家长:我们小时候随便写
80后家长普遍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小学课堂只要求结果正确,3×8和8×3都算对,一位1986年出生的杭州妈妈说:“我当年奥数拿奖,也没人跟我说顺序重要。”在他们的经验里,乘法交换律是天经地义,甚至背诵九九乘法表也只背“三八二十四”一种顺序,如今看到自己孩子被判错,第一反应是“教材瞎折腾”“老师机械教条”,一位宁波爸爸在家长群直接质问:“那3×8=24难道就不是24?”

90后家长:支持“写清楚”
90后家长的态度明显分裂,一部分人同样困惑,但更多人选择相信教材,1992年出生的武汉妈妈刘倩说:“我大学学教育学,理解这是‘数学建模’的第一步,8×3强调‘8是单位量’,3是‘重复次数’,孩子以后学除法就不会把‘每份’和‘份数’弄反。”在上海某小学教书的90后数学老师周舟也现身说法:“以前学生列式混乱,一到‘每份有6颗糖,4份是多少’就写成4×6,再遇到‘24颗糖分给4人’就写24×4,完全分不清谁是被除数,现在从源头规范,痛苦一学期,受益五年。”

隔代冲突:70后家长“我们当年更严”
有趣的是,70后祖辈反而支持老师,70年出生的成都奶奶李秀兰翻出自己1978年的课本:“我们那时叫‘被乘数’和‘乘数’,单位必须写前面,老师用红笔圈位置,比现在还严。”这让80后家长更加凌乱:怎么记忆出现了断层?教育学者解释,1992年义务教育大纲第一次提出“淡化形式、重视意义”,课堂不再区分被乘数、乘数,2001年新课标又强调“算法多样化”,于是出现了长达二十多年的“顺序随意”时期,2022版课标重新强调“理解运算意义”,教材才又改回来。

网络狂欢:段子、漫画、专家齐上阵
话题出圈后,微博#3乘8还是8乘3#阅读量三天破6亿。
· 段子手:“3×8=24,8×3=24,但3×8≠8×3,因为爱情不讲交换律。”
· 科普博主用漫画解释:8×3是“8个苹果,来3份”;3×8是“3个苹果,来8份”,虽然总数一样,但付钱时老板会揍你。
· 北大数院教授姚方在抖音直播:“从群论角度,自然数乘法确实交换,但小学数学要教的是‘对应情境’,就像物理里3N×8m与8N×3m单位不同。”
· 心理学者李松蔚发长文提醒家长:“真正焦虑的不是顺序,而是‘我不会教孩子了’。”

3×8还是8×3?80后90后家长吵翻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线教师的真实困境
杭州某公办小学二年级教研组长包老师坦言:“开学两周,我已经被家长围攻四次。”最尴尬的是二胎家庭:老大按旧教材学,老二按新教材学,家长直接崩溃,老师只能把“每份数×份数”编成口诀“先想一份是多少,再想有几份”,并让孩子在做题时先圈单位再列式,但批改作业时仍收到家长私信:“老师,您这样会不会扼杀孩子创造力?”包老师无奈:“创造力先建立在正确概念上吧。”

家长该怎么做

  1. 先放下“我当年”的执念,把新版教材的“情境图”读透,陪孩子用手指着图说“每盘8个,3盘就是8×3”。
  2. 把单位写进算式:8(个/盘)×3(盘)=24(个),既避免争议,又培养量纲意识。
  3. 用生活例子强化:买酸奶“一排4盒,买5排”必须写4×5;买铅笔“一袋10支,买3袋”必须写10×3。
  4. 如果仍不理解,可以私信老师要“课堂实录”视频,很多学校已把乘法起始课录成10分钟微课推送给家长。

教育专家的展望
华东师大课程所孔企平教授指出,这次争论其实是“概念理解”与“计算结果”之争,未来小学数学将更强调“建模—表达—应用”,家长需要适应“过程比结果重要”的新评价,北师大版教材主编张丹则透露,下一轮教材修订会补充“交换律”与“情境顺序”对比页,让孩子明白:在纯数学世界里3×8=8×3,在情境世界里要先讲清楚故事。

尾声:一道小题照见的大时代
从“3×8还是8×3”的争吵里,可以看到80后、90后家长对“科学育儿”的极度认真,也能看到中国教育从“结果导向”走向“意义建构”的艰难转身,就像一位网友说的:“小时候我们背‘九九表’只为算得快,如今孩子学乘法,是为了弄懂世界运行的单位与关系。”也许再过十年,今天吵翻天的家长回头看,会发现这道被判错的“3×8”正是孩子第一次真正理解“量与份”的起点。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长款粉毛衣怎么搭配显高显瘦?图片示范学起来
« 上一篇 2025-09-22
梦幻洁洗面奶怎么样?敏感肌用着温和不紧绷吗?
下一篇 » 2025-09-22

相关文章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1人围观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

动态快讯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