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1日,印度德里英迪拉·甘地国际机场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偷渡事件:一名13岁的阿富汗少年在喀布尔机场尾随旅客混入停机坪,趁地勤人员不备,钻入阿富汗卡姆航空公司RQ4401航班(空客A340)的后起落架舱,8时46分飞机从喀布尔起飞,10时20分降落新德里,整个航程94分钟,少年竟奇迹般生还,事后调查发现,他的目的地原本并非印度,而是伊朗——因为“上错了飞机”。
根据印度中央工业安全部队(CISF)的通报,飞机落地后,一名地勤在滑行道附近发现这名身穿库尔塔长衫、赤脚行走的男孩,立即将其拦下并报警,经初步体检,少年体温偏低、四肢有轻度冻伤,但意识清醒,生命体征“总体稳定”,由于未成年,印度警方未对其提出刑事指控,而是交由儿童福利机构暂时安置,并联系阿富汗驻印使馆安排后续遣返事宜。

航空安全专家指出,起落架舱在巡航阶段通常暴露在零下50℃至零下60℃的低温中,氧气含量仅为地面的四分之一,失温、缺氧、低压三重威胁下,偷渡者存活概率不足20%,男孩能活下来,极可能是因为空客A340的后起落架舱门在收轮后形成相对密闭的“半加压”空间,舱内残存少量来自客舱的暖空气,加上他全程紧贴金属支架,避免了坠落或被机械结构挤压,即便如此,专家仍用“九死一生”形容这次旅程。
事件曝光后,喀布尔机场的安检漏洞成为舆论焦点,现场监控显示,男孩清晨从货运通道尾随旅客进入隔离区,全程无安检人员阻拦,阿富汗民航局已下令彻查地面保障流程,涉事航空公司亦被要求在72小时内提交整改报告,印度媒体则质疑,为何飞机起飞前的绕机检查未发现异常——按规定,机务应在起飞前对起落架舱进行目视确认,但显然执行流于形式。
这不是南亚地区首次发生类似事件,1996年10月,两名印度少年藏身英航747起落架从德里飞往伦敦,哥哥幸存,弟弟不幸坠亡;2021年美军撤离喀布尔时,也曾有阿富汗民众攀爬C-17起落架后高空坠落的悲剧,国际民航组织(ICAO)统计显示,1947年以来全球共报告132起起落架偷渡事件,仅31人幸存,死亡率高达76%。
男孩在问询中透露,他来自阿富汗北部巴格兰省,父亲早逝,母亲靠缝纫维生,因家乡安全形势恶化,他听信同乡说“伊朗能找到工作”,于是独自离家,到喀布尔后,他原本计划混上去德黑兰的航班,却因看不懂登机牌而误登前往新德里的RQ4401,印度儿童福利机构表示,将先为其提供心理干预和冻伤治疗,再与联合国难民署、阿富汗政府协商后续安置方案。

医学方面,昌迪加尔医学教育与研究研究生院的团队对男孩进行了全面评估:除轻度鼓膜内陷、指尖Ⅰ度冻伤外,未发现永久性损伤,医生认为,94分钟的相对短航程、少年本身较好的基础代谢率,以及起落架舱并非完全开放,共同构成了“幸运三角”,但专家警告,即使幸存,偷渡者仍可能因减压病、血栓或心理创伤留下后遗症。
社交媒体上,“#13岁男孩扒飞机飞行94分钟#”迅速登上多国热搜,有人感叹“生命奇迹”,也有人质问“为什么孩子要冒死逃离家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借此呼吁各国关注阿富汗儿童的教育与生存困境,强调“当孩子们把万米高空当作逃生通道,世界应当感到羞愧”。
印度民航安全局已要求所有国内航空公司在未来一周内对起落架舱加装一次性封条,并在起飞前由双人交叉确认封条完好,阿富汗民航局则宣布,将在喀布尔、坎大哈两大机场增设儿童识别系统,防止未成年人误入禁区,至于这名13岁的少年,他的“94分钟高空漂流”已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更成为全球航空安全与难民危机交织下的一个沉重注脚。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