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减肥需以“健康均衡饮食+科学运动”为核心,严禁通过节食或成人减肥方法干预,以下从“喝什么”“怎么吃”“怎么动”三个维度,结合儿童生理特点,提供详细指导,帮助家长科学助力孩子健康体重管理。
“喝”对是关键:避开“热量刺客”,选择天然饮品
儿童减肥的首要原则是控制总能量摄入,而饮品是隐藏的“热量大户”,家长需严格区分“推荐喝”和“禁止喝”的饮品,从源头减少糖分和空热量。

(一)优先推荐:天然低热量饮品,助力营养与饱腹
-
白开水:最佳“零卡”饮品
白开水是儿童最理想的饮品,不含任何糖分和添加剂,能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毒,6个月以下婴儿无需额外喝水,6-12个月每天喝30-60ml,1-3岁每天喝100-150ml,3-6岁每天喝600-800ml,6岁以上每天喝800-1000ml(约4-5杯),家长可准备可爱的水杯,鼓励孩子少量多次饮用,避免口渴时一次性大量喝。 -
低脂/脱脂牛奶:补钙又控热
牛奶是儿童钙、蛋白质、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但全脂牛奶脂肪含量较高(3.6%以上),肥胖儿童建议选择低脂(1%-2%)或脱脂(<0.5%)牛奶,每天饮用300-500ml(约1-2杯),可分早晚两次饮用,避免影响正餐食欲,若孩子乳糖不耐受,可选择无乳糖牛奶或酸奶(原味无糖),避免含糖乳饮料(如“AD钙奶”“果味奶”)。 -
无糖豆浆/植物奶:优质蛋白替代
豆浆富含植物蛋白、膳食纤维和钙,且热量低于牛奶(每100ml约30大卡),是牛奶的良好替代品,选择无糖纯豆浆,避免“早餐豆奶”“核桃奶”等含糖调味饮品,每天饮用200-300ml,可搭配全麦面包作为早餐,增加饱腹感。 -
自制蔬菜汁/淡茶水:微量营养补充
将黄瓜、芹菜、胡萝卜等低糖蔬菜榨汁(无需加糖),可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适合餐前少量饮用增加饱腹感,6岁以上儿童可适量喝淡绿茶(茶水浓度低,避免浓茶),其中的茶多酚有一定抗氧化作用,但需注意不要空腹饮用,以免影响铁吸收。(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严格限制:高糖高热量饮品,是体重管理“绊脚石”
-
含糖饮料:碳酸饮料、果汁饮料、风味乳饮料
这类饮品是儿童肥胖的“主要推手”,一瓶500ml可乐含糖约53g(相当于13块方糖),热量约215大卡;一瓶300ml橙味饮料含糖约30g,热量约120大卡,长期饮用不仅导致热量超标,还会增加龋齿、糖尿病、脂肪肝等风险,家长需彻底杜绝孩子饮用,家中不购买、不存放,外出时选择白开水或无糖饮品。 -
“假健康”饮品:乳酸菌饮料、椰子水、蜂蜜水
许多家长误以为“乳酸菌饮料”有益肠道健康,但市售产品多为含糖调味乳(含糖量约10%-15%),不如直接喝无糖酸奶;“椰子水”虽含电解质,但热量不低(每100ml约45大卡),且儿童无需额外补充;“蜂蜜水”看似天然,实则蜂蜜中80%以上是糖,1岁以下婴儿严禁食用,1岁以上也需严格限量(每天不超过5ml)。 -
浓汤、骨头汤:看似“滋补”,实则高脂高盐
传统观念认为“浓汤补身体”,但实际上浓汤中的脂肪含量较高(如鸡汤表面浮油、骨头汤乳白色脂肪),且盐分超标(一碗浓汤约含3-5g盐),易导致儿童水肿和食欲下降,建议给孩子喝清淡的蔬菜汤(如番茄蛋花汤、冬瓜汤),出锅前少放盐,可加少量虾皮提鲜。
“吃”对更重要:三餐规律+营养均衡,避免“饥饿减肥”
儿童减肥不是“少吃”,而是“会吃”,需保证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的充足摄入,同时控制总热量,避免因过度节食影响生长发育。

(一)三餐分配: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
- 早餐(占全天热量30%): 必须包含优质蛋白+复合碳水+膳食纤维,1杯无糖豆浆/低脂牛奶+1个水煮蛋+1小碗燕麦粥+半根黄瓜;或1片全麦面包+1杯酸奶+几颗蓝莓+10颗杏仁,避免油条、包子、含糖麦片等高油高糖早餐。
- 午餐(占全天40%): 主食+肉类+蔬菜,遵循“粗细搭配、荤素均衡”,主食选择杂粮饭(大米+小米+燕麦)、玉米、红薯等(占餐盘1/4);肉类优先选择鸡胸肉、鱼虾、瘦牛肉(每餐约50g,约半个手掌大小);蔬菜占餐盘1/2,深色蔬菜(菠菜、西兰花、胡萝卜)占比不低于1/3。
- 晚餐(占全天30%): 清淡易消化,减少主食和肉类摄入,1小碗小米粥+清蒸鱼+炒青菜;或1个蒸红薯+凉拌豆腐+冬瓜汤,晚餐时间建议在睡前3小时完成,避免睡前加餐(若饥饿可吃1小份水果,如半个苹果或10颗草莓)。
(二)零食选择:天然低卡,拒绝“加工食品”
儿童胃容量小,可在两餐之间(上午10点、下午3点)加1次零食,但需严格控制种类和分量:
- 推荐零食: 新鲜水果(苹果、梨、桃子、圣女果,每天200-300g)、原味坚果(核桃、杏仁、开心果,每天10-15g,约1小把)、无糖酸奶(100g)、全麦饼干(2-3片)。
- 禁止零食: 薯片、辣条、蛋糕、冰淇淋、巧克力派、果脯等高糖高脂加工食品,这些零食不仅热量高,还可能添加反式脂肪酸和人工色素,影响健康。
(三)烹饪方式:少油少盐,保留食材原味
采用蒸、煮、炖、凉拌、快炒等烹饪方式,避免油炸(如炸鸡、薯条)、红烧(糖和酱油过多)、干煸(油大)等高油做法,每天控制食用油摄入量(15-20g,约2汤匙),盐不超过3g(约半啤酒瓶盖),酱油、蚝油等调味品也要少放,培养孩子清淡口味。
“动”起来更有效: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增加能量消耗
儿童减肥“七分吃,三分动”,运动不仅能消耗热量,还能促进骨骼发育、增强心肺功能,建议每天保证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每周至少3次力量训练。
(一)有氧运动:燃脂主力,趣味性强
- 日常运动: 快走、慢跑、跳绳、骑自行车、游泳、打球(篮球、羽毛球)、跳舞等,每天放学后快走或慢跑20分钟,周末游泳1小时(消耗约400大卡),或和家人一起跳绳(每组1分钟,跳3组,组间休息1分钟)。
- 趣味运动: 孩子对“玩”更感兴趣,可将运动融入游戏,如“老鹰捉小鸡”“丢手绢”“踢毽子比赛”,或选择体感游戏(如跳舞、运动类电子游戏,但需控制时间,每天不超过30分钟)。
(二)力量训练:增强肌肉,提高基础代谢
- 自重训练: 适合儿童的力量训练无需器械,如靠墙静蹲(30秒/组,3组)、平板支撑(20秒/组,3组)、深蹲(15次/组,3组)、弓步走(10步/组,3组),能锻炼核心和下肢肌肉,增强运动能力。
- 家务劳动: 鼓励孩子参与扫地、擦桌子、叠衣服等家务,既能培养责任感,也能增加日常活动量(每天30分钟家务约消耗50-80大卡)。
(三)运动注意事项:循序渐进,避免过量
- 运动前做好热身(如扩胸运动、高抬腿,5-10分钟),运动后拉伸(如压腿、手臂环绕,5分钟),避免受伤。
- 避免空腹或饭后立即运动,运动中及时补充水分(喝白开水,不要含糖饮料)。
- 尊重孩子意愿,选择其感兴趣的运动,强迫运动可能产生抵触情绪。
体重监测与心理支持:健康比数字更重要
- 定期监测: 每月固定时间(如每月1号早上空腹)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体重kg/身高m²),参考《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或《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分类标准》,判断体重是否在正常范围(无需追求“瘦”,维持正常生长曲线即可)。
- 心理支持: 儿童减肥需避免过度关注体重,以免产生自卑、焦虑情绪,家长应以鼓励为主,强调“健康比体型重要”,不批评、不对比,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身体认知,若孩子因体重被嘲笑,及时沟通并引导其正确看待。
相关问答FAQs
Q1:孩子已经超重,但拒绝吃蔬菜,怎么办?
A:可通过“变花样”让孩子接受蔬菜:① 将蔬菜切碎做成馅料(如蔬菜小饺子、蔬菜鸡蛋饼);② 将蔬菜做成可爱造型(如用模具压出胡萝卜小花、西兰花摆成小树);③ 和孩子一起参与蔬菜烹饪(如洗菜、摆盘),增加对蔬菜的熟悉感;④ 家长带头吃蔬菜,营造“全家健康饮食”的氛围,若孩子仍抗拒,可先从口感清淡的蔬菜(如冬瓜、南瓜、土豆)入手,逐步过渡到深色蔬菜。
Q2:孩子运动后总是喊累,是不是运动过量了?
A:儿童运动后是否过量,可通过“自我感觉”判断:若运动后精神饱满、睡眠良好、食欲正常,说明运动量合适;若出现持续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睡眠质量下降、食欲减退等情况,可能是运动过量,需减少运动强度或时间,运动后若出现关节疼痛、肌肉持续酸痛超过48小时,需及时就医检查,儿童运动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从低强度、短时间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避免突然剧烈运动。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