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来例假时,身体会因为激素变化和失血而出现疲劳、腹痛、情绪波动等不适,合理的饮食调理能有效缓解症状、补充营养、帮助身体恢复,建议从“暖宫补血、缓解痉挛、补充能量、调节情绪”四个原则出发,选择天然、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生冷、辛辣、高糖等刺激性饮食。
温热滋补:补充铁质和蛋白质,预防贫血
例假期间失血会导致铁元素流失,长期可能引发贫血,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问题,应优先选择富含铁质的食物,搭配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同时补充优质蛋白质增强体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推荐食物:
- 红肉:牛肉、羊肉、猪瘦肉等富含血红素铁,吸收率高,每周吃2-3次,可做清炖牛肉、胡萝卜炖羊肉,既暖胃又补铁。
- 动物肝脏:猪肝、鸡肝等铁含量丰富,但胆固醇较高,建议每月吃1-2次,每次50克左右,可做菠菜猪肝汤或猪肝粥。
- 豆类及豆制品:黑豆、红豆、豆腐、豆浆等植物性铁来源,搭配红枣、桂圆等熬粥,如黑豆红枣粥,能补气血、调月经。
- 深绿色蔬菜:菠菜、苋菜、芥菜等含铁量较高,但草酸可能影响吸收,建议先焯水再烹饪,如蒜蓉菠菜、上汤苋菜。
缓解痉挛:镁、钙和B族维生素的“舒缓组合”
经期子宫平滑肌收缩可能引发腹痛,镁能放松肌肉、缓解痉挛,钙能调节神经兴奋性,B族维生素则有助于稳定情绪。
推荐食物:
- 坚果和种子:杏仁、核桃、南瓜子、亚麻籽等富含镁,每天吃一小把(约20克),可直接食用或加入酸奶、燕麦中。
- 乳制品:牛奶、酸奶、奶酪等钙的良好来源,尤其是酸奶含有益生菌,还能改善肠道功能,建议每天饮用300毫升,避免空腹喝以免刺激肠胃。
- 全谷物:燕麦、糙米、藜麦等富含B族维生素,替代精米白面做成杂粮饭、燕麦粥,能缓慢释放能量,避免血糖波动加重疲劳。
暖宫驱寒:远离生冷,选择天然“暖身食材”
中医认为“血得温则行”,经期食用生冷食物易导致气血凝滞,加重痛经和腹部坠胀感,应选择温热性食材,帮助子宫血液循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推荐食物:
- 生姜和红糖:红糖姜水是经期经典饮品,生姜中的姜辣素能促进血液循环,红糖含铁和葡萄糖,快速补充能量,可将生姜切片煮水,加入红糖和红枣,趁热饮用,但糖尿病患者需减少糖量。
- 桂圆和红枣:桂圆性温,能补血安神;红枣健脾益气,两者搭配煮汤或泡水,如桂圆红枣茶、桂圆莲子粥,适合体质虚寒的女孩。
- 羊肉和生姜:冬季可多吃羊肉煲、生姜炖羊肉,夏季可选择羊肉馅饺子,搭配温性蔬菜(如韭菜、洋葱),避免过量食用上火。
天然“止痛剂”:Omega-3和抗炎食物
前列腺素过高是导致痛经的主要原因之一,Omega-3脂肪酸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炎症反应。
推荐食物:
- 深海鱼类:三文鱼、鲭鱼、沙丁鱼等富含Omega-3,每周吃1-2次,清蒸或烤制最佳,避免油炸。
- 亚麻籽和奇亚籽:植物性Omega-3来源,可加入酸奶、沙拉或燕麦中,奇亚籽泡发后还能做成布丁,口感Q弹。
- 姜黄和肉桂:姜黄中的姜黄素具有抗炎作用,可做姜黄牛奶(加入少量黑胡椒促进吸收);肉桂粉撒在面包、粥里,能温暖子宫、缓解疼痛。
饮食禁忌:这些食物经期要少吃
- 生冷寒凉:冰淇淋、冰饮料、西瓜、苦瓜、螃蟹等,易导致气血凝滞,加重痛经。
- 辛辣刺激:辣椒、花椒、大蒜、酒精等,可能刺激子宫收缩,增加经血量。
- 高糖高盐:蛋糕、奶茶、薯片等,易引发水肿、腹胀,还会影响血糖稳定,加剧情绪波动。
- 咖啡因:咖啡、浓茶、功能饮料等,可能刺激神经,导致焦虑、失眠,还会影响铁吸收。
经期饮食参考表(每日示例)
餐次 | 推荐搭配 | 营养亮点 |
---|---|---|
早餐 | 红枣燕麦粥(加核桃、亚麻籽)+ 水煮蛋 | 燕麦提供B族维生素,红枣补铁,鸡蛋补充蛋白质 |
加餐 | 酸奶(原味)+ 一小把杏仁 | 钙和镁的组合,缓解肌肉痉挛 |
午餐 | 杂粮饭(糙米+藜麦)+ 清蒸三文鱼 + 蒜蓉菠菜 | Omega-3抗炎,菠菜补铁,杂粮稳定血糖 |
加餐 | 桂圆干 + 温水 | 补血安神,缓解疲劳 |
晚餐 | 生姜炖羊肉(配胡萝卜、土豆)+ 紫菜蛋花汤 | 羊肉暖宫,紫菜补铁,汤品易消化 |
相关问答FAQs
Q1:经期可以吃巧克力吗?
A:可以适量吃黑巧克力(可可含量>70%),而非牛奶巧克力或甜巧克力,黑巧克力富含镁元素,能放松肌肉、缓解情绪,同时含少量咖啡因提神,但需注意控制量(每天1-2小块),避免高糖巧克力引发血糖波动和长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Q2:经期喝红糖水真的能缓解痛经吗?
A:红糖水对部分人有效,但原理并非“补血”,而是温热的水和糖分能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暂时缓解因受凉或气血不畅引起的痛经,如果是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痛经,红糖水效果有限,需及时就医,红糖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或经血量过多者应少喝。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