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癣是什么引起的?日常哪些习惯会传染手癣?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3 分钟
位置: 首页 美容美体 正文

手癣,医学上也常被称为“鹅掌风”,是一种主要发生在手部皮肤浅表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它不仅影响手部的外观,还可能因瘙痒、脱屑、疼痛等症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要深入了解手癣是什么引起的,我们需要从病原体、感染途径、诱发因素以及易感人群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剖析。

病原体:皮肤癣菌的“侵袭”

手癣的直接致病元凶是一类被称为“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的真菌,这类真菌具有独特的“嗜角质性”, meaning 它们以皮肤角质层中的角蛋白为主要营养来源,而不会侵犯皮肤的深层组织,皮肤癣菌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其中引起手癣最常见的病原菌主要包括红色毛癣菌(Trichophyton rubrum)、须癣毛癣菌(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和絮状表皮癣菌(Epidermophyton floccosum),红色毛癣菌是“头号元凶”,约占所有手癣病例的80%以上,它不仅感染手部,也是足癣(脚气)、体癣、股癣等常见皮肤癣菌病的主要致病菌,这些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尤其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如土壤、动物皮毛以及被感染者脱落皮屑污染的物品上,它们都能存活并保持一定的感染力。

手癣是什么引起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感染途径:真菌如何“登堂入室”

手癣的发生并非无缘无故,真菌需要通过特定的途径才能侵入手部皮肤并引发感染,主要的感染途径包括:

  1. 直接接触传播:这是最常见的方式,当健康人的手部皮肤直接接触到患有活动性癣病(尤其是足癣)患者的皮损部位时,真菌就可能通过接触转移到手部皮肤上,家庭成员中一人患有严重的足癣,其搔抓足部后未洗手,又去接触家人的手部或共用物品,极易造成交叉感染,与患有手癣的握手,也存在传播风险。

  2. 间接接触传播:在日常生活中,许多被患者皮屑污染的物品都可能成为真菌的“载体”,如果健康人接触了这些物品,再触摸自己的手部,就可能引发感染,常见的间接传播媒介包括:

    • 个人用品:如毛巾、浴巾、擦脚布、指甲刀、拖鞋、袜子、内衣裤等。
    • 公共设施:如公共浴室的拖鞋、浴盆,游泳池的周边地面、更衣室的长椅,健身房的运动器材,理发店的梳子、剃须刀等。
    • 衣物织物:如混洗衣物时,若将感染者的衣物与健康者的衣物一同洗涤,且未充分消毒,可能导致真菌交叉污染。
  3. 自身接种传播:这也是手癣发生的一个重要特点,尤其在足癣患者中更为常见,当患者足部患有足癣(俗称“脚气”)时,由于搔抓足部皮损,手指甲缝或指腹处可能沾染上大量真菌,如果此时患者不注意卫生,用手去搔抓其他部位的健康皮肤,或者用手触摸身体的其他部位(如腹股沟、面部),就可能导致真菌在自身不同部位传播,引发手癣或体癣等,足癣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的患者,需要警惕并发手癣的可能。

    手癣是什么引起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诱发因素:为真菌“大开方便之门”

并非所有接触了真菌的人都会患上手癣,个体的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发病中扮演着重要的“催化剂”角色,以下因素会显著增加手癣的发病风险:

  1. 手部多汗:手部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状态,为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理想的温床,汗液本身虽然不直接滋养真菌,但它会软化皮肤角质层,降低皮肤的屏障功能,同时创造一个高湿度的微环境,有利于真菌的侵入和定植,从事需要频繁洗手、或手部容易出汗的职业(如厨师、医护人员、清洁工、运动员等)是手癣的高发人群。

  2. 手部皮肤损伤:任何破坏皮肤完整性的因素,如擦伤、抓痕、皲裂、湿疹、皮炎等,都会为真菌的入侵打开“通道”,当皮肤的物理屏障受损,真菌更容易穿透角质层,在皮肤内定植并引发感染,冬季气候干燥,手部皮肤容易出现皲裂,此时若不注意防护,接触了真菌,则感染风险大增。

  3. 长期浸水:如洗碗、洗衣、渔业等工作需要手部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会导致角质层过度水合、肿胀,变得松软,易于被真菌感染,水中可能也含有各种微生物,增加了接触机会。

    手癣是什么引起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 不良卫生习惯:不注意手部清洁,或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如毛巾、拖鞋、指甲刀等,大大增加了接触真菌的机会,足癣患者不勤洗脚、不勤换袜子,用手搔抓足部后不彻底洗手,极易导致自身接种感染手癣。

  5. 免疫功能低下: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皮肤的免疫监视和清除能力减弱,即使少量真菌侵入,也可能无法被及时清除,从而引发感染,患有糖尿病、艾滋病、恶性肿瘤,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以及营养不良、过度疲劳者,都属于手癣的易感人群。

  6. 气候与环境:温暖、潮湿的气候有利于真菌的生长和传播,在夏季和梅雨季节,手癣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居住环境潮湿不通风,也容易滋生真菌。

易感人群:谁更容易“中招”?

综合以上因素,以下几类人群是手癣的高危人群,需要格外注意预防:

易感人群类别 具体描述
足癣患者 自身足癣是手癣的重要感染源,搔抓足部后未彻底洗手,极易导致自身接种感染手癣。
多汗体质者 手部多汗,皮肤长期潮湿,为真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特定职业人群 如餐饮业、医疗护理、清洁、洗涤、游泳运动员等,手部长期接触水或频繁接触公共物品,感染风险高。
皮肤屏障受损者 如患有湿疹、接触性皮炎、手部有外伤或皲裂的人群,皮肤防御能力下降,易受真菌侵袭。
免疫功能低下者 如糖尿病患者、艾滋病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者、肿瘤患者、老年人、营养不良者等,机体清除真菌的能力较弱。
卫生习惯不良者 与他人共用毛巾、拖鞋、指甲刀等个人物品,或足癣患者不注意手部卫生,容易接触和传播真菌。

手癣是由皮肤癣菌(主要是红色毛癣菌等)感染手部皮肤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疾病,其发生是病原体、感染途径和宿主因素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真菌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而手部多汗、皮肤损伤、不良卫生习惯、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则为真菌的入侵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预防手癣的关键在于保持手部清洁干燥、避免接触感染源、积极治疗原发癣病、增强自身免疫力,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一旦出现手部瘙痒、脱屑、水疱、红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以避免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防止自身传播和传染给他人。


相关问答FAQs

手癣和足癣(脚气)是同一种病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解答:手癣和足癣虽然都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并且致病菌种类高度相似(都以红色毛癣菌最常见),但它们并非同一种疾病,主要的区别在于发病部位和临床表现略有不同:手癣病变局限于手部,俗称“鹅掌风”,常见于手掌、手指侧面和指缝,皮损可表现为水疱型、鳞屑型或浸渍糜烂型,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而足癣病变则发生在足部,俗称“脚气”,根据发病部位和皮损特点又分为足趾间型(趾间糜烂)、水疱型和角化过度型等,临床表现可能更复杂,瘙痒感也可能更剧烈,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常常相互影响,许多患者足癣和手癣会同时存在或先后发生,这主要是由于自身接种传播所致,例如搔抓足癣后再搔抓手部,或将足部的真菌带到手上,治疗时需要兼顾两者,避免“此消彼长”或交叉感染。

手癣能彻底治愈吗?为什么有些手癣总是反复发作?

解答:手癣是一种完全可以治愈的真菌感染性疾病,通过规范的抗真菌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根治,外用抗真菌药膏(如特比萘芬乳膏、咪康唑乳膏、克霉唑乳膏等)是治疗轻中度手癣的首选,一般需要坚持用药4-6周以上,即使皮损消退后仍需继续用药一段时间,以彻底清除皮肤深处的真菌孢子,防止复发,对于皮损广泛、炎症明显或外用药物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口服抗真菌药物(如特比萘芬、伊曲康唑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临床上确实存在手癣反复发作的情况,这通常与以下因素有关:

  1. 治疗不彻底:症状一好转就停药,未能完成足够的疗程,导致皮肤深处的真菌未被完全清除,很快就会复发。
  2. 再感染:治愈后,如果再次接触了感染源(如穿被污染的鞋袜、使用共用物品、或自身足癣未治愈等),会再次被感染。
  3. 诱因持续存在:如手部多汗、长期浸水、不注意手部卫生等诱发因素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为真菌的再次繁殖提供了条件。
  4. 合并其他皮肤病:如手部同时患有湿疹、皮炎等,会破坏皮肤屏障,增加真菌感染的风险,导致癣病反复。
  5. 免疫功能异常:对于糖尿病、免疫缺陷等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较弱,清除真菌的能力下降,也容易导致复发。

要防止手癣复发,除了规范治疗外,更重要的是去除诱因、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治疗其他部位的癣病,并增强自身免疫力。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汗蒸后吃什么减肥效果最好?怎么吃才不白蒸?
« 上一篇 2025-10-17
女短羊绒上衣外套怎么搭配显瘦又时髦?
下一篇 » 2025-10-17

相关文章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1人围观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

动态快讯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