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洗面奶需要掌握基础的配方原理、原料特性以及乳化技术,以下是详细的制作步骤、原料选择及注意事项,帮助您安全、有效地自制洗面奶。
制作前的准备:明确洗面奶类型与原料需求
洗面奶主要分为“水包油(O/W)”和“油包水(W/O)”两种类型,其中水包油型更常见,质地清爽,适合大多数肤质,制作前需准备以下核心原料:

原料类别 | 常见成分 | 作用 |
---|---|---|
油脂类 | 月桂酸、肉豆蔻酸、硬脂酸(基础酸)、霍霍巴油、椰子油 | 提供清洁力与滋润度,调节产品泡沫与质地 |
表面活性剂 | 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SLES)、椰油酰甘氨酸钾、氨基酸表活 | 主清洁成分,决定产品的起泡力和温和度 |
保湿剂 | 甘油、丁二醇、透明质酸钠 | 保持肌肤水分,避免清洁后干燥 |
增稠剂 | 卡波姆、黄原胶、羟乙基纤维素 | 调节产品粘稠度,防止分层 |
防腐剂 | 苯氧乙醇、羟苯甲酯、乙基己基甘油 | 抑制细菌滋生,延长保质期(自制产品建议添加) |
pH调节剂 | 氢氧化钠、三乙醇胺、柠檬酸 | 调整产品pH值至弱酸性(5.5-6.5),贴合肌肤屏障 |
活性成分 | 芦荟提取物、绿茶多酚、烟酰胺(可选) | 增加护肤功效,如舒缓、抗氧化等 |
详细制作步骤(以基础水包油型洗面奶为例)
确定配方比例
新手建议从基础配方开始,
- 油脂类:10%-15%(如硬脂酸5%、霍霍巴油5%)
- 表面活性剂:10%-15%(如氨基酸表活10%)
- 保湿剂:3%-5%(如甘油5%)
- 增稠剂:0.2%-0.5%(如卡波姆0.3%)
- 防腐剂:0.5%-1%(如苯氧乙醇0.8%)
- 去离子水:余量
准备工具与设备
- 电子秤(精确到0.1g)、烧杯(玻璃或不锈钢)、搅拌棒、加热锅(水浴加热)、温度计、真空乳化机(可选,手动搅拌需更耐心)、密封容器(避光材质)。
制作油相与水相
油相制备:
将油脂类原料(硬脂酸、霍霍巴油等)放入烧杯,置于50-60℃水浴中加热至完全融化,搅拌均匀后保温备用。
水相制备:
去离子水中加入保湿剂(甘油)、表面活性剂(氨基酸表活),加热至与油相相同温度(50-60℃),搅拌至完全溶解,若使用卡波姆等增稠剂,需先将其缓慢撒入水中,避免结块,充分搅拌至粘稠状。
乳化混合
将油相缓慢倒入水相中,边倒边用搅拌棒以同一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搅拌,初步乳化后可切换为“慢-快-慢”搅拌模式(先慢速混合,再快速搅拌2-3分钟形成细腻乳液,最后慢速排气),若有条件,使用真空乳化机可显著提升乳化效果,避免分层。

调节pH值与添加活性成分
乳化完成后,用温度计监测温度降至40℃以下时,加入防腐剂、活性成分(如芦荟提取物),搅拌均匀,使用pH试纸测试产品pH值,若偏离弱酸性范围,用柠檬酸(调低)或三乙醇胺(调高)缓慢调节至5.5-6.5。
冷却与静置
将乳液继续搅拌至室温(约25℃),静置24小时,观察是否分层,若分层需重新乳化,若质地均匀即可装入密封容器,标注制作日期,避光常温保存。
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
- 原料选择:优先购买化妆品级原料,避免使用食品级或工业级原料(如未精炼的植物油可能含有杂质)。
- 卫生控制:制作工具需提前消毒(酒精擦拭或煮沸),避免细菌污染导致产品变质。
- 保存期限:自制洗面奶无稳定工业防腐体系,建议1-3个月内用完,若出现异味、分层则需丢弃。
- 肤质适配:油性肌肤可减少油脂比例,增加表活浓度;干性肌肤可添加更多保湿剂(如透明质酸钠)。
相关问答FAQs
Q1:自制洗面奶为什么会出现分层?如何解决?
A:分层多因乳化不充分或油水相温度差异过大,解决方法:重新加热油水相至50-60℃,按“油相倒入水相+同方向搅拌”的步骤再次乳化,或使用高速搅拌器(如均质机)提升乳化效果。
Q2:没有真空乳化机,如何手动制作出细腻的洗面奶?
A:手动制作需注意三点:①油水相温度严格一致(50-60℃);②油相倒入水相时缓慢且边倒边搅拌;③乳化后持续搅拌5-10分钟,并静置24小时后再次搅拌,可提升细腻度,若追求更高品质,建议投资小型家用真空乳化机。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