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娱乐圈对身材管理的追求达到了一个高峰,各种“减肥神药”在明星圈中悄然流传,成为部分艺人快速瘦身或维持体重的“秘密武器”,这些药物大多并非正规医疗用途的减肥产品,而是通过非正规渠道获取,存在严重健康风险,以下是当时在明星圈中流传较广的几类“减肥药”及其成分和潜在危害,需明确指出:使用这些药物不仅违法,更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2017年明星圈流传的“减肥药”类型及成分解析
含有“西布曲明”的违禁药物
西布曲明曾是一种处方减肥药,通过抑制食欲、增加能量消耗达到减肥效果,但因可能引发严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动过速、心肌梗死等),早在2010年就被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正式禁用,但在2017年,仍有不法商家将其掺入“减肥药”中,并以“进口特效”“纯天然”等名义通过网络或代购渠道销售。
明星圈中,曾有艺人因服用含西布曲明的药物出现心悸、失眠、头晕等症状,甚至因依赖药物导致内分泌紊乱,这类药物往往宣称“一周瘦5斤”,实则通过过度抑制食欲和代谢紊乱实现体重下降,停药后极易反弹,且对心脏和神经系统的损伤可能伴随终身。

“芬氟拉明”类食欲抑制剂
芬氟拉明是一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食欲抑制剂,曾用于治疗肥胖症,但因可能引发肺动脉高压、心脏瓣膜损伤等严重副作用,全球多国已限制或禁止使用,2017年,部分“减肥药”中非法添加芬氟拉明,明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后,可能出现头晕、恶心、情绪抑郁等症状,长期使用甚至会导致心力衰竭。
值得注意的是,芬氟拉明的成瘾性较强,部分艺人为了维持体重,会逐渐加大剂量,最终陷入“依赖-停药-反弹”的恶性循环,对心理健康造成极大冲击。
“利尿剂”脱水减重
利尿剂并非真正的减肥药,而是通过促进排尿减少体内水分,造成“体重下降”的假象,2017年,部分明星在短期内需要快速瘦身(如拍摄杂志、走红毯)时,会私下使用利尿剂,但这种方法仅能排出水分,无法减少脂肪,且易导致电解质紊乱、脱水、肾功能损伤等问题。
某艺人曾透露,为了在短时间内瘦腰,连续服用利尿剂3天,结果出现低钾血症,引发肌肉痉挛和心律失常,最终不得不住院治疗,这种“伪减肥”方式不仅无效,还会让身体处于极度脆弱状态。
“泻药”类排毒减肥产品
以“果导片”“芦荟胶囊”为代表的泻药,在2017年的明星圈中也较为流行,这类药物通过刺激肠道蠕动加速排便,让使用者误以为“排出毒素=减肥”,实则长期滥用会导致肠道功能丧失、营养不良、结肠黑变病,甚至引发结肠癌。
有媒体报道,某女艺人因长期服用泻药减肥,出现了严重的依赖性,一旦停药就会便秘腹胀,同时因营养吸收不良导致脱发、闭经,外貌状态急转直下。
明星使用“减肥药”的动机与风险警示
动机:行业压力与畸形审美
2017年娱乐圈对“瘦”的近乎苛刻的追求,是明星冒险使用减肥药的主要原因,影视剧对“纸片人”身材的偏好、时尚界对超模身型的推崇,让艺人承受着巨大的身材焦虑,部分艺人为了快速适应角色、维持商业价值,选择铤而走险,却忽视了健康底线。

风险:法律与健康的双重代价
从法律层面看,非法生产、销售、使用含有违禁成分的减肥药,涉嫌违反《药品管理法》和《刑法》,可能面临刑事责任,从健康层面看,上述药物可能导致器官损伤、精神疾病、内分泌失调,甚至危及生命,西布曲明可能导致猝死,芬氟拉明可能引发肺动脉高压,这些后果往往是不可逆的。
科学减肥的正确路径:明星与普通人都应遵守
真正健康的减肥方式始终是“管住嘴、迈开腿”,明星在公开场合也逐渐开始倡导理性减肥,例如通过合理膳食(如高蛋白、低碳水饮食)、规律运动(如瑜伽、力量训练、有氧运动)来管理身材,部分艺人还会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合法的处方药(如奥利司他),但前提是必须经过专业评估,且严格遵医嘱使用。
相关问答FAQs
Q1:2017年明星使用的减肥药和正规减肥药有什么区别?
A:2017年明星圈流传的“减肥药”多为非法添加违禁成分(如西布曲明、芬氟拉明)的产品,这些药物未经国家药监局批准,存在严重健康风险;而正规减肥药(如奥利司他、GLP-1受体激动剂)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通过科学机制减少脂肪吸收或调节食欲,且需结合饮食和运动,安全性相对可控,但即使是正规药物,也并非人人适用,需经专业评估后使用。
Q2:普通人如何避免误用非法减肥药?
A:普通人应通过正规渠道获取减肥产品,不轻信“快速瘦身”“纯天然无副作用”等虚假宣传;购买药品时需查看批准文号(可在国家药监局官网查询);若确有减肥需求,应先到正规医院进行身体成分分析,由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切勿自行网购或服用来源不明的“减肥药”,以免对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