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化妆品成分目录是化妆品行业监管的核心文件,它明确了允许在中国境内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化妆品成分种类、限量要求、使用条件等关键信息,对保障消费者安全、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目录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及相关法规动态更新,以适应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和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
最新版化妆品成分目录的修订背景与原则
近年来,随着化妆品原料安全评估技术、国际化妆品法规(如欧盟EC 1223/2009、美国化妆品个人护理产品法案等)的不断完善,以及新型化妆品原料(如生物活性成分、纳米材料等)的涌现,中国化妆品成分目录也进行了相应修订,修订的核心原则包括:安全性优先,所有原料需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估,确保在规定使用范围和限量下对人体无害;与国际接轨,参考国际权威机构(如欧盟CIR、美国EWG等)的评估结论,同时结合中国人群特点和消费习惯;动态管理,建立原料增补、修订、淘汰机制,及时将安全风险高或已淘汰的原料移出目录,同时纳入经科学验证的新型安全原料。

目录的核心内容与结构
最新版化妆品成分目录通常包含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
准用原料清单:列出允许使用的化妆品原料,包括中文名称、英文名称、INCI名称(国际化妆品原料命名)、CAS号(化学物质登记号)、限制条件(如使用限量、禁止使用范围)等,美白成分熊果苷、抗氧化成分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防腐剂苯氧乙醇等均在此清单中,并明确其最大允许浓度和使用范围(如熊果苷在驻留类产品中的限量为7%,淋洗类产品中无限制)。
-
限用原料清单:对具有潜在风险但可在特定条件下使用的原料,规定严格的限量要求、标签标注义务(如需标注“含XX成分”)及禁用场景,防腐剂parabens(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中,对羟基苯苯甲酸丙酯在驻留类化妆品中的最大允许浓度为0.4%,淋洗类为0.8%,且不得用于3岁以下儿童产品。
-
禁用原料清单:明确禁止用于化妆品的原料,通常为已知对人体有严重危害(如致癌、致畸、致敏性高)或环境风险的物质,汞及其化合物、氯氟烃类物质、苯类溶剂等均被严格禁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原料使用规范:针对特殊类别原料(如纳米材料、着色剂、防晒剂等)制定额外要求,纳米原料需在标签中标注“纳米”字样,并提供粒径分布、表面修饰等安全资料;防晒剂需单独标注SPF值和PA值,并符合《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的防晒剂使用清单及限量。
2025年最新版目录的主要修订亮点
根据2025年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5年版)》,相较于2015年版,本次修订有显著更新:
- 新增原料:纳入了200余种新型原料,包括植物提取物(如积雪草苷、马齿苋提取物)、生物技术原料(如寡肽-1、酵母菌发酵产物滤液)、合成聚合物(如聚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6)等,这些原料多具有保湿、修复、抗衰等功效,且经过了系统的安全评估。
- 修订限制条件:对部分原料的限量和使用范围进行了调整,美白成分曲酸原限用于美白/祛斑产品,2025版扩展至驻留类整体护肤产品,但限量由2%降至1%;防腐剂甲基异噻唑啉酮(MIT)在驻留类化妆品中的限量从0.01%降至0.001%,以降低致敏风险。
- 完善原料信息:补充了部分原料的INCI名称和CAS号,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便于企业合规申报和消费者查询,删除了部分因技术淘汰或安全风险被国际禁用的原料(如某些偶氮染料)。
对行业与消费者的影响
-
对行业的影响:
- 合规成本上升:企业需确保原料符合最新目录要求,对新增原料需补充安全评估资料,对受限原料需调整配方,增加了研发和申报成本。
- 推动创新升级:新增原料为企业提供了更多配方选择,尤其在功效型化妆品(抗衰、修护、敏感肌护理等)领域,促进了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
- 规范市场秩序:目录的更新与监管执法结合,打击了使用禁用原料、超量限用原料的违法行为,净化了市场环境。
-
对消费者的影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安全保障提升:禁用和限用原料的动态管理,降低了化妆品使用安全风险,尤其对敏感肌、儿童等特殊人群的保护更到位。
- 知情权增强:标签标注要求(如纳米原料、致敏成分)让消费者能更清晰地了解产品成分,做出更安全的选择。
- 功效选择更多元:新增安全原料的引入,使消费者能获得更多经过科学验证的功效型产品,满足个性化护肤需求。
企业合规使用目录的注意事项
化妆品生产企业在使用原料时需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 核对原料信息:确保原料名称(中英文、INCI)、CAS号等与目录一致,避免因名称差异导致误用。
- 遵守限量与限制条件:严格按照目录规定的限量和使用范围添加原料,不得超量或在禁用场景中使用。
- 完善安全评估:对所有原料(尤其是新增原料)需进行安全评估,确保符合《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必要时提交安全评估报告。
- 规范标签标注:对需标注的原料(如纳米原料、限用成分)必须在产品标签上明确标注,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相关问答FAQs
Q1:最新版化妆品成分目录中新增的“植物提取物”是否一定安全?
A1:新增的植物提取物均需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估,包括急性毒性、刺激性、致敏性、长期使用安全性等测试,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后方可纳入目录,但“安全”是相对概念,部分植物提取物可能对特定人群(如过敏体质者)存在潜在风险,因此消费者仍需根据自身肤质选择,并注意观察使用反应。
Q2:企业如何查询某原料是否在最新版化妆品成分目录中?
A2:企业可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官方网站“化妆品”栏目查询《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5年版)》,或使用“化妆品原料备案信息平台”输入原料名称、CAS号等信息进行检索,也可参考行业协会、第三方专业数据库等渠道获取信息,确保查询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