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下区域本身穴位不多,拔罐的关键在于结合身体其他相关穴位,进行整体调理,而不是只在腋下局部拔罐,因为肥胖是全身性问题,局部刺激需要配合全身的代谢调节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以下是针对腋下减肥拔罐的核心穴位,分为局部穴位和远端调理穴位两部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局部穴位 (直接作用于腋下区域)
这些穴位位于腋下及其附近,直接刺激有助于改善局部循环和淋巴回流。
-
极泉穴 (Jí Quán Xué)
- 位置: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手臂上举时,腋窝正中凹陷处就是。
- 作用:这是手少阴心经的重要穴位,刺激此穴可以宁心安神、通经活络,对于腋下的血液循环不畅、气血瘀滞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能帮助减轻因循环不良导致的脂肪堆积和水肿。
- 拔罐方法:可以在此处进行闪罐(快速拔上、拔下)或留罐(一般留罐5-10分钟),注意避开动脉。
-
天池穴 (Tiān Chí Xué)
- 位置:位于胸部,第4肋间隙,乳头外开1寸,在腋下正中线上,往下约一横指(约1寸)的位置。
- 作用:此穴属于足少阳胆经,是胆经的气血在胸部的重要输注点,刺激它能宽胸理气、化痰散结,对于因肝气郁结、痰湿凝结形成的“副乳”和脂肪块有很好的软化和消散作用。
- 拔罐方法:在此穴位及其周围区域进行拔罐,可以帮助疏通胆经,化解局部脂肪。
远端调理穴位 (调节全身代谢,治本之策)
这些穴位不在腋下,但对调节全身的脂肪代谢、水湿代谢至关重要,是拔罐减肥的核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脾俞穴 (Pí Shū Xué)
- 位置:位于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两指宽)。
- 作用:脾是“后天之本”,主管运化,脾虚会导致水湿和痰湿在体内积聚,形成脂肪,刺激脾俞穴可以健脾和胃、利湿化痰,从根本上减少痰湿脂肪的生成。
- 拔罐方法:背部拔罐的核心穴位,通常使用走罐或留罐,能强力健脾祛湿。
-
胃俞穴 (Wèi Shū Xué)
- 位置: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作用: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俞穴与脾俞穴配伍,能和胃降逆、增强消化功能,脾胃功能强大,新陈代谢自然旺盛,脂肪就不易堆积。
- 拔罐方法:与脾俞穴相邻,可一同拔罐,效果更佳。
-
丰隆穴 (Fēng Lóng Xué)
- 位置: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约膝盖外侧到外踝尖连线的中点),胫骨前缘外开两横指处。
- 作用:这是祛湿化痰的第一要穴,它能健脾化痰,将体内多余的湿气和脂肪“化掉”并通过代谢排出,对于下半身肥胖和全身性水肿效果显著。
- 拔罐方法:在小腿这个肌肉丰厚的部位拔罐,效果很好,可以留罐10-15分钟。
-
三阴交穴 (Sān Yīn Jiāo Xu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位置: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约四横指),胫骨内侧缘后方。
- 作用:此穴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能健脾、益肝、补肾,对于女性而言,尤其重要,能调节内分泌,改善因激素失调导致的肥胖和水肿。
- 拔罐方法:可在此处进行点按或留罐,但孕妇禁用此穴。
-
足三里穴 (Zú Sān Lǐ Xué)
- 位置: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约四横指),胫骨旁开一横指。
- 作用:是“长寿第一穴”,能调理脾胃、补中益气,增强全身的能量和新陈代谢水平,让身体更有效地消耗脂肪。
- 拔罐方法:与丰隆穴类似,是腿部拔罐的常用穴位。
拔罐方案建议
A. 局部方案(针对性强)
- 穴位:极泉穴、天池穴。
- 方法:在腋下区域,以这两个穴位为中心进行拔罐,可以用小号罐,进行闪罐或留罐,每次5-10分钟,注意腋下皮肤娇嫩,拔罐力度不宜过大。
B. 全身调理方案(效果更根本)
- 背部:重点拔脾俞穴、胃俞穴,可进行走罐或留罐。
- 腿部:左右两侧交替拔丰隆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每侧留罐10-15分钟。
- 频率:每周进行2-3次,10-15次为一个疗程,疗程之间可休息3-5天。
重要提醒:
- 专业操作:拔罐最好由专业的中医师或理疗师进行,他们能准确取穴并控制好力度,避免烫伤或不适。
-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和肥胖原因不同,穴位的选择和搭配也应有所侧重,建议先咨询中医师,进行辨证论治。
- 辅助手段:拔罐只是辅助减肥的手段,必须配合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如扩胸运动、上肢运动等)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 皮肤状况:皮肤有破损、过敏、水肿或患有严重疾病者,不宜拔罐。
- 罐后注意:拔罐后8小时内不要洗澡,避免吹风和受凉,注意保暖。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到您!祝您健康、美丽!

暂无评论,1人围观